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北京留守王太师挽歌词二首 其二
昔日程文士,中间侍坐宾。游陪惭晚辈,待遇过它人。
方叹龙门远,俄惊马鬣新。西园行乐处,引领但沾巾。
双竹诗
上元书怀
送王校理
金门倦鸣玉,千骑出东方。封略依沧海,枌榆近故乡。
秦碑苔蚀字,鄅稻日翻芒。国吏遥应识,当年丞相郎。
放鹦鹉二首 其一
野性思归久,笼樊今始开。虽知主恩厚,何日肯重来。
夏日西斋书事
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藏春在何许,郁郁万松林。永日门阑静,东风花木深。
主公今素发,野服遂初心。时与乡人醉,高歌散百金。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
早春 其一
梅梢柳萼未全开,日澹风和春意来。雨后谁家有桃李,会须多买及时栽。
故翰林彭学士 其二
平生对交旧,万日正如初。不复知荣贱,都能忘戚疏。
遗灵瞻素几,伪物屏涂车。家事何萧索,空馀万卷书。
宫漏谣
宫漏清高处处闻,六街寂寂夜将分。南下河梁缅诘曲,北瞻禁阙郁缤纷。
黄金锁闭斗城斜,白玉楼通上帝家。若木未光潜日月,神仙不动积烟霞。
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复道回廊接西掖,千门万户遥相当。
宛转徘徊不能驻,复出宫城透宫树。宫树乌飞月欲西,烛光一道照沙堤。
龙骑联翩排阊阖,凤帷岑寂对狻猊。广庭肃肃延冠带,剑佩峥嵘百神会。
施政发令四海春,庙堂垂衣天宇泰。
又云新铸釜斛与今太府寺尺及权衡若合符契复次前韵
裁筒累黍久研精,况复新修釜斛成。岂校忽微争口语,本期淳古变人情。
既言乐律符今尺,但恐箫韶似郑声。若欲世人俱信服,凤凰再集颍川城。
和聂之美鸡泽官舍诗七首·题厅壁
南湖二首
赠河中通判朱郎中
初见白发慨然感怀
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
所悲道业寡,汨没无佗贤。深惧岁月颓,宿心空弃捐。
视此足自儆,拔之乃违天。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
送高陟归金陵
臧郎中挽歌二首
又和安国寺及诸园赏牡丹
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座中呈子骏尧夫
喜孙器这来自共城
钓鱼有感 其一
光诗首句云饱食复间眠成二章·间眠
送张都官江南东路提刑
送李侍郎
普明寺荷塘上置酒
送次道和太平州
饮吴之才家
送史馆唐祠部江南西路转运使
送沈寺丞知南昌县
又代孙检讨作二首
闲居呈复古
送丁正臣通判复州
沉阴欲雪与同列会饮南斋
送周寺丞畋知洛南
清风台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其二 舟中夜坐
初夏独游南园二首 其二
故相国颍公挽歌辞三首 其一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
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静坐
早春 其二
送药栽与安之
王书记以近诗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诗赓之·感
寄赠致仕
和端式十题 其四 渔洲火
和陈殿丞芍药
正月二十四日夜雪
送郑推官 其二
题陈秀才园林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歌词二首 其二
再和秉国约游石淙
晚春病起呈择之治臣
别韵一首
十四日小园置茶招宗圣应之皆辞以醉为诗赠之
送周寺丞知落南
望日示康广宏
寿安杂诗十首·游神林谷寄邵尧夫
吕宣徽挽歌二首 其一
二月中旬虑问过景灵宫门始见花卉呈君倚
子高有徐浩诗碑昌言借摹其文甫及数本石有微
秋夜望月
平日游园常策筇杖秋来发箧复出貂褥二物皆景
读颍公清风集 其三
看花四绝句 其三
执酒
重经车辋谷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 其三
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 其一
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 其一
和李殿丞仓中对菊 其三
咏史三
逍遥四章呈钦之尧夫
送僧归吴
送郑推官赴分州
又和并寄杨乐道十二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