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立道
子云羞执戟,万里去金门。衮职将谁补,玄文祗自论。
衔恩鸡舌在,涉险马蹄翻。为问居夷好,一官聊避喧。
送人下第归荆溪
北上空嗟献玉非,梦魂先绕故园飞。长安晴日苍龙阙,荆渚秋风白板扉。
红树渐随岐路尽,黄花如伴远游归。多才莫讶无知己,且向江头一振衣。
寄寿沈毅庵七十
晚叨一命即悬车,华发盈簪六十馀。懒性不妨随畎亩,閒身喜复伴樵渔。
独寻洞壑探丹诀,频向儿孙问赐书。我亦旧知阳羡好,买田应得近君居。
草名
早为芸阁吏,丛兰春复秋。吾道随卷葹,诛茅溪水头。
送客蘼芜径,采芳杜若洲。
送周颙分教严州
斯文周茂叔,清节汉严陵。风月还谁共,云山思独凝。
道依家学重,教并郡贤兴。庭草多幽意,高台时复登。
题扫雪煎茶图 其一
素质渐沦浮蟹眼,绿尘初瀹映娥眉。一杯漱入枯肠里,尚忆思成禅诏时。
七夕雨二首 其一
汉渚邀灵匹,幽盟此夜寻。盈盈唯一水,暮暮更为云。
洒道流馀润,扬波荡夕氛。含情愁雨绝,随泪点罗裙。
书观澜卷赠行涂堂主簿父二首 其二
青春白日好,千里一帆初。野色云俱媚,江声夜转虚。
逢人谈惠麓,久客忆匡庐。好去看消息,殷勤戒子书。
挽钱母
狸首歌残海树秋,熊丸空转夜深愁。板舆寥落安仁赋,瑶水虚无阿母游。
送沈二槐改任惠州
相逢何事忽离群,千里铜符喜再分。鹤发重看归锦服,凤毛初见接青云。
双槐旧望吴中起,五马新谣海外闻。更和渊明诗揔好,知君家世自休文。
赋得云谷送徐西岩司瓯宁训
远树围越岑,犹疑见残暑。缓策恣幽探,翛然若遐举。
山空世氛歇,閒云独来去。夕阳照谷口,当时读书处。
回首紫阳人,因之理芳绪。
拟凛凛岁云暮
肃肃秋节至,草腐夕萤飞。众芳尽零落,霜露沾人衣。
衣沾不足惜,惜此绮罗襦。锦衾怜独旦,彷佛梦见之。
执手相晤言,燕婉追昔时。愿得同予美,两情终不渝。
誓言未终竟,恍然出中闺。不如鸳与鸯,两两相迫飞。
日出倚庭树,彷徨恋落晖。耿耿抱素志,泪下不自知。
又治徵卷
海北湖南万里程,去思时复颂番君。弦歌岂为营三径,却望虞山多白云。
拟去者日以疏
来者未有极,往者良已矣。道傍垄成行,日夕多风雨。
黄蒿塞墓门,飒飒青枫树。重关扃幽泉,蝼蚁相料理。
悲彼远游人,不如疾归止。
郑都官尝作代秋扇词予窃见其多怨尤不平之意非知道者之言遂赋此以 ...
明月悠悠掩素尘,不将流落怨时人。千山将满龙蛇蛰,一夜春归草木新。
雨后桔槔堪自废,祭馀刍狗向谁陈。应知物理同消息,空为班姬赋损神。
夏夜崇雩坛陪祀 其二
城南击柝夜如何,清跸初传万乘过。辇道逶迤多暝色,故开宫扇望星河。
春尽书怀
官閒日日赋閒居,芳草年年伴草庐。蓂叶草随飞絮尽,莺声欲断夕阳初。
虚簪画省郎官笔,未就名山太史书。疏懒自知来往少,蓬蒿满径草教锄。
送人作教龙阳
蓟门千里下荆门,别意乡情共一尊。好向春风种桃李,花开正近武陵源。
送高都谏倅广东藩幕
怜君香案吏,久奉紫宸朝。暂解荷囊去,言从薇省招。
秋经吴苑树,晨望海门潮。远近无须问,平原欲试萧。
送骆质夫谢病归湖州和王允宁二首 其一
闻君旧隐处,正傍太湖滨。课树收柑子,浇松养茯神。
秪缘身病累,转觉道情真。何日重开径,求羊卜尔邻。
柬卢浚卿移居
年来频卜筑,只傍帝城西。省树寒犹绿,宫莺春早啼。
官閒成小隐,身病惬幽栖。况是卢敖宅,红尘未许迷。
王立道
(1510—1547)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356篇诗文
送骆质夫谢病归湖州和王允宁二首 其二
院中红杏
江阴花母节寿诗
和唐应德红梅诗五首 其五
茹澜堂号诗
三穷图为周弓冈中丞题 其四 四世承欢
芳洲为袁御医题和唐荆川韵二首 其二
天柱篇赠徐子芳
咏污渠鹤
九月七日汪维义宅对菊
九日同序翁邵园赏菊赴李蒲汀之约用旧韵
铜雀伎二首 其一
数畴兄以病阻看花之约作诗见遗次韵答之 其一
代贺张尚宝两岁生两子即罗峰阁老子也
代作许寿诗
寿陆颐斋七十
观出军十首 其一
为顾汝隆悼亡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一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 其六
书观澜卷赠行涂堂主簿父二首 其一
秋日再过顾氏清溪别业因和洞阳韵
翁九日邵园和韵 其三
寿沈德夫母
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 其五
紫阳庵观丁野鹤真身
送骆两溪谢病还武康
奉和数畴兄对酒自叹之作 其一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七 剪春罗
题顾与新清溪庄和唐应德韵四首 其三
题惠坡
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其二
送黄三峰佥宪山东
追送陈澄江用章水东韵 其二
寿彭宣父
介翁见示诞孙志喜之作次韵三首 其一
翁九日邵园和韵 其一
登镜光阁
王侍御席上观画水
拟汉将行
题石溪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八
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其三
题刘氏雪竹图
南湖耕雨 其一
赠北溪隐者
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其一
芳洲为蔡长卿题
兰石为华氏作
南湖耕雨 其四 桃溪晴月
闻人氏五十寿诗 其一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六
和唐应德红梅诗五首 其二
走笔柬数畴
观出军十首 其二
铁瓶草堂二首 其二
南湖耕雨 其六 金霞夕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