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问讯南湖作么生,日撞金玉奏英茎。无人打杀净饭子,放出渠头七步行。
题三老图二首 其一
旦奭行间著季真,黄冠不合附青云。二南风里君知么,添个委蛇退食人。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二
贫是儒家事,谁贫奉直如。也无一瓢饮,劣有半床书。
妇妇能攻苦,卿卿不负渠。竟令鸿与侃,相继大吾闾。
道旁桐花
寄题刘直卿冰壶二首 其二
壶里清冰冰里人,个边无地可留尘。何时去弄池中月,照我星星白发新。
浯溪摩崖怀古
白莲
井花新插白芙蕖,坐看纷纷脱雪肤。自拾落英浮水面,玉舟撩乱满江湖。
寒雀
正月将晦繁星满天
秋圃
下鸡鸣山诸滩望柯山不见三首 其二
莫怯诸滩水怒号,下滩不似上滩劳。长年三老无多巧,稳送惊湍只一篙。
桑茶坑道中八首 其七
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著,一牛吃过柳阴西。
有宋死孝毛子仁哀辞
灏穹眷宋,方郅隆些。笃生仁皇,实睿聪些。二尧两舜,复时雍些。
杜韩富范,再夔龙些。巍荡奋熙,起丕功些。欧阳伯仲,轲与雄些。
云昭汉回,炳文风些。麟在灵囿,凤在桐些。金芝专车,朱草丛些。
悬藜结绿,牣紫宫些。灵蛇照乘,玉府充些。大江之西,文江东些。
毛伯苗裔,河岳钟些。三辰五纬,韫心胸些。如汉贾生,与终童些。
年未弱冠,收科崇些。连收制科,天动容些。玉映汉台,惊群公些。
弃官如泥,子职恭些。死孝倚庐,神明通些。文行有炜,垂无穷些。
与宋一经,相始终些。冻黎百年,养万钟些。草腐菌朽,花霣空些。
有宋孝子,蔚岱嵩些。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三 东坡先生
吹赤壁之月笛兮,瞻黄州之雪堂。弹湘妃之玉州兮,织天孙之锦裳。
招先生其来归兮,何必怀眉山之故乡。历九州而犹隘兮,诞寘之祝融之汪。
酌乳泉以当醴兮,餐荔子以为粮。葺榕叶以作屋兮,托桄榔之荫以为堂。
驱海涛以入砚滴兮,挽南斗文星于笔铓。昌黎兮欧阳,视先生兮雁行。
韫不泄兮忠愤,炯不掩兮文章。乞镜湖兮九关,营菟裘兮是邦。
予之来兮云暮,与先生兮相望。视履迹兮焉在,问故宫兮就荒。
俯仰兮永怀,渺山川兮苍苍。
永和遇风
未嫌春晚不多花,只爱青原绿似瓜。剩欲开怀纳岩壑,可堪病眼著风沙。
待船小立看鸥没,倚杖微吟尽帽斜。客里更无诗遣闷,不愁两鬓不成华。
昼倦
睡眼䰒松倦日长,却抛诗卷步回廊。狸奴幸自双双戏,忽见人来走似獐。
圩丁词十解 其八
岸头石板紫纵横,不是修圩是筑城。传语赫连莫蒸土,霸图未必赛春耕。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六
约斋句子已清圜,更赋梅花分外妍。不饮销金传玉手,却来齧雪耸诗肩。
春尽感兴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一
健青新走一梢长,外日东风引得狂。定自今番春色里,新枝别样占年光。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七
舟过杨子桥远望
寄题周元吉湖北漕司志功堂
早行鸣山二首 其一
题王亚夫检正岘湖堂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二首 其二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四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二 我娱斋操
题薰陾中兴庆寿颂
归路过南溪桥二首
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亭七景 其三 溪云
寒食对酒
寄题西昌彭孝求求志堂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其七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
过景星山山顶一石孤立又名突星山
祷雨报恩因到翟园四首 其三
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
晓起探梅四首 其三
怀山庄子仁侄二首 其一
和张钦夫望月词
瑞香盛开呈益国公二首 其二
荔枝歌
阻风乡口一日,诘朝船进,雨作,再小泊雷江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
过吕城闸六首 其二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一
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
入建平界二首 其一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人七首 其六
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三首 其三
尝桃
芗林五十咏·丛桂
读诗
芗林五十咏·海棠洞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雪後寄谢济公、材翁联骑来访,进退格
和张器先十绝 其九
蒲桃乾
和沈子寿还朝天集之韵
题吴江三高堂张季鹰
过杨子桥二首 其一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种牡丹二首 其二
送简寿玉主簿之官临桂二首
赠彭云翔长句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归去来兮引
和昌英主簿叔送花
落梅有叹
书斋夜坐二首 其一
甘瓠
和丘宗卿赠长句之韵
寄陆务观
过百家渡四绝句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六
中元日晓登碧落堂望南北山二首 其一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一
郡圃上巳二首 其一
午睡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