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立道
有美人兮山之麓,架辛楹兮结蕙屋。被修径兮兰薰,拄空檐兮古木。
平田渺兮秋稼阴,长林杳兮芳树绿。日坐渔兮群白鸥,夜休耕兮饭黄犊。
倚空虚兮嗟索离,望巉岩兮聊踯躅。踯躅兮何之,招子真兮东谷。
愿君兮归来,苍生兮极目。
闻朱从龙下第诗以慰之
为尔临风一怆神,与谁同赏洛阳春。千金曾学屠龙技,五上犹为点额鳞。
结绶远怜青琐客,书空长念白头亲。会稽邑子应相荐,莫厌穷途久负薪。
春尽书怀
官閒日日赋閒居,芳草年年伴草庐。蓂叶草随飞絮尽,莺声欲断夕阳初。
虚簪画省郎官笔,未就名山太史书。疏懒自知来往少,蓬蒿满径草教锄。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三
三月正当三十日,把酒题诗兴不悭。汀洲芳草不归去,留得春光总是閒。
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 其五
万蕊妆成华屋春,一枝微亚金尊照。世人恨欠杜陵诗,此花真得无言妙。
芳洲为蔡长卿题
传闻蔡经宅,一径入烟霞。地古藤萝合,溪回城市赊。
药畦连别坞,棋局上浮槎。肯念文园客,相从老岁华。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一 葵
卧病违朝谒,依然向日心。不见清溪上,葵花一院深。
拟驱车上东门
驱车出北邙,高坟何累累。狐狸昼踯躅,丰碑隐蒿莱。
人云汉将相,奕奕多贤才。一朝随物化,千秋委寒灰。
流光歘飞电,东月忽西颓。黄泉如尾闾,去者不一回。
我欲志竹帛,虚名安在哉。不如且行乐,旨酒盈我杯。
补送骆尹敖欧四年兄使诸藩二首 其一
螭陛虚彤管,龙章下赤墀。尊亲周典礼,磐石汉宗支。
天启储宫豫,春回使节迟。淮王如好客,为索桂山词。
送吴道士
紫气来何远,青牛又出关。客程江上雪,归梦海中山。
风御双凫去,身轻一鹤还。馀丹幸留赠,我欲驻颓颜。
读李忠定靖康传信录二首 其一
国势已纷如,忠贤久见疏。天心未悔祸,兵事竟成虚。
玉府非金穴,鱼符是蜡书。空闻求内禅,犹自昧前车。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十
秋园金气应,含素向栏干。莫作朝簪比,唯宜戴箨冠。
挽陈茶丘
悠悠丹旐发,漠漠素车回。落日犹残草,空墙自古槐。
夙期书竹帛,奄见泣琼瑰。东鲁悲颜夭,西京惜谊才。
玉楼须作记,金谷漫浮埃。千里驹中蹶,三秋蕙早摧。
德星无复聚,薤露不禁哀。愿学燃犀术,流光照夜台。
送人上陵
列圣玄宫閟,千年佳气浮。云深九疑顗,风动五陵秋。
流水期同体,因山本俭谋。萧条玉几在,彷佛翠华游。
龙去谁云远,遗弓泣未休。
芳洲为袁御医题和唐荆川韵二首 其二
红尘满陌非故村,清禁梦回犹鹿门。蚤慕名山厌昏嫁,时逢好客命琴尊。
逃名卖药不二价,寄兴含毫多五言。长此陆沈堪自老,藏身何必于陵园。
咏紫薇花
紫薇开处觅蓬瀛,深院层轩拂晓晴。绚烂只疑春色在,葳蕤偏傍日华明。
丝纶阁下人谁伴,虚白堂中韵未成。祗恐秋风不相假,缓吟深酌对寒更。
观出军十首 其四
王师亦有征,慷慨羽林兵。尽说从军乐,相和出塞声。
旌麾天际下,刁斗月中鸣。自愧刘生勇,空令气不平。
赠青乌家
客持一卷书,乾坤吐玄秘。由来识者稀,独立寒山翠。
采莲曲 其六
去觉横塘近,来惊初路遥。因听竹枝曲,倒把木兰桡。
咏菊十首 其六 鹅毛菊
弱羽缀芳枝,离褷傍水涯。欲识此花品,唯应逸少知。
奉和数畴兄对酒自叹之作 其一
为通花径数诛茅,长日炎氛静里消。秋动远林催络纬,月和清露上芭蕉。
濯缨惯坐溪边石,觅句时行湖上桥。莫向天池羞斥鴳,蓬蒿九万各逍遥。
王立道
(1510—1547)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356篇诗文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七
补作孙志高宅端午宴集诗
卜居后东吴曰静欧学章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三
送张佥休宁二尹
陈封君六十双寿
寄高大用 其一
和玉溪斋居对雪一首
送刘志忠司定海训
澹庵诗
寿嵇川南母 其四
奉和数畴兄对酒自叹之作 其三
秋日溪上偶成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六 蔷薇
九月七日汪维义宅对菊
和玉溪学士斋夕有感韵二首 其一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四
南湖耕雨 其三 西山烟寺
送朱省簿乐安
寿嵇川南母 其三
王侍御席上观画水
采莲曲 其七
夏夜崇雩坛陪祀 其七
送孙志高侍母归浙
送万容斋通判南雍
送俞汝承行二首 其二
赠数畴一首
送邹均敷
题顾与新清溪庄和唐应德韵四首 其一
和玉溪学士斋夕有感韵二首 其二
咏菊十首 其七 楼子红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一 兰
老将行赠孙伯泉都督 其四
张翁暨丰孺人七十双寿诗以祝之
花朝感兴
贺王允宁移居二首 其二
寄尹汝基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九 玉簪
贺鲍如泉七十
送许琥作教六合
题刘氏雪竹图
书观澜卷赠行涂堂主簿父二首 其一
数畴兄以病阻看花之约作诗见遗次韵答之 其一
游仙三首 其二
奉和数畴兄病起之作 其一
送朱月河判雷州二首 其一
送郑翁还广 其三
观兰亭修禊图用上巳韵
送吴王二太史陪祀诸陵
送顾槩
三穷图为周弓冈中丞题 其四 四世承欢
题华氏抚弦小像
和唐应德红梅诗五首 其五
拟汉将行
夏夜崇雩坛陪祀 其六
补送骆尹敖欧四年兄使诸藩二首 其二
吴廷宣父母双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