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命吴生

命吴生

明代 湛若水

厥初生民,昊天降极。如冰斯寒,如火斯炽。相协冰居,日用饮食。

冰识冰知,莫匪冰德。

物有挠之,遂淫其则。其则不远,民用僣忒。鸡犬其心,见鹄思射。

先民有言,不有博弈。

眇兹寡陋,学也不力。若存或忘,终罔有得。汨汨厥灵,桑榆日逼。

告冰同志,毋忘夕惕。

上帝其临,兢兢翼翼。敬恭冰思,戒冰颇僻。载锄其骄,灵根其植。

涵而泳之,河浸膏泽。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新春写怀三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促促笼中鸟,脉脉念远林。远林在何许,乃在增城阴。

增城云九重,结巢最高岑。自罹尘网内,胡乃独伤心。

仰见云间翼,窅然遗我音。愿言养奇翅,高举待秋深。

次韵答郭总戎武定题烟霞洞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百万胸中藏甲,悬河口里生波。顾我烟霞何意,无能知我无他。

经始壁立洞用前韵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水际崖头取次眠,崖头天也水中天。始知身在乾坤里,漫说乾坤担在肩。

寄寿舍亲何东麓先生七十华诞歌

明代 湛若水

接龙桥畔相江澳,江迎路转幽人屋。屋边百万青琅玕,潭水潇潇九月寒。

别业流杯近东麓,曳裾王门归濯足。晚年得子子能书,万事已足况其馀。

闻说古希开寿筵,因风寄赋南山篇。

贺大中丞张静峰征广之东西两收奇功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两鼓闻收两峒功,旌麾摇映广西东。于今已定筹边策,他日麟台又属公。

仆山驿道中

明代 湛若水

侧径通幽崖,淩风放高躅。下有百尺放,上荫千寻木。

冷泉漱溪毛,回飙动脩竹。超然生奇怀,情结清溪曲。

中有无名禽,于兹媚幽独。

赠人出守严州

明代 湛若水

五马何跄跄,朱轮何喤喤。青天曜白日,送子之大邦。

钓台有清风,世远道弥光。为我一再拜,山高流水长。

晓发仆山驿至丕礼驿四首 其四

明代 湛若水

冠屦不伦之分,圭璋特达之尊。秉节会成周礼,曳裾归去王门。

东溪诗

明代 湛若水

东溪何所乐,我乐无东西。亦复无南北,亦复无高卑。

何以乐东溪,溪月初生时。乘流观我生,月庭长相随。

长江杂咏十一首 其五 无相寺心期亭

明代 湛若水

无相心期期亦无,此心直与天为徒。从前欲问天何似,无相参前即是吾。

赴毅斋光禄招游东山翼善寺即席赋此

明代 湛若水

驱车出正阳,逍遥望东山。地灵何必高,葱郁浮其巅。

云是谢安宅,莽为梵林禅。昔时钟鼎地,虚磬空堂悬。

境在豪华尽,时去春自还。六朝多胜流,衣冠芳草间。

复有争墩子,愚哉一何愆。衰荣竟奚论,醉歌光禄筵。

四居吟

明代 湛若水

春宜居罗浮,冬宜居甘泉。夏宜居西居,秋宜居天关。

何以谓之宜,顺气无乖愆。罗浮春花发,西居夏木蕃。

天关秋水清,甘泉冬背寒。四时运无穷,吾以了吾缘。

九章赠别 其四

明代 湛若水

北风吹湖船,帆挂南岳树。祝融下玉坛,却立问来去。

知君有仙骨,相期事轻举。胡为淩风波,恐为蛟龙取。

君若访五峰,愿留共君住。

宿大庙峡营下作

明代 湛若水

寂寂不闻更鼓声,荒荒茅屋十馀楹。江风滚滚从天下,咄咄书空大庙营。

湛泉为张天叙

明代 湛若水

谁为开湛泉,先得吾姓号。知是爱泉人,可与结心素。

移居近泉头,对之心益幽。因达虚明体,于以长泳游。

题自师堂二首 其二 润崖

明代 湛若水

山泽形相隔,一气本相通。若识山崖体,方知泽润功。

婺源五岭诗

明代 湛若水

春山绣芙蓉,闪烁入青空。我来乘云车,缥缈行空中。

芙蓉临对镜,镜光花愈胜。未见本来面,更须学山静。

静坐看羊队,羊化石空在。石吾甚爱之,勿使羊践坏。

德胜非人力,而乃见天则。是德何必胜,日用常饮食。

新岭德胜前,问新何以然。盛德乃日新,春花自年年。

九月廿日白云遣兴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乌飞兔走尚牢笼,暑往寒来秋已穷。何妨去访无□伴,左拉安期右赤松。

东溪辞四章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濯溪锦兮离离,绿草为裳兮彩花为衣,剪溪毛兮笔荐,登溪兮自颐。

题金芝呈瑞卷

明代 湛若水

煌煌金芝,维山之辉。云谁之瑞,玉厓维祺。玉厓谁谁,金芝离离。

金玉交映,君子以之。我有灵根,先天地春。美斯毓斯,维天维人。

光于宇宙,瑞于无垠。思遗怀人,道远奚因。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