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蛛网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四
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其四
踏月敲门访病夫,问来还是雪堂苏。不知把烛高谈许,曾举乌台诗帐无。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 其四
后顾江已远,前睨山若塞。棹进岸自回,天水未有极。
帘欣入绝巘,舟愕触潜石。东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
岸草不知愁,向人弄晴碧。
过杨村
雪后东园午望
天色轻阴小霁中,昼眠初醒未惺松。梅横破屋无多雪,云放东山第一峰。
不道风光亏此老,将何功业答残冬。土羔菜甲鹅儿酒,醉入梅林化作蜂。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二 放鱼矶
为惜丹砂尾,亲投碧草潭。前头有香饵,千万不须贪。
闷歌行十二首
黄世永哀辞
圣门际天子不可径兮,子聚粮以疾趋。古文熄子哇郑兮,子独追子雅诸。
众皆赏其襮子遗其里兮,知全者不在予。仕者谓赣民之嚚兮,不啻沬邦之夫。
何子之仁以莅兮,若膝下之乳雏。予惟子之观兮,则未知封屋之迂。
沐猴豸子罔腼兮,子发上子衡盱。舍己躁进子谓子躁进兮,宜不曰沽名之非愚。
世切齿于彼之晚霣兮,流涕于子之不晚殂。庸知天之不子祉兮,不厚彼之辜。
惟师友之恩纪兮,一饭子九其吁。天不予棐子夺予朋兮,半其济子亡舻。
决汝汉子东之兮,曾足为予泪之馀。若子之死子不死兮,不亦名星日子骨幽墟。
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
和昌英主簿叔送花
去岁归时正牡丹,亲庭上寿撚花看。共知春好毋虚掷,更复杯深肯剩残。
谁料今兹千万感,强从叔也两相宽。风颠雨急关侬事,时序撩人只暗叹。
谢陈希颜惠兔羓
东郭阿㕙驼褐裳,清腹不著烟火香。姮娥唤入广寒殿,诏许捣药不许尝。
金丹炼成紫皇喜,玉臼自携银汉洗。偷将缺吻吸琼浆,蜕尽骨毛作仙子。
鬓丝吹落桂枝风,人间封作管城公。先生何许得尸解,貌如枯蟾带玄疥。
麒麟擘脯未必如,耶律晒羓差不大。先生锦心冰雪肠,银钩珠唾千万章。
管城奔命困书囿,阿㕙漆身嬉醉乡。老夫去年左车脱,匙抄烂饭犹戛戛。
太息再拜谢阿㕙,尚堪挂壁萦蛛尘,一饭瞻仰齿生津。
子年刘郎写余老貌求赞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十
老懒狂吟不要工,爱君七字晋唐风。更烦传语梅花道,火急齐开小至中。
送孙从之司业持节湖南二首 其一
全家先遁却谁知,匹马西归也大奇。出昼莫嫌三宿恋,坏也不待七年迟。
风生折槛人无古,水绕圜桥士有师。六一澹庵乔木在,今秋新长雪霜枝。
题北山教场亭子
堂样毬场五百弓,帝城何地似亭中。北山南畔南山北,独受西湖万顷风。
小溪至新田四首 其三
晚云解事忽离披,放出千峰特地奇。欲拣一峰谁子是,总如笔未退尖时。
拟吉州解试秋风楚竹冷诗
舟中奉怀三馆同舍
月下闻笛
天色镕成水,蟾光鍊出银。碧香三酌半,玉笛一声新。
小婉还清壮,多欢忽苦辛。何人传此曲,此曲怨何人。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秋雨叹十解 其一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送王恭父监丞倅潼川
崇德道中望福严寺
题所寓唐德明书斋
除夜张功父惠诗索荆溪集次韵送往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其七
多稼亭看梅二首 其二
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石湖精舍二首 其二
雨后至溪上三首 其二
芭蕉三首
闷歌行十二首 其九
归路过南溪桥二首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舟过杨子桥远望
送韩子云检正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
不寐四首
桧迳晓步二首
送医家孟宗良汉卿
题停罢坊场图
四月十七日侍立集英殿观进士唱名
题曾无媿月窗
舟中小雨
郡圃杏花二首 其二
张丞相咏归亭词二首 其二
后圃秋步
舟过青羊望横山塔二首 其一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二
南溪上种芙蓉
新凉感兴
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谢赵行之惠霜柿
春尽感兴
舟中新暑止酒
刘季澄投赠新诗次韵为谢
芗林五十咏 其十六 通幽径
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
归涂观刘寺新叠石山
晓登万花川谷看海棠二首 其一
甘露子一名地蚕
和丘宗卿赠长句之韵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五
寄题舒州宿松知县戴在伯重新紫霄亭
见张钦夫二首 其一
尝荼
榕树
醉眠夜闻霜风甚紧,起坐达旦二首
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其二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 其四 蜜金橘
蜡梅四首 其三
雪晴二首 其二
过沙头三首 其一
野荼
春暖郡圃散策三首
次公满秩来归,偶上已、寒食同日,父子小酌
糟蟹六言二首 其一
和马公弼雪
入建平界二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