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二月初一怀亲讳日

二月初一怀亲讳日

明代 张嗣纲

耿耿心悬二月天,烧香告朔礼堂前。只鸡抱恨陈三鼎,杯酒空祈到九泉。

风树不宁云漠漠,陇头一望草芊芊。精神如在羹墙见,何日黄封化蝶钱。

诗人张嗣纲的古诗

山中得玉藻侄捷报

明代 张嗣纲

紫泥封到小茅庐,报到吾家千里驹。姓字叨蒙标虎榜,勋名应拟达云衢。

九秋丹桂风飘细,三月桃花浪涌高。我亦教孙云路去,他年得接景踪无。

过刘都护山居赏菊

明代 张嗣纲

马蹄踏破岭云来,为爱名花似锦堆。露朵秋英丛异品,金枝玉叶不凡才。

多因烂熳成诗句,更喜芳菲入酒杯。不是主人奇晚节,山中陶径为谁开。

迁社

明代 张嗣纲

神社谷之主,迁坛坐北茔。一方供宝篆,百世仰金城。

水绕人才旺,山回地脉灵。尧天多乐事,击壤赛升平。

寄四弟卜筑夷门

明代 张嗣纲

昔年山穴隐封茔,此日高封彩凤城。策画未工田舍计,贻谋惟善子孙营。

须知卜筑如灵宝,更忆围园似邵平。老去只愁风土恶,早迁仁里乐吾生。

酒后留宾待月

明代 张嗣纲

宾主东南酒数卮,酒阑歌罢兴迟迟。留君再酌三分话,与尔同敲一局棋。

江守信淹陶子宅,山翁常醉习家池。少焉月出东山上,莫向西风倒接离。

答效汤三弟惠齐年仙果

明代 张嗣纲

吾生七十正齐年,卧雪眠云正有天。已见素心怀绿橘,况逢嘉惠掷红莲。

酒开云液香犹美,果列琼浆味更鲜。但得年年有今日,不妨人道小神仙。

秋夜黎缜之何克函黄汝昌方熙之集饮谢宗吉宅迓林元美不至

明代 张嗣纲

水阁联欢北海尊,一时文酒快同论。林逋未印登山屐,安石徒披就席巾。

白马当筵诗句逸,黄花照眼酒杯新。醉来却忆前宵事,剪烛谈心少一人。

再游七星岩

明代 张嗣纲

十年不到此岩隈,岩畔烟霞暗复开。花放有情迎客笑,鸟飞无意逐人来。

洞门修竹留清荫,石壁封题半紫苔。肯跨虹桥醉今夕,杖头呼取尽馀杯。

贺王明府政莅新安 其二

明代 张嗣纲

百里初逢上大夫,清标雅大挺三吴。化行江汉风同美,政暇壶觞兴不孤。

此日阶前鸣独鹤,有时云表下双凫。遥知淡海干戈辑,处处弦歌教泽敷。

喜陆养和督汎

明代 张嗣纲

小陆才猷旧有名,天骄胆落惮长城。锦裘绣帽陵羊李,仗策持筹失勃平。

论定每劳青海戌,功成还拟赤松盟。只今共济欢鱼水,同泛长江醉月明。

景福

明代 张嗣纲

诸天开福地,惟此石岩岩。佛坐蒲团静,僧归涧口巉。

振衣千仞壁,走笔万人嵌。顾彼回头岸,琪花落满衫。

得地

明代 张嗣纲

踏破芒鞋觅地难,廿年今始见重峦。形成双凤冲天起,局转群龙护穴蟠。

最喜邑城为武库,更逢潴水灿文澜。青天有意开奇胜,留与先人一席安。

秋日同刘扶阳江毓真集江潮淙馆赏白瑞莲 其二

明代 张嗣纲

玉朵当秋尚挺芳,江淹彩笔预呈祥。九天雨露红涵白,一片云霞绿带黄。

漫酌尊前才子赋,却疑月下美人妆。依稀犹记唐朝事,谁谓莲花似六郎。

再访梅庵上人不遇

明代 张嗣纲

几年不到梅庵寺,今日重过见早梅。石凳花开舄已往,松林烟静鹤初回。

师因采药云深去,客为寻幽雨后来。却羡经坛清净处,菩提应不着尘埃。

话别陈孝廉润寰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飘零书剑郡城东,慷慨如城自不同。献策独怜苏季子,论文犹重汉元龙。

飞觞共醉三更月,对局还敲半夜钟。此别江山应有约,五羊期尔控青骢。

枭獍

明代 张嗣纲

天生枭獍性,地现虎狼形。好吮皮毛血,频哮搏噬声。

大非人种类,长盗犬羊猩。何日阴司府,囚车监尔行。

送林尚义出汎平海

明代 张嗣纲

十载优游老六韬,折冲樽俎重投醪。匡时早画平蛮策,对垒还披上塞袍。

碣石风高戎马跃,惠阳烟锁野猿号。男儿渴饮单于血,满目干戈莫惮劳。

雪中遇东征兵船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凛凛西风扑面吹,漫空积雪下如丝。飞禽影绝行人少,折竹声哀过客稀。

长铗剑鸣寒彻骨,穷途裘敝冷侵肌。可怜汉将东征去,多少无家未授衣。

中秋过访怀鹿如因饮徐善球宅

明代 张嗣纲

几年不见中秋月,此月今秋分外明。满座金飙撩客思,一尊秋色可人情。

曾闻有约过新筑,堪笑无心践旧盟。不有学玄杨伯子,清光可得挹徐卿。

端州数访卢易升不遇其子体璋留饮十日赋诗寄谢

明代 张嗣纲

珠海频年别,崧台二月过。登龙逢面少,题凤到门多。

雅爱七茶曲,能无一饭歌。辄因公子语,数问丈如何。

张嗣纲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14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