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中秋夜清思台独坐对月寄太傅曾鲁公宫师赵公

中秋夜清思台独坐对月寄太傅曾鲁公宫师赵公

宋代 张方平

万籁沈声群动息,纤尘绝迹片云无。此时何物名身世,一点灵光彻太虚。

诗人张方平的古诗

读混元经

宋代 张方平

五行生成本一气,晓此体用知命枢。还元当复定金锁,过宿宁更怀蘧庐。

无质生质是丹地,有象非象真坛图。此途得道亦连袂,迟晚须乘八景舆。

英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四

宋代 张方平

遣奠宣哀册,严行按字图。桥山仙去远,渭水月游初。

俭制遵遗训,方中列旧书。龙輴三十里,笳鼓节声徐。

次韵酬潭州周沆学士见寄

宋代 张方平

鳌背三山压海涛,云台高议接时髦。一麾忽到江湖外,回首方惊日月高。

不善取容同曼倩,且歌乐职学王褒。贾生自是长沙远,更吊湘累赋广骚。

送何山人

宋代 张方平

烟策西归背九衢,锦城春色遍平芜。它年定有乘槎客,知是严君隐蜀都。

读孙子二首 其一

宋代 张方平

浑浑十三篇,兵谋与师律。匠巧虽自心,规矩宁可黜。

腐儒知舞干,奔车暇择虱。腠理与骨髓,所攻盖异术。

过张真人洞

宋代 张方平

谷口巑岏狮子山,洞门高掩白云閒。自惭末裔无仙骨,名利途中鬓已斑。

精思阁

宋代 张方平

仙术初脩自性情,本除阴浊养阳明。三田窈窈通虚白,一路层层彻太清。

寂不动中方见道,思无邪处好存诚。君如欲到逍遥国,须自还元第一程。

过嘉川驿

宋代 张方平

嘉陵江上嘉川峡,古木云萝千万峰。阁道缘山已经月,萦回未出画屏中。

姑苏蒋公北池诗

宋代 张方平

浙江汤汤,南国之纪。句章之乡,居巢之里。天子命公,二邦更治。

越人之嗟,吴人之喜。公之为政,简而易从。不严而威,敏以有功。

孽不及牙,奸折其绪。孰施斧斤,不见铓露。老稚晏起,壮服于亩。

椸有浣衣,廥有多稌。公之退公,乐是北池。飞阁渠渠,虚廊迟迟。

鱼跳于藻,渚有凫鹥。钓亭桧岛,其水涟漪。公之退公,以豫以游。

邦人喜公,尚无疾忧。邦人祝公,百禄是遒。匪公其私,王家之休。

我思建官,公理众政。与民最亲,惟时守令。其有不臧,根心之螟。

小犹虮虱,肤皮是营。于铄有宋,一统万方。千里所付,几人曰良。

凡领王民,守土之吏。有理如吴,帝道则粹。我歌北池,爰颂公德。

以告后人,勿污勿塞。

重送赵参

宋代 张方平

参也堂堂气拂云,十年策蹇四方尘。羁穷自古有元叔,精鉴观今少法真。

骥在驽群殊有态,龙初鱼服未能神。君看渭曲傅岩事,天困斯人必有因。

和叔平少师见示知足吟谈宗旨也

宋代 张方平

昨日看公知足吟,寂然不足至人心。视身无实元泡幻,观世皆空谩古今。

忽忽岁穷驹度隙,尘尘事过鸟遗音。从来两个泥牛斗,一任相将入海深。

慧聚寺东亭

宋代 张方平

野色秋光共泬寥,水村篱落晚烟交。拄筇回就下山路,行看斜阳隐树梢。

仁宗皇帝挽辞三首 其三

宋代 张方平

谟训垂宽大,基图得显承。新宫开玉锁,旧册阅金滕。

龙驾归虚极,鸾旗建大升。平生怀孝慕,游仗展三陵。

清明连上巳

宋代 张方平

踏青原上饮,祓禊水边歌。佳节相连好,游人一倍多。

寂默通真说因戒而定云是小乘渐法然至则成大其致一也赵少师叔平览 ...

宋代 张方平

即定非存出入间,照而常寂所居安。将心起用知逾远,有眼无光见亦难。

向上本来惟一路,初机聊为立三关。莫于此地分延促,弹指时中海水乾。

过丰

宋代 张方平

刘季当年在古丰,芒砀王气已连空。天机先露由啼妪,人意冥符自董公。

历数有归徒胜负,风云相会尽英雄。不然樊郦萧曹辈,尽老屠商掾吏中。

读公羊传四首 其一

宋代 张方平

齐桓合兵车,召陵始服楚。忿缘荡舟起,辞为包茅举。

勤王岂其诚,继绝聊可与。萌此挟君奸,夷吾合膏斧。

览九丹上化经寄南都王宣徽君贶

宋代 张方平

上清紫简世传稀,中有灵都妙旨微。云雾披光丹凤出,风雷接势赤龙飞。

琴心三叠胎仙舞,籥筦双迎帝子归。幸得九天真一诀,尘劳何事尚依依。

皇帝狩于近郊

宋代 张方平

讲事时农隙,斿车引狩畋。旌门开霁野,帐殿拂霜天。

星斗随华盖,风云逐宝鞭。翼开花浪急,围合锦城圆。

射狡无遗镞,从奔必应弦。迹人轻过电,骑队速回漩。

鸷翮纷争击,材卢亦竞先。亟来馀逸足,径下不虚拳。

勇气凌金鼓,欢声杂筦弦。抗緌分逆顺,植表阅周旋。

汤德逾三面,尧心岂两豜。颁禽均近列,赐帛及高年。

坐幄陈慈宴,停舆劳力田。鸣铙回綵仗,斜日下濛泉。

宁校虞旗获,聊供庙俎鲜。简稽严卒乘,典制寓蹄筌。

甫草深怀古,磻溪念得贤。威灵增震耀,夷虏慑腥膻。

羽猎尝箴汉,车攻昔美宣。词臣兹纪咏,抑未愧前篇。

惊秋示三茅山人陈谷

宋代 张方平

晚来枕簟凉,杖屦望平野。疾风卷浮云,黄叶如雨下。

奈此急景何,忽过如奔马。九丹功未成,幽恨将谁写。

张方平

张方平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20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