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南皋小隐处

题南皋小隐处

明代 邹元标

昔云大隐隐城市,我今小隐隐招提。招提半在山之曲、水之涯。

识破万事等浮沤,残生从此托一枝。忆昔射策黄金榜,英风凛凛逼斗维。

誓策功勋报天子,笑杀管晏何卑卑。于今老去岩壑里,日月不居双鬓丝。

床头一剑蒯缑尽,闻鸡起问夜何其。壮心只今己销磨,侧足空门有所思。

半榻时枉明月照,短衣不禁松风吹。野僧终日问姓字,笑指白云莽莽垂。

我生无姓亦无字,迹遍名山号无为。有时散发解天韬,有时放歌和天倪。

有时醉酌花间酒,有时閒题壁上诗。无修无證亦无持,但教名姓不出山,那管世人知不知。

诗人邹元标的古诗

杂兴简同志 其十

明代 邹元标

圣贤亦有过,此心在自知。但能洗心改,便是得师时。

昔为屠沽子,撒手證菩提。昔日蒙不洁,沐浴帝监兹。

仲由喜闻过,卒为百世师。人心良炯炯,无为蹈自欺。

文江八景 其一 墨潭澄镜

明代 邹元标

潭水澄澄清且沚,心源不动湛如水。一波才动万波随,观象吾今悟至理。

同贺汝定偕诸宋曾二文学登韩相岭二首 其二

明代 邹元标

石如狮子吼,山作石头城。剩有莲花座,云深可结盟。

偶怀简泷江同社

明代 邹元标

泷水泷冈天下奇,翠微深处竟谁知。我来欲傍渔翁宿,鸥鹭閒随钓艇移。

俞定所同年赴大名道 其二

明代 邹元标

赤水玄珠何处寻,觉来大地悉黄金。金陵紫塞迢迢道,碧海青天夜夜心。

文江八景 其六 剑石晴云

明代 邹元标

当年劈石自天成,秀削芙蓉夹岸明。云护风雷时作吼,中宵隐隐似龙鸣。

荆溪吴节母贞裕挽诗 其二

明代 邹元标

堪怜黄鹄歌早寡,身外荣早付土苴。独抱一片金石心,羞彼淟涊何为者。

茕茕嫠室对孤灯,形影相吊呼不应。鷇得仙儿能笑语,恍压群音度迦陵。

丸熊画荻不辞倦,艰贞百倍谁为援。天悯节烈笃世祚,公侯复始真才见。

绰楔遥临玉女潭,龙綍辉煌焕斗南。毋德君恩两不朽,节孝门第瑞气酣。

君不见杞妇殉夫宗祊殄,魏妻鞠子孙乃显。何如节母殖庆长,朝阳鸣处凤毛腆。

慧龙骧首扈宗伯,忠犯逆鳞称蹇蹇。诜诜曾孙世济美,文章秀发一时选。

残膏剩馥覆后昆,千秋不愧贞裕匾。

和周吏部海门公韵 其七

明代 邹元标

江门渔父老渔矶,笋蕨山中生事微。莫道小臣忘报主,春风时舞芰荷衣。

少白先生归三吴

明代 邹元标

原是清朝执戟臣,翻然孤戟度迷津。乍看紫气神偏王,久听玄谭意自真。

笔底青山堪寄老,腰间宝剑未为贫。悬知别后遥相忆,江草江花入梦频。

蓝豫阳国学赴选兼柬孟我疆尚宝 其二

明代 邹元标

北海孟夫子,风流迥不群。经纶齐董贾,著述拟河汾。

玉树曾频梦,尺书久未闻。翩翩南雁至,何日慰停云。

杂兴简同志 其五

明代 邹元标

昔谒庐山师,一见相提携。嗜利蔽天性,斯言予诵之。

父母同天地,因利失孝慈。兄弟本同气,因利失和怡。

贫乃士之常,颜宪有良规。愿言二三子,冰霜慎自持。

和周吏部海门公韵 其二

明代 邹元标

文水潆回绕故城,几呼渔父盏同倾。醉来搔首忘机事,独上冈头看月明。

再游灵谷寺时邓定宇少宰孟莲渚通参杨止庵符卿同游 其一

明代 邹元标

题诗曾记昔年游,一别俄看已十秋。松桧参天人境静,会心无语万缘休。

禾川别母

明代 邹元标

问归情更切,驻马复迟迟。泪尽长川逝,心悬寸草知。

乖离终是恨,重庆岂难期。会有金鸡诏,遐方酹酒时。

冬至展先母罗太安人漕坪陇有感 其三

明代 邹元标

狂愚南窜地,我母泪千行。寸草方承日,萱亲竟萎霜。

断机声在耳,尊足戒垂堂。多少君花意,无言倍黯伤。

题阳明先生像六首 其二

明代 邹元标

群贤列圣无他语,惟一惟精只此中。腊底雪消山尽处,柴门夜夜领春风。

题无学卷兼柬三怀上人时同寓匡庐 其一

明代 邹元标

见说栖霞曾住世,忽闻飞锡在匡庐。非生非死应须识,莫向岩头又著书。

胡瑞之廉宪过访

明代 邹元标

十年抱病卧柴门,过我频烦使者轩。道在不须论出处,坐穿木榻久忘言。

文江八景 其三 仁山拥翠

明代 邹元标

仁山万仞插芙蓉,中有高人伴赤松。我欲从之不可得,他年结屋最高峰。

和周吏部海门公韵 其五

明代 邹元标

纷纷异说总纵横,春到园林万木生。檐角风传天籁处,有声谁听到无声。

邹元标

邹元标

(1551—1624)江西吉水人,字尔瞻,号南皋。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1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