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哭公素 其二
丹旌倚輤车,荣辱尽虚无。半道骅骝顿,先秋兰雨枯。
儿痴才过龀,亲老不胜扶。家事今萧瑟,宁将未第殊。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初到洛中书怀
三十馀年西复东,劳生薄宦等飞蓬。所存旧业惟清白,不负明君有朴忠。
早避喧烦真得策,未逢危辱好收功。太平触处农桑满,赢取闾阎鹤发翁。
玉徽亭
自用前韵
耿耿寐不成,迢迢夜未阕。良朋悔不留,负此当轩月。
怀想空郁陶,眺听转清绝。佗时重见过,馀樽犹可洁。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
寄题傅钦之济源别业
县郭遥相望,脩篁百亩馀。林间清济水,门外太行车。
道胜随宜足,身闲与世疏。何时容命驾,采蕨钓肥鱼。
其日雨闻姚黄开戏成诗二章呈子骏尧夫
重经车辋谷
昔年道经车辋谷,直上七里盐南坡。今年行役复到此,方春流汗如翻波。
中涂太息坐盘石,涕泗不觉双滂沱。我生微尚在丘壑,强若麋鹿婴虞罗。
人踰三十只有老,后时过此知如何。云泉佳处须速去,登山筋力行蹉跎。
齐山诗呈王学士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
送李尉以监丞致仕归闽中
行行歌式微,浩叹返荆扉。却著登山屐,尽焚趋府衣。
溪清鱼影乱,竹闇笋牙肥。应悔浮名误,空将白发归。
送丁正臣知蔡州
示道人
送李学士
征盖霜空迥,飘飘迎塞鸿。虏牙侵海角,汉节下天中。
酒薄阴山雪,裘寒易水风。边声不可听,归思浩无穷。
钓鱼有感 其一
垂竿临晚岸,坚坐据莓苔。饵落萍初散,鱼惊荷暂开。
有求虽琐细,未获且低回。君识磻溪老,曾垂绿发来。
归田诗 其三
圣哲虽云远,遗文幸未亡。沈冥观礼乐,彷佛见虞黄。
鸡黍延三径,琴书乐一堂。逍遥名教内,富贵亦微茫。
送守哲归庐山
送李侍郎
先公勋烈盛盐梅,清白仍闻世济才。华省拂衣辞簿领,长衢回首谢尘埃。
嵩峰排雾依稀出,洛水迎人迤逦来。寄语马前头白吏,何殊昔日李西台。
御筵送李宣徽知真定府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送李尉以监丞致仁归闽中
送上雒王推官
送草伯镇知湖州
双竹诗
五哀诗·屈平
同僚有独游东游者小诗寄之 其二
月下小饮
春贴子词 夫人阁四首 其一
宿石闻牧马者歌
用前韵再呈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
游李卫公平泉庄
咏史三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水鸭
初夏独游南园二首 其二
南园杂诗六首·苦雨
赠邵尧夫
谒三门禹祠 其二
又和雪霁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 其二
送尧夫知河中府二首 其一
送许先辈尉宗城
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 其二
塞上 其四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其一 舟中夜坐
用韵再呈
和家兄喜晴用安之韵
送聂之美任鸡泽令
题致仕李太传园亭
送丁秘丞知雍丘
自都往馀杭怀聂之美
叠石溪 其一
虎牢关
子高有徐浩诗碑昌言借摹其文甫及数本石有微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句
送尧夫知河中府二首
杨白华
春贴子词 其四
侍读王文公挽歌二首 其二
送二同年使北 李公素
和安之今春于郑国相公及光处得缀珠莲各一本植之盆中仲夏始见一花 ...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送魏寺丞
与乐道约会超化寺比至乐道以疾先归途中有诗
之美举进士寓京师范此诗寄之
题杨中正供奉洗心堂
送吴仲庶知江宁
梅圣俞挽歌二首
三月三十日微雨偶成诗二十四韵书怀献留守开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
会景亭
题杨中正
游喷玉潭
寄题洪州慈济师西轩
晓景亭
喜李侍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