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走笔戏呈世叔伯达二亲友

走笔戏呈世叔伯达二亲友

宋代 张纲

老来无计了残年,只有欢情寄酒边。歌舞借看真达士,忍将朱户锁婵娟。

诗人张纲的古诗

夜饮二首 其二

宋代 张纲

年少诗狂不自禁,那堪客里听孤砧。窗寒夜半月初上,酒尽欲眠愁更深。

菩萨蛮(上元)

宋代 张纲

重帘卷尽楼台日。华灯万点欢声入。老病莫凭阑。一城星斗寒。
艳妆翻舞雪。目眩红生缬。不是故无情。羞君双鬓青。

寄曾公衮用子苍韵

宋代 张纲

五马归来识旧庐,相门曾对水云居。家声自可威戎虏,吏最何劳课簿书。

好扈六飞还魏阙,却麾单骑复姚墟。莫欺霜鬓将军老,矍铄犹能一揽裾。

绿头鸭(次韵王伯寿)

宋代 张纲

敛晴烟。桂花如水轻寒。宴中秋、朋簪来会,满筵绿鬓朱颜。罄尊罍、兴吞海量,妙歌吹、声彻云端。独念衰残,强陪欢笑,恍然感旧觉悲酸。功名志,黄粱晓梦,老去奈何天。休追悔,天应教人,赢取身闲。
想姮娥、情都如旧,也须知我贪欢。奈潘鬓、霜蓬渐满,况沈腰、革带频宽。月有重圆,人谁长健,一回相见一回难。王夫子,看君风度,何不早弹冠。莫学我,年年对月,扶病江干。

何丞相挽词三首 其二

宋代 张纲

帝念亏三鉴,天临动八銮。飞星瞻傅说,旧学记甘盘。

治定身先退,名全德不刊。于何验符策,有子嗣鸳鸾。

次韵彦智夜归三首 其三

宋代 张纲

扁舟连夜发,归兴急如箭。归乱男女悲,一息万虑遍。

人生岂匏系,事业有豹变。圣主纂洪业,庙堂用伊旦。

拔茅到公等,王道何其灿。

汤德广挽词三首 其一

宋代 张纲

四海知名士,三朝老从臣。勤王安反侧,分阃试经纶。

天阔鸳行断,山空马鬣新。丰碑满忠义,千古诏簪绅。

次韵黄尧翁斗鸡三首 其二

宋代 张纲

系马翠楼下,斗鸡花树傍。飞毛惊辟易,喋血壮摧伤。

奋击方乘势,欢呼忽擅场。忿心能几许,嗟尔太匆忙。

舅李义卿挽词

宋代 张纲

由来甥舅两相依,存没谁知半路亏。在侧每蒙誇叔宝,不才那得似牢之。

临风酌酒酬春处,对月凭轩语夜时。回首凄凉已陈迹,壮心无哭奈愁思。

次韵李道士观南山三首 其一

宋代 张纲

濛濛烟雨忽晴开,坐觉群山爽气来。谁向此间寻贺老,相逢莫放酒船回。

次韵苏晋翁见寄

宋代 张纲

不见梁王旧吹台,年来愁眼向谁开。求贤廊庙无虚日,报国涓尘自乏才。

直指漫能迎櫑具,永怀宁敢咏金罍。相看鬓发霜千丈,自视文章水一杯。

晚岁可怜神气索,故人犹寄好诗来。追还正始真堪喜,突过黄初岂易陪。

婉娈也知能度曲,葡萄应已酿新醅。何时东阁容惊坐,一日那辞一百回。

彦饰弟挽词二首 其二

宋代 张纲

解组归来会面初,杖藜朝暮过吾庐。相亲樽酒情无间,共话田园乐有馀。

樗散年颓方倚托,棣华风急顿萧疏。堂堂人物无高寿,不那哀伤泪满裾。

亲旧以老夫年及中寿既辱临况又多以诗词相庆祝顾衰谢何以得之辄成 ...

宋代 张纲

老来光景去骎骎,亲旧应多惜老心。倾盖义高双白璧,开函诗敌万黄金。

催年生怕玲珑唱,醉夜宁辞凿落深。多谢慇勤祝强健,寄言衰病莫相侵。

休官

宋代 张纲

乞得清朝一病身,杖藜归病老山村。室庐旋筑新椽就,松菊犹寻旧径存。

渐喜有缘穷野兴,只惭无路报君恩。百年来日知馀几,且把生涯付一樽。

念奴娇(次韵张仲远,是日醉甚,逃席)

宋代 张纲

论思厌久,动莼鲈清兴,轻辞丹极。佩玉腰金归故里,光照湖山秋色。八座仪刑,九重尊宠,才大今词伯。汉家豪俊,一时谁是勍敌。
三径旧日家声,华堂深稳处,频开瑶席。春在壶中真自有,一境珠宫仙掖。谭尘挥风,罚筹如猬,数困尊前客。故应元放,举杯狂醉轻掷。

送彦礼弟赴歙尉四首 其一

宋代 张纲

莫辞官小路间关,趁取春风稳着鞭。无限清时推毂手,冲天何必待三年。

衰病辞禄

宋代 张纲

萧萧两鬓雪毛新,忝窃清朝旧荐绅。陈力心知难就列,引年恩许致为臣。

卧家正恐贻官谤,增秩俄惊捧帝纶。温饱一门生意足,捐躯无路报涓尘。

彦深弟挽词

宋代 张纲

忆弟悬弧日,当余弱冠年。艰勤同素志,衰病各华颠。

辞禄归相倚,惊魂去忽先。一樽风雨夜,那复共蝉联。

坚所生母李氏安人挽词五首 其三

宋代 张纲

旧约余偕老,分违汝忽先。有怀中馈阙,无憾母仪全。

望断送归路,衷缠垂尽年。何当卜同穴,相与伴愁烟。

庄弱翁挽诗二首 其一

宋代 张纲

厚德乡评最,知名国士同。郎曹参列宿,宰属辅宗工。

紫诏恩垂下,黄梁梦已空。九原那可作,流涕湿西风。

张纲

张纲

  张纲(1083年—1166年),宋代词人,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金坛薛埠)人。他为官44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作为座右铭,天下人称其不负所言,被民众颂为“清官”典范。

► 17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