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老将篇

老将篇

宋代 张方平

圣明天子仁且英,海寰内外归神灵。辞客相夸凤凰诏,功臣不貌麒麟形。

绣旗尘卷霞纹闇,古剑秋涩铜花青。尚馀旧爱征西马,待从日仗登云亭。

诗人张方平的古诗

幽蓟行

宋代 张方平

昔者帝尧光宅本都冀,幽朔乃为寰内地。舜肇十有二州此其一,禹服周藩有年祀。

崆峒之英其人武,气含阴杀乐钲鼓。秦汉发吏守边亭,世与其民捍中土。

召伯功勤黑社传,昭王意气金台古。我兴北望涕交颐,念汝幽蓟之奇士兮。

今为勋华光耀照四海,忍遂反衽偷生为。吾民孰不愿左袒,汝其共取燕支归。

秋过琴台怀古

宋代 张方平

周道积衰礼义坏,夫子咏歌沂泗滨。宓君不齐宰单父,独推深诚仁此民。

弹琴燕坐澹无事,人不忍欺风化淳。流光逝水二千年,我税征鞍来盘桓。

满屋清风气象古,绕台宿楚霜华寒。缅怀德音竟谁嗣,挥酒洒空独长叹。

安得长官尽恺悌,编氓父子聊相欢。

上享郊庙 享庙

宋代 张方平

瑞雪清晨集,丹墀发策初。德音闻彻盖,玉色望升车。

羽卫排阊阖,晴光溢紫虚。琳宫陈玉币,疏屏宿旌旟。

祼献多仪备,弦匏九变徐。太宫无盛举,掌次省先除。

灵鉴纷昭格,天心不自舒。孝慈更答告,万福此攸储。

寄徐白久客襄汉

宋代 张方平

避暑鹿门寺,虚斋风竹凉。草连郧国远,水接汉川长。

寓客怀江表,骚人爱楚乡。京尘诚可厌,君未舍名场。

简徐登道人

宋代 张方平

闻说频来帝里游,药炉何日得同流。劝君只就红尘里,拨转河车万事休。

清明连上巳

宋代 张方平

踏青原上饮,祓禊水边歌。佳节相连好,游人一倍多。

送沈生昆弟随侍之博白四绝句 其四

宋代 张方平

夕阳疏苇暮江湄,秋色萧萧动客思。自侍严君领州去,岂同骚客梦边时。

神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五

宋代 张方平

广大天同量,渊深海共澄。遽闻凭玉几,恨不瘗金绳。

同轨陪仪仗,因山锁阙庭。深恩沦朽骨,孤梦绕新陵。

火车同郭诚思作

宋代 张方平

火车双轮驾九虬,出海直上昆崙丘。经天三百六十度,匝日一万四千周。

电破重阴霹雳过,风开霁色烟云收。乾关坤轴极排轹,势阑却返无为洲。

送沈生昆弟随侍之博白四绝句 其一

宋代 张方平

炎方景象异中原,海气昏昏杂瘴烟。今日荒夷成雅俗,薰风南播自妫弦。

桃源二客行

宋代 张方平

刘郎阮郎丹箓客,桃花源中有旧宅。閒寻流水过碧溪,忽闻鸡犬见人迹。

琼台瑶榭知何所,紫云深处开珠户。鹤驾龙軿綵仗来,鸾歌凤舞霞觞举。

世缘未断尘心狂,苦厌仙家日月长。洞门一闭恍如梦,归路古木何荒凉。

重送赵参

宋代 张方平

参也堂堂气拂云,十年策蹇四方尘。羁穷自古有元叔,精鉴观今少法真。

骥在驽群殊有态,龙初鱼服未能神。君看渭曲傅岩事,天困斯人必有因。

诚思约以初秋东来相过辄驰短韵以速行期

宋代 张方平

已闻露叶寒蝉急,休待霜空晓雁催。不是相思閒命驾,无为弟子望师来。

雨中登筹笔驿后怀古亭

宋代 张方平

山寒雨急晓冥冥,更蹑苍崖上驿亭。深秀林峦都不见,白云堆里乱峰青。

朝元引贻赵抱一

宋代 张方平

星斗挂空碧,鸾鹤翔紫清。朝真弟子古坛上,炉烟袅袅金碧声。

露脚斜白寒不动,千山岑寂横烟清。绛阙太真冠简静,紫宫夫人珰佩鸣。

霞旌晓迈遗空谷,石磴云埋瑶草绿。残蟾冷帖西南隅,回首尘寰烟一簇。

赠青城山威仪观李鍊师

宋代 张方平

天仓三十六峰下,犹有轩辕辙迹存。丹灶前临六时水,芎田远接九仙门。

火芝夜照千灯迥,江树朝涵一气浑。道友相邀寻异药,携筇几到老人村。

温成皇后挽辞二首 其一

宋代 张方平

何事高前烈,忘身卫至尊。平生彤管在,忧国玉刀存。

一惠彰柔德,深衷忆善言。凄凉金殿月,还照给孤园。

送客入洛

宋代 张方平

高歌弹铗酒盈钟,壮士何须叹道穷。客路岁阑天又雪,旗亭醉别气如虹。

骥腾夷路思良御,帆破长波待便风。今子方为采兰役,未宜去揖紫芝翁。

秦州后园春宴赠部署刘几阁使

宋代 张方平

柳暗三眠困,花繁二月香。情怀当酒尽,兴味为春长。

叠鼓渔阳节,清讴北里妆。阶前乐无误,席上有周郎。

神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三

宋代 张方平

经始开三殿,晨昏奉二宫。承颜专致乐,教孝遂移风。

访对朝曦昃,程书夜漏终。艰难思稼穑,意在纪元中。

张方平

张方平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20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