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老姊自镇海至

老姊自镇海至

明代 周瑛

小兜千里至,相见喜还悲。灯火怜今夕,仪容异昔时。

家贫供亿薄,行苦鬼神知。煮粥吾应会,焚须不敢辞。

诗人周瑛的古诗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三

明代 周瑛

翙翙天边凤,翱翔周八极。纷纷瓮底鸡,旋飞仅盈尺。

我欲为凤凰,毛羽苦未齐。我欲为醯鸡,瓮底不可栖。

人生各有志,岂宜自束缚。愿言从凤凰,万里翔寥廓。

题湛庵为戴陈州作

明代 周瑛

此庵有佳士,物我两相忘。人世红炉热,渠心秋水凉。

绮罗无弄著,藜藿有馀香。晚路行犹远,烦君更自防。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四 松径

明代 周瑛

开径入松林,松香满冠屦。行行细护持,茯苓在深处。

送孙常州入觐

明代 周瑛

宦情长淡泊,行橐转萧条。独有秋山色,相随远入朝。

万竿烟雨图为广德葛清修赋

明代 周瑛

葛生家世居桐川,开园种桐临平田。时时酒后发豪兴,凉风疏月落诗篇。

今年见我容台署,手执纨素三尺许。上有潇湘桐万竿,一半模糊带烟雨。

初疑南国荆山寒,卞和入楚犹未还。至宝一时收不尽,遗此满地青琅玕。

又疑西土瑶台夕,秦女吹箫还似昔。凤凰不肯傍人飞,参差乱展云间翼。

画桐何如种桐真,与可去后谁传神。偶披图画识高赏,飒飒寒气生衣巾。

皇都六月日如灼,金铁欲流石欲铄。愿言与子归桐川,同向桐林置双脚。

赠罗明仲内翰二首 其二

明代 周瑛

湖海茫茫一叶舟,四时风浪拍天浮。烦君牢守梢头舵,满载行人入坦流。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九 退省轩

明代 周瑛

高堂弦诵息,呼童撤皋比。开轩望北山,静以省吾私。

经徐州戏马台

明代 周瑛

落日彭城西,过此戏马台。荒垣与败堑,历历皆蒿莱。

忆昔楚王籍,仗剑江东来。百战争中原,叱咤声若雷。

汉王揽群策,楚王轻群材。淮阴既先亡,亚父亦见猜。

譬如鹰隼飞,羽翼先剪裁。区区习马足,何以定九垓。

莫云气盖世,此气亦易衰。莫云力拔山,此力亦易摧。

汉营星月高,四面楚声哀。起饮泣帐下,毋乃徒为哉。

题画山水四首 其三

明代 周瑛

秋水池塘深,落叶亭台晚。柴门闭西日,山人犹未返。

游广德东山寺三首 其一

明代 周瑛

地窄刚容寺,山深不见人。回头望城郭,无处不红尘。

浪淘沙 其二 林见素赴云南宪副过镇远赠予临江仙浪淘沙二词依韵 ...

明代 周瑛

夜雨几番情。短梦长更。一短春酒待君倾。白马不来花落尽,对景心惊。

记得旧时盟。鲈脍莼羹。欲摇晚辔听春莺。只恐东山归计早,有负苍生。

游西塔

明代 周瑛

投閒未制薜萝衣,暂拨簿书游翠微。古寺树深人独往,平湖草满鹭双飞。

墅棋成败犹劳著,塞马存亡未息机。日落烟深山色紫,马蹄还踏旧途归。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六

明代 周瑛

小民饰虚诈,水燥而火湿。呵之不肯起,犹向马前泣。

画鲤歌为吴都事赋

明代 周瑛

冰解水柔三月节,万顷桃花泛红雪。东风不动昼冥冥,雷雨交飞电蛇掣。

中有文鲤作龙姿,金鳞六六含光辉。十载沙泥困头角,此时直向龙门飞。

龙门西望如削壁,浪珠溅沫苔花湿。天池更在龙门颠,万仞一跃才咫尺。

昔年湖海匹凡鳞,而今化作真龙身。上天下地倒洪澍,万物枯槁皆回春。

吴君此画千金价,画笔虽真亦是假。君家双璧照清波,乃是天池化龙者。

城南别墅

明代 周瑛

幽人有远韵,卜筑城南村。青山罗庭除,疏柳荫柴门。

虚堂寂无人,但闻鸟雀喧。秋晴穫禾黍,日夕收鸡豚。

农家无外萦,岁事在壶飧。感此生理蕃,其乐难具言。

我方走尘土,未能问田园。谁知隔城闉,咫尺有桃源。

和陈公甫神乐观夜坐韵

明代 周瑛

虫声秋院静,木榻自来凭。细数千年事,閒挑五夜灯。

子房真学道,王旦谩为僧。湖水渺无际,寒鱼不受罾。

送方大衡还莆

明代 周瑛

乌石山前旧草堂,秋来乡草迥茫茫。瀼西杜甫长为客,戟下冯唐犹是郎。

驿路连云行独骑,海门和月倚危樯。请君莫听南楼笛,一曲梅花一断肠。

倒用前韵二首 其二

明代 周瑛

客中幽兴二人兼,和尽新诗韵转严。山雪扑衣春后薄,溪风吹面晚来尖。

带围旧眼频频换,鬓脚新霜故故添。何处人家堪买醉,近桥杨柳绿纤纤。

喜姻友林贵实侍御得告

明代 周瑛

霄汉冥冥见羽毛,秋飙凉月送诗豪。长安回首渺何许,一任云台万丈高。

后感兴六首 其三

明代 周瑛

持刀斫月明,月明何曾断。缚帚扫树影,树影依前满。

人皆恶树影,碍此月明多。树根苟不拔,其如月明何。

周瑛

周瑛

(1430—1518)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成化五年进士。任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弘治初历四川参政、右布政使。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有《书纂》、《翠渠类稿》。► 23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