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徐溥
神采分明赤壁仙,高堂六月起风烟。一时挥洒传千古,占断湘川与渭川。
送李应祯下第南归得慎字
赤骥昂昂凌八骏,彩凤翩翩下千仞。日华五色炫文场,锐气三军临笔阵。
且逐行歌杜少陵,宁辞伴食卢怀慎。明年三月桃花红,绕殿春雷一声震。
送齐经历还嘉禾
东南大郡重专城,赞画从来属老成。品藻无私书上最,及瓜有待促严程。
黄梅雨湿双旌重,紫楝风吹五两轻。莲幕可容虚席久,儿童竹马出郊迎。
题画四景 其三
舟行多为爱明月,况值高秋风露凉。鼓枻沧浪歌一曲,红尘不到水中央。
茅亭抚琴图
树底茅亭十尺宽,苔花秋雨翠生寒。风尘不是钟郎耳,只恐焦桐空自弹。
云山归隐为彭佥宪题
绯袍白简肃台端,才及中年即挂冠。芳径落英中细细,小山丛桂影团团。
寻常别墅开尊易,多少前途税驾难。赢得风流如九老,云林堪作画图看。
送牟都宪改福建佥事
绣衣玉节下征轺,东望瓯闽万里遥。揽辔羡君能奉使,鸣珂惭我旧同朝。
声驰八郡秋霜肃,气压三山瘴雾消。当宁忧民心正切,呻吟指日变歌谣。
药圃馀香
谁开药圃青山下,元是神医此托栖。赤茯斸来如斗大,紫芝种得与云齐。
晴窗细检桐君谱,夜月闲分木客题。剩有馀香遗后嗣,握兰长日侍金闺。
送张用光通判建昌
旴江风俗淳,佐郡鹭袍新。弦诵千家月,桑麻到处春。
讼庭公牍简,斋阁赋诗频。会见旌贤日,纶音出紫宸。
题桃花斑猫二首 其二
东风暖入藏春坞,狸奴引群三复五。花容旖旎披氄毛,草木蒙茸衬香土。
荧荧眼光一线微,绿树阴中日亭午。徜徉仰俯真自适,曳尾摩须或交股。
腥膻谁问食无鱼,捕逐宁知田有鼠。朋侪亲狎少忤触,子母追随争哺乳。
生生物性皆天然,甄陶喜见阳和普。
梅堂为长垣刘大尹题
种得江南几树花,草堂相对阅年华。芳香恍讶罗浮境,清白真成处士家。
湖影照来春有信,雪痕消尽玉无瑕。调羹事业君收取,从此花魁不浪誇。
南轩听琴
南轩地云僻,遁叟心亦间。游心太古上,寄兴丝桐间。
知音渺何处,流水复高山。黄鹤或相和,白云自飞还。
蹇予无郢曲,闻此徒厚颜。
秋日朝罢二首 其二
秋到犹如溽暑时,夜来雨过溢龙墀。遥怜南亩多禾稼,载颂周家七月诗。
题吴尚书忠烈卷
翼翼穹祠枕碧山,万株乔木护禅关。若教功在伊周下,赢得名留宇宙间。
生气百年浑不死,高风千古信难攀。天怜忠烈多孙子,剩有遗芬在世寰。
挽刘文羽医官
夙承三世业,医国更医人。一匕曾投我,千金未报君。
凄凉蒿里夕,零落杏林春。旅榇南归日,长挥泪若沄。
留别虎丘简上人
远公一别廿年馀,今据猊床喜自如。香动墨花猊写偈,影翻贝叶昼看书。
人间行迹如蓬转,物外禅心若镜虚。飞起竹边双白鹤,谈玄未已煮茶初。
云鹤轩为韩司训先翁题
云兮不作太山雨,鹤兮不乘卫懿轩。山间林下自萧散,幽人为侣居田园。
薄暮云栖屋头树,鹤立空庭不飞去。云兮鹤兮两相忘,习静何曾离隐处。
一朝跨鹤凌白云,轩居閒静声无闻。仰瞻霄汉望不及,令人惆怅对夕曛。
次同寅刘少师韵二首 其二
日照涟漪彻底清,高荷初着两三英。翻翻似欲初人语,脉脉谁能解物情。
胜事尽教留左掖,芳根赢得托南荣。何时遂我归田愿,曲沼芳塘叙旧盟。
送九江郡判郑廷韶 其一
云暖天衢雨浥尘,清风双旆远行人。旧从桂籍知名久,今向枫宸拜命新。
天入九江连郡治,星罗万室拥编民。庐山五老多形胜,公暇何妨览眺频。
题顾永升画
野竹差差碧树连,小桥流水拂轻烟。迟迟归步乘明月,童子候门应未眠。
送龙克温还金陵时携侄袭百户职
金陵有佳士,小阮共之京。阀阅承华胄,诗书擅令名。
论交酬夙愿,叙别动深情。草色连天远,槐阴过雨清。
三秋及流火,一月计归程。千里遥迎睇,征鸿好寄声。
徐溥
徐溥(1428-1499),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弘治五年八月(1492)至十一年七月(1498)任当朝首辅,从容辅导,爱护人才。卒谥文靖。著有《谦斋文录》。► 137篇诗文
松轩为任廷芝题
题夏太常满林风雨图二首 其一
公侯
送平阳章自鉴授福宁司训
时长孙焕从其父来省予爱其资美而恐怠于学也因其还赋此训之
滆湖书屋为王士瞻题
赠华阳处士孙以言
菊庄为蒋翁题
縠沼承祥为方伯题
送石继贤还江阴
送航上人归宜兴并感旧
次同寅刘少师韵二首 其一
寿乡亲蒋竹隐
送九江郡判郑廷韶 其二
送李学士南归次韵 其二
思亲堂为王子舆题
奉制文武诗 其九
题尹先之雊鹆图
题郏城二苏墓为眉山吴方伯重修赋
送尹先之还宁波
竹梧书舍为蒋仲学题
送同年赵廷缙
送李至德侍御
贺王廷贵先生升侍讲
送徐士亨归江阴
忠节为王信都督题
澹乐轩为孙都阃题
琼林醉归图为李大济题
送毛璿省兄南还
挽同年赵克周乃祖
题秋塘野鹜诸
送黎知州还任
内阁芍药二首呈李先生 其一
含清楼
寿溧阳杨竹泉
送鲁挥使还云南
东皋草堂为王景升题
送周廷瑜
题桃花斑猫二首 其一
愚乐庵为傅编修乃尊题
送邹廷佩知高安
送张中翰使朝鲜
挽万尚书祺
送王民望使占城
奉制文武诗 其一
送尹正言父还太和
送王维臣归省
内阁二瓷缸乃宪庙所赐种莲者三年不开已今年盛开因赋二首纪事 其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