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题西昌彭孝求求志堂

寄题西昌彭孝求求志堂

宋代 杨万里

西江山水何处好,观山夜泉快阁风。山奇水秀产瑰宝,彭氏四杰隐此中。

斗间异气如白虹,少微芒寒摇太空。占言非剑亦非玉,长松下有幽人屋。

似闻鸣驺入空谷,篱边老却陶潜菊。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二子别我归,兼旬无消息。客有馈荔枝,盈篮风露色。

绛罗蹙宝髻,冰弹溅柘液。老夫非不馋,忍馋不忍吃。

急呼两健步,为我致渠侧。默数川陆程,几日当返役。

惟愁香味坏,色变那敢惜。十日两骑还,千里一纸墨。

把书五行下,废书双泪滴。不如未到时,当喜翻不怿。

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潜,子直,材翁

宋代 杨万里

诚斋老子不柰静,偶拄乌藤出苔径。
独游无伴却成愁,群从同行还起兴。
每过一家添一人,须臾保社如烟云。
褰裳涉溪溪水浅,著屦度桥桥柱新。
蓬莱一点出尘外,南溪里在千花里。
芙蓉照波上下红,琅玗绕屋东西翠。
槿篱竹户重复重,鸡鸣犬吠青霞中。
蓬莱老仙出迎客,朱颜绿发仍方瞳。
餐菊为粮露为醑,染雾作巾云作屦。
欣然领客到仙家,行尽蓬莱日未斜。
更倾仙瓢酌仙酒,酒外瓢边亦何有。
偶看小树双团栾,碧琉璃叶黄金丸。
主人忍吃不忍摘,笑道未霜犹带酸。
小僮随我勇过我,不管仙翁惜仙果。
争挽风枝拣霜颗,争献满盘来飣坐。
隔水蓬莱看绝奇,蓬莱看水海如池。
主人劝客对绝境,不饮令侬怒生瘿。
何如寄下未尽瓢,留待早梅赏疏影。

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

宋代 杨万里

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

正月将晦繁星满天

宋代 杨万里

兔冷蟾寒不出时,群仙无睡尚游嬉。
可怜深夜无灯火,碧玉枰前暗著棋。

桑茶坑道中八首

宋代 杨万里

蚕麰今岁十分强,催得农家日夜忙。
已缚桁竿等新麦,更将了木撑欹桑。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宋代 杨万里

买山艺花竹,长恐落人后。不见竹林人,山王非俎豆。

市门能几许,掉臂日奔凑。迟子来朝天,商略陈薄陋。

多稼亭看梅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梅花不合太争春,政盛开时却恼人。试折一枝轻著手,惊飞万点扑衣巾。

雪後寄谢济公、材翁联骑来访,进退格

宋代 杨万里

封胡连璧雨中来,目送皈鞍怅独回。
隐几读书寒入骨,开门落雪皓平阶。
急寻火阁温双手,自唤儿郎共一杯。
念汝野梅官柳路,地炉松叶买茅柴。

圩丁词十解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圩田元是一平湖,凭仗儿郎筑作圩。万雉长城倩谁守,两堤杨柳当防夫。

寄题舒州宿松知县戴在伯重新紫霄亭

宋代 杨万里

高高亭耸紫霄端,借榻高眠廛市间。轮奂重新无俗□,何如来此伴云闲。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十

宋代 杨万里

老懒狂吟不要工,爱君七字晋唐风。更烦传语梅花道,火急齐开小至中。

和庆长怀麻阳叔二诗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自幼仍投老,相欢不解愁。政缘湖外别,负却竹林秋。

佳政真馀事,闻人说甚休。不应野水渡,横此济川舟。

蚤起秣陵镇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山路祇言迥,农家俱夙兴。短长群稚子,回避一田塍。

随犬能知路,骑牛底用绳。兹行有胜事,何处不丰登。

诗情

宋代 杨万里

只要雕诗不要名,老来也复减诗情。虚名满世真何用,更把虚名赚后生。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 其五

宋代 杨万里

问讯南湖作么生,日撞金玉奏英茎。无人打杀净饭子,放出渠头七步行。

宿孔镇观雨中蛛丝五首

宋代 杨万里

空中仰面却飞身,寂似毘耶不动尊。
忽有一蚊来触网,手忙脚乱便星奔。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海棠坞

宋代 杨万里

细雨初怜湿翠裳,新晴特地试红妆。
无人会得东风意,春色都将付海棠。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宋代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食老菱有感

宋代 杨万里

幸自江湖可避人,怀珠韫玉冷无尘。
何须抵死露头角,荇叶荷花老此身。

南望阁皂山

宋代 杨万里

惭愧多情阁皂山,去年迎我上西船。今来送我还东去,四日相随到进贤。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