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访朱先生值昼寝

访朱先生值昼寝

宋代 张方平

一枕清风靖馆深,满庭公桧郁交阴。此时真境谁人见,月在泥丸日在心。

诗人张方平的古诗

九日侍宴太清楼

宋代 张方平

登高闻旧俗,况此奉尧觞。鸣跸遥空下,层楼颢气傍。

御沟新过雨,苑树未经霜。楚泽丹苞重,吴畦紫穗香。

三侯天纵妙,九节召南章。中岂矜多艺,威将慑四方。

清时人共乐,白日坐间长。近从叨慈渥,区区祝寿昌。

雨中登筹笔驿后怀古亭

宋代 张方平

山寒雨急晓冥冥,更蹑苍崖上驿亭。深秀林峦都不见,白云堆里乱峰青。

李少傅佚老亭

宋代 张方平

得谢自廊庙,事高疏仲翁。安车虽驷马,归路已冥鸿。

令子承良冶,朱轓治左冯。缁衣方改造,列鼎有馀丰。

屦杖居多适,轩裳梦觉空。天倪希柱史,性理问能公。

窗槛开潇洒,风烟接郁葱。上方思贾谊,即奉小舆东。

故兵部侍郎致仕安定公挽辞三首 其三

宋代 张方平

湖暖春波阔,山晴宿雾开。空观素车过,不复画船来。

柳外悲萧度,松间送骑回。郑人怀子产,行洒有馀哀。

送僧南游雪窦

宋代 张方平

早出都门何往哉,四明雪窦指崔嵬。便从古道扬眉去,莫到宝山空手回。

乘月晓行松露湿,迎风晚渡海涛来。普贤楼阁知非远,逦迤南游想善财。

仁宗皇帝挽辞三首 其三

宋代 张方平

谟训垂宽大,基图得显承。新宫开玉锁,旧册阅金滕。

龙驾归虚极,鸾旗建大升。平生怀孝慕,游仗展三陵。

剧孟

宋代 张方平

人物无重轻,庙朝有失得。世平徒匹夫,时摇一敌国。

奸雄望风尘,冠剑动惭色。治庭不论功,声名辉典策。

鱼关诗

宋代 张方平

中流石埭隐如磓,鼓鬣徜徉此复回。春水渐深沿泳快,为传尺素锦江来。

初秋即事

宋代 张方平

久雨新晴后,秋风初起时。天倪一清旷,精爽入希夷。

壁上吴生画,床头杜老诗。平常性酷爱,对眼忽如遗。

赠青城山威仪观李鍊师

宋代 张方平

天仓三十六峰下,犹有轩辕辙迹存。丹灶前临六时水,芎田远接九仙门。

火芝夜照千灯迥,江树朝涵一气浑。道友相邀寻异药,携筇几到老人村。

苏子瞻寄铁藤杖

宋代 张方平

随书初见一枝藤,入手方知锻鍊精。远寄只缘怜我老,閒携常似共君行。

静轩独倚身同瘦,小圃频游脚为轻。何日归舟上新洛,拄来河岸笑相迎。

离都招友人

宋代 张方平

车马交尘路不停,势家门巷密如萍。张汤筋力奈寒暑,楼护口舌摇风霆。

机牙潜发如驰传,声影相连若建瓴。此地岂容山野客,盍归乎来掩岩扃。

两浙张兵部秋日牡丹诗次韵

宋代 张方平

霜天惨澹过重九,忽见幽芳发故丛。多爱清香对亭槛,不堪疏叶下梧桐。

他年仙去空华表,此夜魂归尚汉宫。过眼须为无色观,返童疑有内丹功。

写题更愧诗情浅,折带应宜醉脸红。须为重重张翠帟,可怜羸怯不禁风。

月夜吴春卿苏仪甫相过会饮忽闻五鼓遂同入朝

宋代 张方平

清风凉月满前轩,邂逅相前索酒樽。东有启明俄动色,北来寒雁亦惊魂。

相车未过尘先起,宫漏才终市早喧。阶下从人催上马,百官已是簇朝门。

呈资政宋尚书

宋代 张方平

当年留钥守陪都,龙坂因兹得曳裾。北海一章惭鸷鸟,松江三岁厌鲈鱼。

贾生感事多垂涕,园令居閒辄著书。独恃明公念孤介,东郊未去逐长沮。

送龚懋

宋代 张方平

千里寒雪程,平生旅人心。丈夫虽四方,行役愁不任。

祢刺弊生毛,赵囊空无金。钱子一樽酒,送子垂杨阴。

温成皇后挽辞二首 其二

宋代 张方平

美化成麟趾,勤心念兔罝。廞衣荐翚翟,灵仗咽箫笳。

香海归华藏,晴霄散綵霞。春风青琐闭,侍女泣宫花。

寄代渊

宋代 张方平

尘走我何劳,岩栖君愈高。林斋且吟啸,世路尽风涛。

小桂閒招隐,西岷续返骚。气机冲不露,承弁纵双毛。

题李先生隐居

宋代 张方平

金丹一指自崆峒,便控飞崆驾赤龙。况是曾居小有洞,更应不在易迁宫。

紫文宝诀三元秘,皇象灵符二景通。却恨劳生闻道晚,九还未就已衰翁。

秋过琴台怀古

宋代 张方平

周道积衰礼义坏,夫子咏歌沂泗滨。宓君不齐宰单父,独推深诚仁此民。

弹琴燕坐澹无事,人不忍欺风化淳。流光逝水二千年,我税征鞍来盘桓。

满屋清风气象古,绕台宿楚霜华寒。缅怀德音竟谁嗣,挥酒洒空独长叹。

安得长官尽恺悌,编氓父子聊相欢。

张方平

张方平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20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