明代 :王立道
几上五千文,幽栖似鹿门。春光看欲尽,董相试窥园。
云峰卷为沈夷斋题 其一
南山郁嵯峨,下有高士庐。列峰瞰虚牖,流水循东隅。
荒径罕人迹,空梁见悬车。主人日杖屦,徙倚临前除。
朝看山上云,日夕忘所如。岂无章绂贵,爱此田园居。
乞身自强健,何如汉二疏。愧我恋斗粟,不能共焚鱼。
秋日再过顾氏清溪别业因和洞阳韵
秋水蒹葭思不禁,扁舟重繫此溪阴。犊眠疏草犹迷径,鹤哺新松欲满林。
采药常嫌惊鹿迹,山中初服野人心。旧来渔父多相笑,一别江湖霜鬓侵。
贺王允宁移居二首 其一
仄径不容车,迢迢奉板舆。思玄隐几处,入直倚门初。
夜户蛩螀满,秋墙薜荔疏。自怜趋禄养,时复忆吾庐。
介翁见示诞孙志喜之作次韵三首 其一
抱孙六十应非晚,裁得新诗续旧欢。宠埒金张开世胄,词高屈宋比衙官。
宾筵胜拟金钱会,宫禁荣分襁褓完。台阁已传韦氏业,芝兰频向谢庭看。
酬包元达侍御见示之作兼致别意二首 其一
远道客情多,停桡时共过。綵衣沾雨露,绣服炫星河。
时论深杯酒,乡音接棹歌。清江明月满,莫问夜如何。
初入都寄亲知
薄宦蓬应似,往来唯所飘。振衣聊息驾,鸣玉更趋朝。
惯学金门隐,多惭华鬓饶。沧洲有故侣,松桂欲相招。
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 其五
万蕊妆成华屋春,一枝微亚金尊照。世人恨欠杜陵诗,此花真得无言妙。
数畴兄以病阻看花之约作诗见遗次韵答之 其一
经时卧病觉春才,犹喜名花迟尔开。好客暂虚文举座,新诗先睹马卿才。
渐惊落絮侵棋局,故引游丝罥酒杯。我亦文园同病侣,更留述作待君来。
茹澜堂号诗
灵液千年发,虚堂半岭悬。池喧瀑布雨,窗暝具区烟。
长日云俱卧,幽襟俗尽捐。吾缨如可濯,携手弄潺湲。
陆节之夫妇七十双寿
奕奕金章客,归来两鬓星。仰天窥鹤唳,闭户著茶经。
五柳宜同传,三休已作亭。使君况有妇,七十共修龄。
老将行赠孙伯泉都督 其五
灯下酣歌击唾壶,匣中龙剑夜噫呜。太平不用黄公略,閒与儿孙说阵图。
王母歌 其三
瑶岛分明近日边,周王元未解求仙。八骏崎岖云外路,空疑道里隔山川。
追送陈澄江用章水东韵 其一
两月相逢已隔年,翩翩征袂忽离筵。青春剑佩明秦岭,细雨桑麻绕涑川。
莫恨一麾犹出守,须知五马亦峨然。傅岩今日经行处,更访当年版筑贤。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五
三月正当三十日,馀春零落入风尘。閒过岁月不知老,失却莺花转觉贫。
寄赵孟静 其二
旧爱山中宿,因成方外游。写经多施寺,草赋独登楼。
耿介于陵子,栖迟马少游。未能谙蜀道,梦尔到沧洲。
院中红杏
天公何意属青阳,留却繁红殿众芳。仙圃却应须鼓发,淄林时复见琴张。
朱栏露重欹晴锦,翠箔风微浥晚香。羡尔倚云真得地,野花空自落东墙。
题刘氏雪竹图
蚤闻杨氏传清白,千载君家更绍芳。庭竹萧萧带残雪,粤南应为比甘棠。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三
楚江西自岷山来,春日荆门烟树开。千载襄阳多古迹,君王欲一望强台。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二 萱
芳丛杂芝蕙,称此北堂幽。为园自可乐,那必尔忘忧。
观兰亭修禊图用上巳韵
坐遵曲渚览晴空,樽俎冠裳江左风。胜赏自超山水外,遗踪犹指画图中。
春看宇宙情俱远,醉向文词思更雄。陈迹祓除还此水,山阴亭榭几蒿蓬。
王立道
(1510—1547)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356篇诗文
萱节图为俞汝承题
南湖耕雨 其四 桃溪晴月
老将行赠孙伯泉都督 其一
观出军十首 其九
夏夜同唐应德王道思寻顾与新清溪别业主人追至设燕
送姚友竹二首 其二
采莲曲 其六
梅窗为蔡君题
石屋辞三章为彭通府作 其三
左顺门问安同郭允新作
为王允宁赠妇四首 其二
送周颙分教严州
寿嵇川南母 其三
挽汤母
观出军十首 其一
托翁雨宿浣花草堂和韵二首 其二
送周嘉遇之景陵
夏夜崇雩坛陪祀 其五
和玉溪学士斋夕有感韵二首 其二
寄题前汤庵
读李忠定靖康传信录二首 其二
郊原春望二首 其二
补送骆尹敖欧四年兄使诸藩二首 其一
闻朱从龙下第诗以慰之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六 蔷薇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 其一
三穷图为周弓冈中丞题 其四 四世承欢
文衡山枯木竹石为汝湖学士题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一
和钟石学士斋夜见雪拗体二首 其二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六
挽钱母
送罗希文掌鄞县教
云龙山寺独眺次壁间韵
咏菊十首 其四 金盏银台
送刘志忠司定海训
寿乡人
送李仲西都谏节推大名
大梁行送陆白庵同年使周藩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十二
送人下第归荆溪
途中暑寄所知
送邹均敷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二
送杨都谏谪贵洲
追送陈澄江用章水东韵 其二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六
紫阳庵观丁野鹤真身
咏菊十首 其六 鹅毛菊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五
问故园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四
芳洲为蔡长卿题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一
有谷堂 其一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四 绣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