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有喜致醉诗

有喜致醉诗

南北朝 庾信

忽见庭生玉。
聊欣蚌出珠。
兰芬犹载寝。
蓬箭始悬弧。
既喜枚都尉。
能欢陵大夫。
频朝中散客。
连日步兵厨。
杂曲随琴用。
残花听酒须。
脆梨裁数实。
甘查唯一株。
兀然已复醉。
摇头歌凤雏。

诗人庾信的古诗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十首 其一

南北朝 庾信

立德齐今古,资仁一毁誉。无机抱瓮汲,有道带经锄。

处下唯名惠,能言本姓蘧。未论惊宠辱,安知系惨舒。

仰和何仆射还宅故诗

南北朝 庾信

紫阁旦朝罢。
中台夕奏稀。
无复千金笑。
徒劳五稀归。
步檐朝未扫。
兰房昼掩扉。
菭生理曲处。
网积回文机。
故瑟余弦断。
歌梁秋燕飞。
朝云虽可望。
夜帐定难依。
愿凭甘露入。
方假慧灯辉。
宁知洛城晚。
还泪独沾衣。

周五声调曲 变宫调 二

南北朝 庾信

移风广轩历。
崇德盛唐年。
成文兴大雅。
出豫动钧天。
黄钟六律正。
阊阖八风宣。
孤竹调阳管。
空桑节雅弦。
舞林鸾更下。
歌山凤欲前。
闻音能辨俗。
听曲乃思贤。
感物观治乱。
心恒防未然。
君子得其道。
大平何有焉。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八

南北朝 庾信

弱齢参顾问。
畴昔滥吹嘘。
绿槐垂学市。
长杨映直庐。
连盟翻灭郑。
仁义反亡徐。
还思建邺水。
终忆武昌鱼。

周五声调曲 宫调曲 二

南北朝 庾信

我皇承下武。
革命在君临。
应图当舜玉。
嗣德受临琴。
沉首多推运。
阳城有让心。
就日先知远。
观渊早见深。
玄精实委御。
苍正乃皆平。
履端朝万国。
年祥庆百灵。
玉帛咸观礼。
华戎各在庭。
凤响中夷则。
天文正玉衡。
皇基自天保。
万物乃由庚。

咏画屏风诗 七

南北朝 庾信

高阁千寻起。
长廊四注连。
歌声上扇月。
舞影入琴弦。
涧水纔窗外。
山花即眼前。
但愿长欢乐。
从今尽百年。

拟咏怀诗 八

南北朝 庾信

白马向清波。
乘冰始渡河。
置兵须近水。
移营喜灶多。
长坂初垂翼。
鸿沟遂倒戈。
的颅于此去。
虞兮奈若何。
空营卫青冢。
徒听田横歌。

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 一

南北朝 庾信

铜梁影棠树。
石镜写褰帷。
两江如渍锦。
双峰似画眉。
穿荷低晚盖。
衰柳挂残丝。
风流盛儒雅。
泉涌富文词。
无因同子淑。
暂得侍临淄。

周宗庙歌十二首 其三 皇夏

南北朝 庾信

年祥辨日,上协龟言。奉酎承列,来庭骏奔。雕禾饰斝,翠羽承樽。

敬殚如此,恭惟执燔。

示封中录诗 二

南北朝 庾信

高阶既激涧。
广阁更交柯。
葛巾久乖角。
菊径简经过。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四 昭夏

南北朝 庾信

员玉已奠,苍币斯陈。瑞形成象,璧气含春。礼从天数,智总圜神。

为祈为祀,至敬咸遵。

咏画屏风诗 二二

南北朝 庾信

洞灵开静室。
云气满山斋。
古松裁数树。
盘根无半埋。
爱静鱼争乐。
依人鸟入怀。
仲春征隐士。
蒲轮上计偕。

周祀方泽歌四首 其三 登歌

南北朝 庾信

质明孝敬,求阴顺阳。坛有四陛,琮分八方。牲牷有涤,萧合馨香。

和銮戾止,振鹭来翔。威仪简简,钟鼓喤喤。声和孤竹,韵入空桑。

封中云气,坎上神光。下元之主,功深盖藏。

暮秋野兴赋得倾壶酒诗

南北朝 庾信

刘伶正捉酒,中散欲弹琴。但使逢秋菊,何须就竹林。

周大祫歌二首 其二 登歌

南北朝 庾信

神惟显思,不言而令。玉帛之礼,敢陈庄敬。奉如弗胜,荐如受命。

交于神明,悫于言行。

题结线袋子诗

南北朝 庾信

交丝结龙凤。
镂彩织云霞。
一寸同心缕。
千年长命花。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二十一

南北朝 庾信

倏忽市朝变,苍茫人事非。避谗应采葛,忘情遂食薇。

怀愁正摇落,中心怆有违。独怜生意尽,空惊槐树衰。

拟咏怀诗 九

南北朝 庾信

北临玄菟郡。
南戍朱鸢城。
共此无期别。
俱知万里情。
昔尝游令尹。
今时事客卿。
不特贫谢富。
安知死羡生。
怀秋独悲此。
平生何谓平。

拟咏怀诗 二七

南北朝 庾信

被甲阳云台。
重云久未开。
鸡鸣楚地尽。
鹤唳秦军来。
罗梁犹下礌。
杨排久飞灰。
出门车轴折。
吾王不复回。

道士步虚词 三

南北朝 庾信

归心游太极。
回向入无名。
五香芬紫府。
千灯照赤城。
凤林采珠实。
龙山种玉荣。
夏簧三舌响。
春钟九乳鸣。
绛河应远别。
黄鹄来相迎。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297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