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周瑛
青山绿树旧时家,宦况何如隐趣赊。料想西湖明月下,梦魂先已到梅花。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六
人言羲皇初,其道本简易。卦爻二三画,天地露精秘。
达磨自西来,亦颇领此意。面壁坐九载,未尝立文字。
辞繁道理晦,辞毁道何寄。天地有日月,六经未可弃。
题孙氏映雪轩
银灯照华屋,宝鼎薰金埒。念此苦心人,独映寒窗雪。
客中逢燕
江上曾逢燕子飞,泪痕三湿远游衣。小楼此日重看燕,人在客中犹未归。
翠湖杂咏 其二 玉带沟
玉带人间少,吾家有此沟。天门从亥入,地户向坤收。
夜雨书灯乱,春云墨汁浮。行看好孙子,应谶步瀛洲。
翠湖杂咏 其十一 榆川
川中何所有,榆树正扶疏。日色晚来好,秋阴浓似初。
官閒分子禄,身健课孙书。更拟门前地,容停驷马车。
和陈公甫神乐观夜坐韵
虫声秋院静,木榻自来凭。细数千年事,閒挑五夜灯。
子房真学道,王旦谩为僧。湖水渺无际,寒鱼不受罾。
送季弟敬叔还家
身在江东家在闽,三年为在得相亲。侍萱同爱堂前日,戏綵平分膝下春。
书剑不嫌归计薄,溪山长傍梦魂新。平安消息应须寄,海上春深过雁频。
次丁凤仪见怀六首 其五
寒林烟火微,掩胫无全衣。世非不我用,我道与世违。
翠湖杂咏 其五 水棉树
佳树列门前,栽培自昔年。旧根龙偃仰,老干鹤蹁跹。
影碍半天日,翠分十亩烟。季孙宫里赋,应可续韩宣。
梦中赋登金山寺
高阁逼霄汉,客边望眼开。雁将秋色去,潮带夕阳回。
天地双蓬鬓,兴亡一酒杯。此怀不可极,倚槛独徘徊。
寄赠郑从俭侍御赴京
出处由来多路岐,对人未敢说玄微。锦衣乌帽此时去,绿水青山何日归。
管晏成名非正遇,濂闽行义有真机。相期不尽平生意,目送飞鸿到落晖。
山斋为郑民部
楼阁空中避打乖,文辞场里耻为俳。山人自有山人学,翠竹苍梧深著斋。
演武亭小酌和石阡韵二首 其一
百年怀抱此时开,野酌山歌傍将台。村落无期留客醉,管弦有意送春来。
雪消波影侵诗笔,云破山光落酒杯。最喜四郊无战垒,共追周雅赋㙜莱。
送黄君
朝把封章叩帝家,夕驱羸马赴长沙。江湖万里孤臣远,灯火九重春意赊。
湘水无情休作赋,贾生有庙可停车。也知昭代多恩典,试听庭前半夜鸦。
往平冒观府基呈祁石阡
卫府夹江立,分明是壮谋。出奇相掎角,据险扼襟喉。
官有藩篱固,民无兵革忧。国家修远略,敢为借前筹。
送罗应魁内弟归永丰
客馆西风布被单,百年心事惠夷间。也知内弟能相信,万里轻舟自去还。
和水云尘诸公作
此心何处洗尘埃,家有小尘渠上开。山雨未收云尚湿,江枫欲落雁初来。
食莼偶并季鹰驾,对菊思衔陶令杯。最喜赏音人不远,小航频到鹤洲回。
广德书满留别僚友
独随琴鹤下江东,岁月催人似转蓬。路出南阳惭说召,马辞渤海愧谈龚。
数茎白发宦情薄,满目青山归兴浓。相别不堪重相语,茆檐残日有疲癃。
翠湖杂咏 其三 浴云池
宿墨洗初罢,春云惊满池。暝分天色澹,寒逗日光迟。
鹭下应先觉,鱼游浑不知。学书怜未就,深愧汉张芝。
读昌黎集
文章百世师,每说韩昌黎。盥手读遗编,开阖无端倪。
乍观觉雄伟,春市斗晴鸡。细观转清丽,青霄吐虹霓。
嗟予蹇劣资,文思苦荒迷。樊怪匪正途,柳奇入旁蹊。
崇台百尺高,借韩以为梯。
周瑛
(1430—1518)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成化五年进士。任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弘治初历四川参政、右布政使。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有《书纂》、《翠渠类稿》。► 239篇诗文
初到广德州
入九仙观访黄未轩读丁郡守所寄诗次韵二首 其一
题画山水四首 其二
次丁凤仪见怀六首 其一 坐君白石厓仁
送濮守乃侄归省二首 其一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四
哭罗一峰五首 其五
神乐观张道士号体圆轩乞诗
题卧羲轩
前感兴六首 其六
演武亭小酌和石阡韵二首 其二
横山燕集二首 其二
送黄伯望知肇庆府
山亭晚坐
祁石阡嘲予著敝裘依韵解嘲
书满南归同年屠元勋邀李西涯诸公十有二人饯别分韵赋诗予得鱼字
继闻改郡重作 其二
经徐州戏马台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六 顾影池
哭罗一峰五首 其三
游牛首山三十韵
酬同年谈君
送邓郎中成都归省
过嘉鱼县赠姜希广大尹二首 其二
哭罗一峰五首 其一
讳日梦见先考音容如昨既觉不胜悲感而作
视茭陂
题画龙虎 其二
暮春与诸文学掾觞于万桂山阴
巡按贺御史言事待罪次韵四首 其三
临江仙 再用前调书怀
立春观抬杠有作
为叶左参题写骚亭
题归来亭
殷氏寸草心堂
入纳溪二首 其一
黄岩谢孝子遗事七首 其五 种蔬养母每本各置箍以防不洁
挽陈会元先生
分韵送萧进士璿赴广东纂修实录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六 龙首峰
送丁克明归常州省亲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七 龙尾冈
送谢元吉御史赴南陵丞二首 其二
题归隐图
题画山水四首 其四
题画山水四首 其三
双流遗爱祠为孔都宪乃翁题
次韵送潘水部归金陵
赠郡推郑
予有事平冒通判高君
题吴冬官淮南别意卷
送孙常州入觐
前感兴六首 其一
黄岩谢孝子遗事七首 其七 葬母庐墓十年始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