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徐渭
南潦北旱禹汤年,何瑞能回圣主怜。亲御布袍行十里,汗香飞绕一坛圆。
客强予画十六种花因忆徐陵杂曲中二八年时不忧度之句作一歌因为十 ...
东邻西舍丽难俦,新屋栖花迎莫愁。蝴蝶固应栖粉伴,牡丹亦自起红楼。
牡丹管领春秾发,一株百蒂无休歇。管中选取八双人,纸上娇开十二月。
谁向关西不道妍,谁数关头见小怜。侬为顷刻殷七七,我亦逡巡酒里天。
昭阳燕子年年度,谁能镜里无相妒。镜中颜色不长新,画底胭脂翻能故。
花姨舞歇石家香,依旧还归纸砑光。莫为弓腰歌一曲,双双来近昼眠床。
赋得奕仙
楸玉枰开映指长,美人疑思倚新妆。惟应赌墅风流客,与较斜飞势一行。
送郑主人
西湖二月雨初霁,桃树著花柳含絮。主人束带复缨冠,走向辕门领书记。
番夷铁铳葱叶旋,火机才发龙吹电。传向中华能几时,塞北辽东那得知。
天王取以威北虏,自非巧者其谁为。主人旧领军中作,一掷黄金重然诺。
能令节使生顾盻,每在公庭言锡爵。却以主人应所求,万里香风扑金络。
杂品
鱼蟹瓜蔬笋豆香,溪藤一斗小方方。校量总是寒风味,除却江南无此乡。
画竹与吴镇 其一
聚干垂梢凡几重,只须用墨一分浓。即令小节无些用,也自成林一壑中。
王右参取今日汉宫人二句为韵作昭君怨十首次之 其一
汉高围苦白登深,谁献和亲快帝心。不是野鸡终夜哭,鲁元先尔嫁如今。
七十二峰归来书寺壁
五条挂练玉龙奔,七十二峰鬼斧痕。堕水堕驴都不恨,古来一死博河豚。
风鸢图四首 其一
天台饶舌骂丰干,何事吟鸢巧弄抟。昨夜风馀收堕篾,唤回拾得换寒山。
雨雪和韵奉酬季长史公 其八
南北相望两混茫,北胡犹耐雪中藏。定知昨夜窥宣府,鹿革靴连马镫僵。
客有为留春咏者亦命赋之
春去春来何所之,春花随尔亦全稀。黄金大药终难驻,红袖娇遮晚更飞。
忍唱骊驹催客去,欲冯啼鸟唤侬归。年年此际肠堪断,何事东君如别离。
灯夕送张君之滇迓其尊人
今岁风光倍觉饶,无人不去踏虹桥。独辞午夜千门月,去迓高堂倍里遥。
飞盖梅花梁苑雪,归帆杨柳楚妃腰。此行不为营名利,要度衡阳雁影高。
王鹅亭雁图
本朝花鸟谁高格,林良者仲吕纪伯。矮人信耳者观场,只晓徐熙与崔白。
崔徐一纸价百金,风韵稍让吕与林。即如此图王鹅亭,云是剡溪雪夜人。
雁儿一扫六十只,何只不落青天云。沙黄芦白喜相逐,逸者飞鸣劳者宿。
不须彭蠡泛扁舟,彭蠡湖今在吾目。
麟 其二
光山产麟光烛天,无心住世去飘然。鲁叟若逢应不哭,不比哀公十四年。
吴学师为白贲将军索赋敕书楼
高楼内苑隔尘凡,细雨斜通南浦帆。秪为承恩自霄汉,不关招隐向丛岩。
瑞云偏捧啼乌树,绣拱端居赐玺函。圣孝由来感麟趾,风人因得撰周南。
白鹇诗
闰南烟雨迷青嶂,孤雌挟子飞天上。却忆羁雄不得归,两桨深笼镜波漾。
片雪长梢向尾分,有时梦见武夷君。山长水远无书寄,不及南飞鸿雁群。
主人为尔苦惆怅,开笼欲放非难放。矰缴鹰鹯何处无,万里冯谁报无恙。
王元章倒枝梅画
剪春罗垂丝海棠
美人睡不足,春愁奈若何。垂丝绿窗下,聊为绣春罗。
菊竹
若不重阳贳一壶,那能了此菊花逋。竹梢墨色潮如此,试看明朝有雨无。
葡萄 其二
数串明珠挂水清,醉来将墨写能成。当年何用相如壁,始换西秦十五城。
挽陈君之配蒋
陈君辖我饮青春,焦革贤闺酿绝伦。若举醉乡祠祭典,沈香先刻蒋夫人。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586篇诗文
史甥以十柑饷
画插瓶梅送人
沈刑部善梅花却付纸三丈眼我杂画
葡萄 其四
张氏别业八首 其三 竹坞
送御史大夫赵君节镇川贵
石榴梅花 其三
送别刘凝和会试二首 其二
送赵大夫掌南台
玉簪盛花嘲之
频婆诗
长干行 其一
龛山凯歌
奕樵立观
李长公邀集莲花峰
倪某别有三绝见遗 其二
浸水梅花
景文三十生辰次韵
送同府潘公入觐
赠钱生
徐州道中寄诸陶两翰君
三茅观观潮
抱琵琶偶伫蕉阴美人
偶也
送叶公子归同安
两蝗虫
蝇声 其二
千叶碧桃花
边词 其十五
芭蕉鸡冠
过胡汝宅留赏牡丹
述梦 其二
燕京五月歌 其三
葡萄 其三
画笋遗许口北
范蠡载西施之五湖图
雪水仙
赠徐君
圜中怀宗师冯公寄呈
二峰篇赠钱塘陆宗礼
孝
龛山凯歌 其二
长至呼大儿饮
过陈氏园看杜鹃花花高可十五尺馀郡中无其比也
寄吴宣镇
夜雨偕友人进舟云门
伐木图
短褐篇送沈子叔成出塞
烦吴伯子治墓堂
尖头麻蛰
荷花二首 其二
季子守宅观音莲
倪君某以小象托赋而先以诗次韵四首 其一
中秋后四日游览摩诃法藏诸刹遇雨书某上人房
赠孙山人
四花图
写竹寿郁颖上
鹧鸪天 闻张子荩捷报呈学使公二首 其一 有序
六月七日之夕与梅君客生及诸乡里趁凉于长安街醉而称韵得片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