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陈公甫神乐观夜坐韵

和陈公甫神乐观夜坐韵

明代 周瑛

虫声秋院静,木榻自来凭。细数千年事,閒挑五夜灯。

子房真学道,王旦谩为僧。湖水渺无际,寒鱼不受罾。

诗人周瑛的古诗

题镇远何贰守东岩四咏用林见素韵 其一 南亩春耕

明代 周瑛

鸡鸣桑树深,犬卧苔花湿。何处课春耕,独倚斜阳立。

题环璧亭

明代 周瑛

亭外水如璧,仅容一杓通。蘋风秋琐细,蒲月夜玲珑。

坐卧皆天上,往来疑镜中。主人原会赋,收拾若为工。

翠湖杂咏 其二 玉带沟

明代 周瑛

玉带人间少,吾家有此沟。天门从亥入,地户向坤收。

夜雨书灯乱,春云墨汁浮。行看好孙子,应谶步瀛洲。

与同年熊腾霄分舟之任临别赋此

明代 周瑛

赋分不嫌虫臂小,居官曾笑茧丝非。六经自有安民术,莫向劳门苦著机。

过田家午炊

明代 周瑛

午炊犹未熟,坐向野人家。为爱青山好,都忘白日斜。

山粮收橡子,野菜拾株花。偶听老农语,因知桑与麻。

送孙常州入觐

明代 周瑛

宦情长淡泊,行橐转萧条。独有秋山色,相随远入朝。

次丁凤仪见怀六首 其四

明代 周瑛

浮云掩少微,苍狗变白衣。世态正如此,孰从将孰违。

挽吴下王处士二首 其二

明代 周瑛

里巷诵遗德,缙绅思旧游。太湖春水阔,不复见归舟。

喜翁冰厓擢方伯

明代 周瑛

白璧含辉不染泥,除书忽下大江西。衡州事业南山近,工部声名北斗齐。

霄汉丹心回日月,郊原赤子望云霓。悬知早晚推贤相,又筑长沙十里堤。

送贺克恭黄门得告归辽左二首 其二

明代 周瑛

牢作根基筑室庐,此中真乐世应无。閒来举目平铺看,云满青山水满湖。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一

明代 周瑛

疋马赴宁川,靡靡行不止。水色与山光,一百二十里。

前感兴六首 其一

明代 周瑛

斲桐以为琴,十年置茅屋。锦囊细韬笼,龙蛇纹满腹。

城市多新声,齐竽复秦筑。古调无人弹,零落委草木。

送濮守乃侄归省二首 其一

明代 周瑛

千里移舟下濮阳,黄堂有叔鬓将霜。竹林风月留人易,椿府旨甘入梦长。

亭上鸟声喧客席,马头山色映诗囊。料知宦邸无馀物,带得清风归故乡。

醉中题画扇四首 其四

明代 周瑛

山前去路赊,江上片帆远。家乡在何处,一日肠九转。

李长者入祀典歌

明代 周瑛

仙溪诘曲如回肠,东流赴海何茫茫。凭谁截断天地纪,灌我万顷桑麻场。

钱氏四娘长乐女,黄金如斗提不起。将军岩下自经营,陂溃直随此陂死。

伟哉同县林制科,缗钱十万腰下驮。温泉隘口重累趾,倏忽顾盼成沧波。

熙宁天子重农事,下诏募人急营治。当时阖郡多富家,坐视诏书无一至。

候官长者真仁贤,轻财好施闽人传。有僧踪迹颇诡秘,日日贳酒不还钱。

木兰山前溪面阔,僧为插竹记颠末。溪流缓处可立基,缓处立基基不拔。

入海伐石海为空,上山伐石山为童。三十二门细分布,无云无雨卧长虹。

昔日溪流皆赴海,今日溪流得灌溉。鸡鸣犬吠万家村,隐隐桑麻相映带。

我谓有莆须有陂,有莆无陂莆亦隳。惟莆与陂相终始,莆人思公何尽期。

昨日恩诏下闾里,春秋二祭入新议。借问建言者伊谁,太平郡守周氏子。

临汝书院成潘水部赠独脚歌次韵奉答

明代 周瑛

大冶铄物抟阴阳,青春去我何堂堂。西偏小搆亦颇良,不施黝垩横白杗。

捲帘正对五羊冈,树木拂檐交青苍。祥烟紫气相回翔,坐令白日迷晶光。

文采弸彪来省郎,为我艺苑芟秽荒。铿然制作称大方,利觜长距独擅场。

嗟予苦学未成章,点缀牺樽青与黄。六经窟穴漱馀香,拍拍春意觉满腔。

与君对织云锦裳,著向风前聊徜徉。欲骖麟凤游帝乡,又笑目眩心未忘。

小吏抱牍来仓皇,谓耽文字颇有妨。广陆无车川无梁,出门万里道路长,使君局面宜更张。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六

明代 周瑛

小民饰虚诈,水燥而火湿。呵之不肯起,犹向马前泣。

世美堂为戴提学侍御作

明代 周瑛

世美堂前事,人间能几何。一门三执法,二世十登科。

袍笏床头满,勋名宇内多。晓来看山色,佳气正峨峨。

题镇远何贰守东岩四咏用林见素韵 其二 蓝江晚渡

明代 周瑛

长江春水满,瀰瀰绿如苔。行人过江急,江阔船不来。

郡斋酌别送郑御史还贵溪用联句韵

明代 周瑛

短箔疏帘风雨深,一壶浊酒夜谈心。青山何处寻同调,白发此时逢赏音。

徐稚到门应下榻,管宁锄地独挥金。悬知别后相思忆,两地停云向夕阴。

周瑛

周瑛

(1430—1518)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成化五年进士。任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弘治初历四川参政、右布政使。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有《书纂》、《翠渠类稿》。► 23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