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长至宿斋中写怀奉承同署诸君子 其二

长至宿斋中写怀奉承同署诸君子 其二

明代 杨起元

复见心天地,谁将夜气参。大同徵好意,特立识儿男。

静夜须茎软,中天月色蓝。尧天如可接,玄酒未妨酣。

诗人杨起元的古诗

自警八首 其一

明代 杨起元

猛省吾忧那可宽,仅从弥月对君欢。沉疴始蓄三年艾,萌糵犹寻十日寒。

朱火炽然秋顿改,玄冥瞥尔岁将残。兴言欲藉同心力,一拟挥戈日未阑。

过螺川有感

明代 杨起元

天涯孤客重来日,泪下螺川不可挥。义气百年螺剑去,凄凉十载马封颓。

文留琬琰馀能几,爱在桐乡记者谁。强向风前支病骨,更堪伤感并年衰。

题夏氏象贤图 其二

明代 杨起元

赫赫荆门,经明道尊。克勤内行,孝友是敦。爱日遗荣,我风如春。

丁祀师祠恭纪 其二

明代 杨起元

明明维我祖,皇极何平平。宪章者谁氏,实惟旴江贤。

妙悟默而成,与时会人天。无人更无我,忘义且忘年。

至日写怀

明代 杨起元

万国朝天贺履长,自惭多病后鹓行。敢徒初服焚鱼佩,未拟前贤制笏囊。

药饵几经阶荚换,庭闱遥隔岭梅香。皇仁自识怜乌鸟,惟待题缄达建章。

拟古诗二十首 其一

明代 杨起元

行行重行行,与君不暂离。岂惮道理远,相随到离涯。

此地常晦冥,会面安可知。安得白日光,为君照容辉。

君行日以远,君心日以缓。寒门隔灵曜,游子不顾返。

劳劳征途间,看看岁月晚。弃捐勿复道,生世同此患。

论学四首 其三

明代 杨起元

无圣无凡无不同,希贤希圣错施功。身心背戾希兹起,梦觉纷纭何处通。

云物浮游山自定,江流荡漾月还空。半生学道吾何有,只是当年未发蒙。

别盱眙丁令

明代 杨起元

草创无城郭,崎岖万壑中。人民移旧县,鸡犬识新丰。

小试牛刀割,长驱虎穴空。知君意高远,不向眼前慵。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

明代 杨起元

穆穆天帝居,赫赫临下土。駪駪走日月,渐渐换寒暑。

百灵序星辰,万龙降云雨。混沌迄于兹,从今复何许。

肃肃绛节前,默默不用语。

寿陈母八十

明代 杨起元

君家兄弟各委蛇,寿母兹晨献寿卮。乐并埙篪承綵服,恩隆金紫照瑶池。

堂前稚子将雏戏,阶下繁花簇杖移。定爱园林多种竹,年来频看长孙枝。

怀长安同志呈同考如野刘考功

明代 杨起元

驰驱本为求贤出,况有英贤共事行。六月不知炎暑重,一身真觉羽翰轻。

亲闻远役欢嗟意,友在长安离索情。但仗同心得相济,肯教疏浅负皇明。

送杨胪山之维扬

明代 杨起元

清时才不尽,鹾政用吾儒。驿路相逢处,青灯引话馀。

齐人知管仲,吾道只轲书。煮海非君事,安民是国储。

芝佛寺为石潭先生作

明代 杨起元

探奇开胜迹,傍屋结精卢。芝现三身佛,龟衔绿字书。

不随僧入定,常怕友来疏。忽契无言处,虚空那得如。

舒城道中遇雨

明代 杨起元

崛曲千山过,微茫四望低。云连舒子国,柳暗令公蹊。

谷泛桃花水,骝嘶锦障泥。无嗟行役苦,堪喜是春犁。

自警八首 其四

明代 杨起元

宇宙群生各自成,何须思虑苦萦萦。性通形色原无外,诚合天人为有明。

漫笑玄宗称绝学,休排禅教说无情。请君试把中庸会,何事笃恭天下平。

题贞节李氏卷

明代 杨起元

氏节世所艰,抚孤非己出。虽云州官后,寒苦不出述。

孑身持门户,皓皓冰霜质。漫漫如长夜,何时见天日。

望望一孤长,渐渐孙芽茁。一绍儒家风,树立始宏达。

举世谓之艰,要以常理说。天常及民彝,惟此不泯灭。

假使当其时,失足蹈世辙。尘世三十载,繁华会消歇。

谁能欺彤管,为汝扬姱节。世隙如白驹,敢告丈夫杰。

当下吟二首示诸儿 其一

明代 杨起元

学惟当下是真心,当下真心不用寻。一掬元和随物布,三更夜气此时深。

顿齐圣位通明德,不受人间污染侵。此法是谁相付与,端从羲画到于今。

南吏部署冬季试椽闻鸠

明代 杨起元

距春尚七日,春鸠已和鸣。而我窘吏事,闻之怡吾情。

岭表迂书生,通籍事圣明。已逾二十载,无补虚时名。

真有如鸠拙,何能卜阴晴。顾吾方默坐,汝何为巧声。

先春非汝智,诲我宜丁宁。

谒闵子祠 其二

明代 杨起元

季氏三桓盛,当年替子孙。如何一介士,庙食到今存。

孝德人无间,高风自可尊。有司修祀事,百姓走荒村。

赠李克庵楚中开府

明代 杨起元

圣主垂情四海穷,特俞京兆镇荆中。当年箘簬京邦罕,近日流离七泽同。

江汉西悬流浩浩,山陵南望气葱葱。不须更上筹边策,自古安民是禦戎。

杨起元

杨起元

(1547—1599)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16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