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送宋郎中知凤翔府
昔解陈仓印,于今二十秋。双凫久东上,五马重西游。
铙骑行关外,壶浆拥道周。民心已化服,条教不更修。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 其二
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目■懒拭如松液,领发频抓似栗房。
林壑不嫌无用物,形骸难入少年场。缘苔蹑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咏史三
清风台
钓鱼有感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七 缘云轩
逼汉敞高岩,缘云结飞阁。东山草树曛,致足登临乐。
闲居呈复古
又和二月五日风雪
三军行
赤光满面唇激朱,虬须虎颡三十馀。腰垂金印结紫绶,诸三不敢过庭除。
羽林精卒二十万,注听钲鼓观麾旟。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自言不喜读兵法,智略何必求孙吴。贺兰山前烽火满,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
郑侍郎
云梦气回复,比肩生隽豪。司农家学富,廷尉里门高。
骐骥昔千里,凤凰今一毛。即邱馀庆在,终应吕虔刀。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六 延利渠
枝分清浅流,纵横贯城市。还如恩在人,润泽无终既。
虞帝
梅圣俞挽歌二首 其一
兵形穷胜负,史法贯兴衰。落落虽殊众,恂恂不迕时。
位卑名自重,才大命须奇。世俗那能识,伤嗟止为诗。
醉
太博同年叶兄纾以诗及建茶为贶家有蜀笺二轴
柳枝词十三首 其六
双双春燕飏云霄,楚国宫深乐事饶。会待急管繁弦际,试取纤条并舞腰。
射堋
清燕亭
送二同年使北·吕济叔
送吴仲庶知江宁
江南佳丽地,人物自风流。青骨灵祠在,黄旗王气收。
衣冠馀旧俗,歌颂乐贤侯。正恐还朝速,江山未遍游。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七 凉□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
晓霁
送丁秘丞知雍丘
席上赋得榛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二月二十四日馆宿兴宗舍后桃花盛开偶书牖上
同僚有独游东园者小诗寄之三首
送李尉以监丞致仁归闽中
送王校理
寿安杂诗十行·灵山寺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再和秉国约游石淙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 其一
送周寺丞畋知洛南
送昌言宿州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八 芙蕖轩
和潞公伏日晏府园示座客
送次道和太平州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五首
五哀诗 晁大夫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十 竹轩
御沟
朔会堂
见山台 种竹斋
初见白发慨然感怀
故翰林彭学士
河边晚望
又云新铸釜斛与今太府寺尺及权衡若合符契复次前韵
用安之韵招君从安之正叔不疑二十六日南园为
钱子高挽歌二首 其一
送光禄王卿致仕归荆
又和雪霁
钱子高挽歌二首
赠清衍
送景仁至丁正臣园寄主人
谒三门禹祠 其二
忆同寻上阳故宫路
客中初夏
杏解嘲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其二
资善堂宴饯应诏
和陈殿丞芍药
塞上 其四
泉水诗送吴都官分司归知州
清明后二日同邻几景仁次道中首兴宗完秉国如
谢王道济惠古诗古石器
送云卿知卫州
追和张学士从沂公游广固城
送韩太祝知钱塘
走笔和君锡尧夫
送祖择这守陕
游瀍上刘氏园
夏日西斋书事
探花桥
梅圣俞挽歌二首
西溪公宴二首
雨中过王安之所居谒以诗寄之
送吴辨叔大名司户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