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赠姚白

寄赠姚白

宋代 张方平

畴昔未识君,汝南熟声耀。相随会上都,一揖心相照。

爱君真快士,顾我略同调。剧孟重然诺,曼倩喜谐笑。

往简日共评,高楼常对釂。君锐如利剑,腾拔已出鞘。

我独策征骖,舌在慵复掉。归养咏南陔,丘园忆高蹈。

诗人张方平的古诗

闻郭诚思解化

宋代 张方平

溪堂月榭几分杯,暂住三分约便回。斋榻忽留青竹去,庭除不待玉棺来。

人间如幻宁同恨,天上修文亦用才。碧秀烟云无限好,此生勿复望崔嵬。

送张郎中赴阙

宋代 张方平

明公才气本雄杰,晚戴儒冠腰拖绅。讲剑妙传色践术,工书兼得伯英筋。

外台共叹郎潜久,中检行膺帝命新。司列不烦询治状,几州栾社有遗仁。

送内阁蔡公归阙

宋代 张方平

丰宫周旧宅,梁国汉东关。尹正司留钥,贤公出近班。

教条推爱利,滋蔓悉除删。狭野耕桑急,终年狱市閒。

燕申铃阁静,荣养彩衣斑。治迹经纶外,阴功造化间。

士林归北海,人望在东山。一节遄趋召,西辕不可攀。

前旌霜树晓,候骑古河湾。和气均生物,淳风复海寰。

具瞻知可副,盛德致无艰。他日开炉冶,馀功为铸颜。

中秋夜清思台独坐对月寄太傅曾鲁公宫师赵公

宋代 张方平

万籁沈声群动息,纤尘绝迹片云无。此时何物名身世,一点灵光彻太虚。

秦州北山云是隗嚣宫登城楼下瞰偶题

宋代 张方平

宛下君臣实儿戏,昆阳胜败非人力。刘秀其来异独夫,隗嚣何事为西伯。

送质已是不能强,保险明知本无策。惟其得士似田横,后世英雄共嗟惜。

故相赠侍中广平公挽辞三首 其三

宋代 张方平

谟明馀论在,记博近书传。得谢三司重,归休五福全。

国门回卤簿,嵩麓望松阡。天下中庸法,宁惟伯始贤。

送邢遁山人

宋代 张方平

忽悔轻抛云水来,便将鹤去指林斋。生涯琴剑外无物,日逐醉吟中遣怀。

旧隐居常因梦到,尘游动是与心乖。送君翻自嗟羁滞,木叶脱时还计偕。

谢范天章荐应制科

宋代 张方平

初辟明堂见帝轩,此时宁得恋丘园。程文懒谒春官氏,决策思干法扆尊。

千古声名传鹗表,四方豪俊望龙门。若趋丹陛承清问,何以酬知或敢言。

寄郭诚思华下茅斋

宋代 张方平

舍在世尘外,松扉夜不关。心同秋水静,身共野云閒。

自得逾三乐,谁堪话九还。它年玉泉约,何以救衰颜。

游九老祠堂阅古碑旧记字多讹缺询诸故老灵迹甚异因成长句以志其事

宋代 张方平

黄裘纱帽霜眉白,九老相携意气同。碧水宫中初邂逅,黄金殿里久从容。

苦催归路憎骊母,留赏名园喜葛公。为问家乡还远近,迢迢七十七程中。

东方朔

宋代 张方平

不独岩扃与市尘,金门亦可晦吾真。孤风大义人谁见,宣室聊曾抗倖臣。

幽蓟行

宋代 张方平

昔者帝尧光宅本都冀,幽朔乃为寰内地。舜肇十有二州此其一,禹服周藩有年祀。

崆峒之英其人武,气含阴杀乐钲鼓。秦汉发吏守边亭,世与其民捍中土。

召伯功勤黑社传,昭王意气金台古。我兴北望涕交颐,念汝幽蓟之奇士兮。

今为勋华光耀照四海,忍遂反衽偷生为。吾民孰不愿左袒,汝其共取燕支归。

剧孟

宋代 张方平

人物无重轻,庙朝有失得。世平徒匹夫,时摇一敌国。

奸雄望风尘,冠剑动惭色。治庭不论功,声名辉典策。

诚思约以初秋东来相过辄驰短韵以速行期

宋代 张方平

已闻露叶寒蝉急,休待霜空晓雁催。不是相思閒命驾,无为弟子望师来。

故兵部侍郎致仕安定公挽辞三首 其一

宋代 张方平

晶粹分天婺,深长自帝虞。义声高北海,政事达夷吾。

历职小司寇,退身贤大夫。独嗟造化手,不得鼓洪炉。

温成皇后挽辞二首 其二

宋代 张方平

美化成麟趾,勤心念兔罝。廞衣荐翚翟,灵仗咽箫笳。

香海归华藏,晴霄散綵霞。春风青琐闭,侍女泣宫花。

酬琅邪山僧智先相示禅册

宋代 张方平

种种诸法皆心生,心自无生岂有法。祖师来意我不知,昨夜秋风扫黄叶。

题杨大年集后

宋代 张方平

天上灵仙谪,人间秀气涵。人弦清庙瑟,美干豫章楠。

富艳三千牍,从容八十函。典纯追古昔,雅正合周南。

温粹琼瑶润,滋醲稼穑甘。微中缄海蚌,巧处吐春蚕。

璀璨龙宫出,精深虎穴探。机衡成臲尯,嵩洛入烟岚。

寂忍修禅智,虚柔慕史聃。骥辕曾未骋,鸾驭不停骖。

岩庙登何数,承明入独三。可怜经济意,旧客记高谈。

读王朴传

宋代 张方平

世主英威动九阳,高贤事业出岩廊。何须梦卜疑千古,灼见云雷定四方。

小国霸图微管葛,当时人杰自萧张。不终制作成遗恨,律准今犹在太常。

闻翰林承旨宋子京尚书捐馆

宋代 张方平

平昔雍容两禁游,共陪帷幄奉咨谋。功名不到麒麟阁,词赋空传鹦鹉洲。

事业三朝虚物望,声华一代擅风流。清时只作文章老,谁识深怀蕴九畴。

张方平

张方平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20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