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周瑛
山人生计拙,种桐满山樾。春来风云多,桐花开不结。
黄岩谢孝子遗事七首 其五 种蔬养母每本各置箍以防不洁
种蔬屋东头,供母朝夕需。母性最好洁,儿蔬敢自污。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二
听泉如听琴,看山如看画。佳趣满眉睫,应接都不暇。
贵州即事
好山明媚映晴川,贵省谁言声教偏。路远轮蹄皆入贡,时平民物不知边。
华夷普照无双日,雨露覃敷共一天。最喜南来诸逐客,寒炉次第死灰然。
双流遗爱祠为孔都宪乃翁题
郎官皆百里,遗爱独双流。画壁丹青古,芳祠花木稠。
田畴侨与殖,礼乐偃曾修。血洒丽牲石,民心春复秋。
送濮守乃侄归省二首 其一
千里移舟下濮阳,黄堂有叔鬓将霜。竹林风月留人易,椿府旨甘入梦长。
亭上鸟声喧客席,马头山色映诗囊。料知宦邸无馀物,带得清风归故乡。
夜宿东坡寺与李天瑞论学
兴国寺中谈道日,鹅湖山下论心时。百年公案今宵合,接得乾坤真化机。
次丁凤仪见怀六首 其一 坐君白石厓仁
灵芝固无种,仙药宁有根。至宝在人心,六经不尽言。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二 蟠龙窟
山坳最深处,游人慎莫入。晓来云气腥,中有神龙蛰。
倒用前韵二首 其二
客中幽兴二人兼,和尽新诗韵转严。山雪扑衣春后薄,溪风吹面晚来尖。
带围旧眼频频换,鬓脚新霜故故添。何处人家堪买醉,近桥杨柳绿纤纤。
游广德东山寺三首 其一
地窄刚容寺,山深不见人。回头望城郭,无处不红尘。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十
与君远相逢,三载共城阙。至宝偶不售,还山采薇蕨。
本为同枝鸟,乃尔成胡越。一夜起相思,白尽巾中发。
君为万里人,我为万里月。夜夜流清辉,为君照巾袜。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七
释子称入定,如蚕自吐缚。置心于昭旷,用以求真乐。
孔氏有明训,敬义须夹持。动静两无碍,此心自愉怡。
入定既云久,此心亦能守。但恐体用乖,真乐竟何有。
演武亭小酌和石阡韵二首 其二
箫鼓声中又此年,客边情况只依前。梅癯竹瘦何曾俗,水腻山柔还自妍。
一觉未成犹是梦,万缘若了亦成禅。琵琶不识此何泪,我欲停杯问乐天。
横山燕集二首 其二
一鞭寒日里,吊古复伤今。鸟背秋阴薄,马头山色深。
朱弦方断绝,白屋正呻吟。安得范司理,同摅经济心。
题环璧亭
亭外水如璧,仅容一杓通。蘋风秋琐细,蒲月夜玲珑。
坐卧皆天上,往来疑镜中。主人原会赋,收拾若为工。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三
翙翙天边凤,翱翔周八极。纷纷瓮底鸡,旋飞仅盈尺。
我欲为凤凰,毛羽苦未齐。我欲为醯鸡,瓮底不可栖。
人生各有志,岂宜自束缚。愿言从凤凰,万里翔寥廓。
题海云卷
朝看海云出,暮看海云归。而我亦海云,出入澹忘机。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有池大如斗,瀰瀰北山下。朝拾五色羽,凤凰浴初罢。
送谢元吉御史赴南陵丞二首 其二
杨子江中白鹭洲,淡烟疏雨布帆秋。到时为问赋诗者,南逐年来共几舟。
予归自贵藩与何贰守祁使君同游铁溪入溪既深见路左三山鼎立如画祁 ...
同骑瘦马涉清流,浓光泼绿惊诗眸。一山却立如寡侔,二山前出成朋俦。
东溟紫云笼蓬丘,南海白日迷罗浮。天造地设知几秋,奇胜似为吾人留。
诗逢勍敌劳冥搜,居然智伯忘仇犹。
周瑛
(1430—1518)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成化五年进士。任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弘治初历四川参政、右布政使。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有《书纂》、《翠渠类稿》。► 239篇诗文
题画龙虎 其二
翠湖杂咏 其一 小溪
黄岩谢孝子遗事七首 其四 春日负母出嬉
题画山水四首 其二
题镇远何贰守东岩四咏用林见素韵 其一 南亩春耕
翠湖杂咏 其十三 宜晚亭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八 观德亭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九 退省轩
翠湖杂咏 其九 翠渠
方贡士
月夜游古意亭
送黄君
题圯上授书图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 万桂山房
纂修姜进士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四
挽吴下王处士二首 其二
过田家午炊
神乐观张道士号体圆轩乞诗
好奇
分韵送萧进士璿赴广东纂修实录
和陈公甫神乐观夜坐韵
送贺克恭黄门得告归辽左二首 其二
题归隐图
题伊秋官三秋岐路话别卷
暮春与诸文学掾觞于万桂山阴
哭罗一峰五首 其三
寄东阳二教黄亨仲二首 其一
叠前韵别诸文学
赤龙歌
送孙常州入觐
翠湖杂咏 其二 玉带沟
喜姻友林贵实侍御得告
世美堂为戴提学侍御作
临汝书院成潘水部赠独脚歌次韵奉答
送吕贰教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四 松径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六
过嘉鱼县赠姜希广大尹二首 其二
郡斋酌别送郑御史还贵溪用联句韵
翠湖杂咏 其十一 榆川
继闻改郡重作 其一
题画山水四首 其四
黄岩谢孝子遗事七首 其一 奉母避乱为军士所执以死卫母
临江仙 再用前调书怀
巡按贺御史言事待罪次韵四首 其三
入宣州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三
题画龙虎 其一
李长者入祀典歌
客中逢燕
登拟岘台读曾南丰碑次潘水部韵
入九仙观访黄未轩读丁郡守所寄诗次韵二首 其一
送项主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