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天赋
庄上梧桐结实时,翩翩丹穴凤来仪。一天精彩昭文瑞,八表风声仰世奇。
神物冲霄舒健翮,虞庭叶律际佳期。病夫目极阳关下,敬遣豚儿饯一卮。
墨庄十有为庐陵高半穷神道人题
寂寂无声太古弦,先天冥会坐端然。光风霁月从烹炼,春蚓秋蛇共蜿蜒。
生意两间归范冶,广寒平地见婵娟。清泉白石堪脩禊,笔砚终身结好缘。
里雄县
海上飘来万里篷,岸登今里县之雄。一湖春水桃花浪,夹岸沙堤杨柳风。
琴剑半生踪迹杳,江湖此日庙廊通。举头咫尺天门近,拜祝重华日正中。
赋雪次滁州孙环山进士韵 其二
碧天摇落琼花片,太极根荄岂有垠。柳絮也应擅才调,隔帘尤有看花人。
题一路功名到白头 其一
髫龀岐嶷男子身,文章事业便惊人。天衢驰骋无留碍,躩跞潇潇两鬓银。
次夏双桥诗教韵 其二
骨肉斯文遍九州,半甘嘉九半封侯。道原终古推尼父,说苑何人道向刘。
缺陷世情添我恨,公评月日羡君收。无端一枕渊明梦,飞上罗浮第一楼。
过汶上县有感
览胜名疆慰所思,轮云世态亦堪悲。源分洙泗流多派,烟罩尼丘路欲迷。
旧石龟龙皆剥落,古陵禾黍半高低。当年闵子曾交梦,今抱新诗汶上题。
又写怀 其二
谢事来归不与公,山斋门与白云封。喜将兰桂栽庭下,羞把须眉对镜中。
世事看同花上露,情怀落在柳边风。空中楼阁层层上,仰止无名太古翁。
登和平鹰吊岭
鹰吊横绦路,春风动客衣。浩歌登绝顶,回首万山低。
送刘汝庆之北赴选
刘宅昔推为孝子,帝庭此去做忠臣。男儿天纵肩多力,担尽纲常祇一身。
柳塘八景为王田之题 其四 拥秀晨钟
百尺楼台倚半空,清虚佳致广寒同。一声钟响同阊阖,唤出扶桑一个红。
挽河源赖月湖上舍
失却苍生望已深,高冈千古弃璆琳。光涵夜夜湖中月,一点先生不死心。
别雩都余大尹暨陈司训
远抱行囊未解琴,天涯何处遇知音。东风不与梅花约,妙合乾坤一点心。
赋雪次滁州孙环山进士韵 其八
煖阁高歌兴自漫,逼人风景更谁观。封姨也有姮娥巧,碎剪琼花片片寒。
题八景 其六 水亭风月
四面澄澄水,中心兀兀亭。虚明浑似我,吹照总忘情。
爽气清诗骨,祥光映画屏。好怀天不禁,何处问登瀛。
贺弄璋
天际云收现彩虹,郁葱佳气绕堂中。骊珠捧出欺明月,秀气钟来并圣童。
宁邑共誇生俊杰,采花应见续豪雄。与君俱遂南山约,八句诗成兴未终。
谢游冈兄端午惠兰花
才沐兰汤又插兰,天香何以到人间。竹床散发西窗睡,悟入花神几个关。
南城卷代王东岩作
南城楼上月,照入东岩深。共订百年约,同坚一寸心。
调鹤不出户,餐云乃入林。动静法山水,迁转随光阴。
琴向清风鼓,酒对明月斟。一曲成佳趣,有杯放豪吟。
物我忘形迹,乾坤无古今。与君皆是主,坐看世浮沉。
表弟黄伯㴋来学一月告辞诗以送之
兰室分香归墨池,梅花从此有君知。担头满载皆吾道,莫负南庄一月师。
幽独别号
结庐南山下,经岁少人来。云罩庭阶静,呼童归不开。
贺詹巡检考满
除书荣俸莅罗岗,万里孤城托俊良。草莽震惊藏虎豹,宪台委任带风霜。
三年喜报仪封政,五位行看宠命光。试问锦旋订何日,欲凭长揖饯河梁。
张天赋
张天赋(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311篇诗文
长乐邓东峰诗来和以答之论学
命名三首 其一 讳家仁
留别吴石桥
题一路功名到白头 其二
新年次侯礼轩掌教韵
次邑博洪螺峰韵
次韵送雷师傅行
奉甘泉湛先生北行凤皇篇
百鸟图
次韵李白石主事爱梅亭对梅花绝句十首录六 其三
送孔白石掌教
过七里镇
奉天门朝见
为朱少溟代铭钟
和李和山来韵寄素庵兄转达
次程雪生都阃韵似之
题容膝所
蒙沈节推往长乐和复仇侯命再吟以似之
赋雪次滁州孙环山进士韵 其七
乙卯种神光山阴路松总事
亭中避暑即事
次后江韵答双湖掌教停舟不行
夜访清贫兄因其出病中之作和似之
王养晦别号
友竹别号
谒陈草堂
五更瞻云祝寿
碧桃春鸟
题八景 其一 竹山牧犊
次黄龙坡大尹义城精舍十景录五首 其一 义城衍芑
邑侯龙坡黄公秋科应召入帘
张家坊以道浏阳寓宝林寺遗浏上人
仲冬朔早山行
题碧湖池边六柱亭
用前韵答王塔溪来简
与东涧
承郭易庵陈守愚邹柏窗邹静轩四老携酒过访话旧乐甚赋此答之
孟冬送十八童生谒先师庙
连师傅三鲤跃龙门
为毛旸谷进士题风烟雪月梅卷四首 其二 烟梅
和李府清园陈别驾归田咏六首录三首 其三
送泰和萧汝阳归因上福欧阳价
挽西昌老友萧汝静
寄陈草堂
邹中舍介石过访一律归之
谒雩都余大尹
庚戌秋夜梦与甘泉先生讲有道者心无老少之异一句反覆不辍既觉是梦 ...
螺峰别号与洪司训题次其韵也 其一
挽陈竹邻员外先生
次洞口桃花几落开之韵 其一
题大埔户年兄曾梅平寇录三首录二 其二
与番禺黎练溪
又写怀 其一
安分守己四字赞 其一
送雷司训建安
甲辰元日与竹斋濂川二子饮于馀干县苦竹港舟中早自瑞洪发
登东坡祠
渡蒲村河并三十六渡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