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夜色槐阴重,雨声官舍寒。野农安敢问,环堵未能完。
尽日流云度,何时大块乾。正愁开霁晚,霜雾满红栏。
辞坟
十年一展墓,旬浃复东旋。岂负襁褓爱,横遭章绶缠。
更来知几日,遗恨恐终天。恸哭出松径,悲风为飒然。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 其二
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目■懒拭如松液,领发频抓似栗房。
林壑不嫌无用物,形骸难入少年场。缘苔蹑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答刘原父贺
东郭先生履半穿,禦冬深愧主人贤。应怜道上雪欲积,意使炉中灰复然。
曲糵暗添寒酒力,图书共免湿薪烟。茅斋斗似饶光彩,客至何忧腊后天。
南园杂诗六首·不寐
洛阳少年行
庆历七年祀南郊礼毕贺赦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
送文慧师归眉山
送祖择这守陕
送田校理
铨筦萃贤豪,夫君主剧曹。长才沛馀裕,众论蔚推高。
逮此分符贵,知无顿刃劳。公卿如有缺,不独赐金褒。
同君倚过圣俞
送入为闽宰
春贴子词 夫人阁四首 其一
壁带非烟润,金铺霁景鲜。绣功添采缕,和气入繁弦。
杨白华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枝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其三
荷底清涟照绮罗,长安公子旧情多。踌躇不去知君意,重唱吴音白纻歌。
吕宣徽挽歌二首 其一
奕世台衡贵,盈门绂冕荣。遐方流惠化,殊俗詟威声。
宥密资忠力,安平寄老成。遽骑箕尾去,何以慰苍生。
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秋日寄山中友人
送酒与范尧夫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咏史 其一
太博同年叶兄以诗及建茶为贶家有蜀笺二轴辄敢系诗二章献于左右亦 ...
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
又和二月五日风雪
送何万下第归蜀 其二
送朱校理知潍州
清明后二日同邻几景仁次道中首兴宗完秉国如
送向防禦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
送冷金笺与兴宗
和潞公伏日晏府园示座客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 其一
聂著作三舅谪官长沙作耐辱亭书来索诗
和运使舍人北园饯别行憩三交僧舍冒雪宿百井关见寄
和孙器之清风楼
光皇祐二年谒告归乡里至治平二年方得再来怆然感怀诗以纪事
送雷章秘丞和芮城
雪霁登普贤阁
送吴辨叔大名司户 其二
钓鱼有感
谢王道济惠古诗古石器
田子方教育子击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
送扬太祝知长洲县
送才元守广军归成都觐省
谢君贶中秋见招不及赴
御制后苑赏罚分明花钓鱼七言四韵诗一首圣旨
送史馆唐祠部江南西路转运使
送王书记之官永兴
送朱职方
探花桥
之美访及不获展奉以诗为谢
孟尝
月下小饮
咏史 其三
登平陆北山回瞰陜城奉寄李八丈学士使君二十二韵
和明叔九日
看花四绝句 其三
昌言见督诗债戏呈绝句
送祁峤颍阳主簿
致政王侍郎
又云新铸釜斛与今太府寺尺及权衡若合符契复次前韵
山头春色
自用前韵
王书记以近诗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诗赓之·投
送僧归吴
柳枝词十三首 其十一
自渑于洛循谷水行百余里
始平公以光得免使北以诗谨依韵酬和
又和秋怀
同圣民过杨之美听琵琶女奴弹啄木曲亲诸公所
柳枝词十三首 其四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
又击毬
首夏二章呈诸邻 其二
送何万下第归蜀二首
重经车辋谷
御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