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蓝仁
道人放笔起峥嵘,一片南山割眼明。秋老层崖黄叶遍,天清幽墅白云生。
振衣便欲乘风去,采药还随入谷行。投老相依猿鹤侣,共知溪上草堂成。
题云翁龙
画龙近代数云翁,下笔斯须变化同。漠漠天阴连海水,纷纷云化逐溪风。
偶看全体惊垂老,安得真形走画工。纨素萧条悬壁堵,不为霖雨梦高宗。
寄武夷张郭二山人
天壶峰顶日月转,星渚桥畔云烟垂。青溪道士骑黄鹤,白发老烟歌紫芝。
浊酒欲谋他日醉,丹砂须作后天期。尘埃满眼不归去,洞里桃花空梦思。
灵凤篇
鸣凤出丹穴,五采耀晴旭。朝饮瑶池流,暮栖昆山木。
和声六律备,灵德百禽伏。重华去已久,淳风何由复。
不闻夔乐谐,但复楚歌促。梧枝霜不蕃,竹实冬未熟。
愧彼梁间燕,双双托华屋。
题烟波垂钓扇面
渔钓生涯不为贫,烟波鸥鸟日相亲。鉴湖一曲秋风兴,谁似知章早乞身。
九日西山燕集次靖之韵追怀虚白高士
九日重登卧月台,西风愁对菊花开。空闻玉女宾云曲,不见铜仙白露杯。
葛井丹成龙自化,枫江霜冷雁空哀。杜陵老去多诗兴,不待尊前急雨催。
詹齐之访予章屯别业不值有诗留题次韵奉答 其二
野人自爱住云林,客到开门扫绿阴。白帽有情应送老,绿尊无事且开襟。
一川野水舂锄下,四壁秋风蟋蟀吟。共作故园松菊主,未惭元亮百年心。
旧业
谷口留茅屋,溪南废药园。风高愁欲破,地湿想宜翻。
寂寞三间足,甘辛数品存。素怀安旧业,清苦训诸孙。
题班姬扇面
花比容颜石比心,自将团扇写新吟。同车昨日辞天宠,不用长门买赋金。
题廉宣仲墨竹 其一
先朝文物佳公子,善写苍筤一两枝。不有百年真翰在,清风高节几人知。
述怀二首 其一
衰年无思独栖栖,月旦何劳更品题。自古冥飞知避弋,从来世事笑吹齑。
阶前野鹤鸡同食,谷底芳兰棘自迷。天末数峰犹在眼,微阳隐映暮云西。
柳隘岭上
黎村云洞北,柳隘石门西。万木秋初落,千峰晓更迷。
猿垂深涧饮,马入白云嘶。揽辔炎荒外,恩疑雨露低。
赠叶彦新
石林居士日相亲,温雅如君复几人。脱却时名栖寂寞,吟成诗句转清新。
清溪九曲宜垂钓,茅屋三间可卜邻。我亦平生忧世者,近来双鬓白如银。
拟云松次韵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一
夜寒敢叹卧如弓,起傍残炉榾柮红。童子偶看门外白,谁将琼玖赈诗穷。
题听松轩
野老林居入万松,曲肱高卧听长风。龙吟水底寒初起,虎啸山长气更雄。
天籁未收人境内,秋声又挟海涛东。客来剥啄惊幽梦,彷佛钧天曲未终。
次前韵饯张簿 其一
莫讶城南一再过,老怀无奈别离何。承恩未及瓜时代,善政犹存麦秀歌。
此日功名扬旧德,当年经术亚前科。宾鸿去尽青天远,独立看云慷慨多。
寄王叔善
十年前识王长史,驿舍题诗寄寂寥。南北风尘音信断,东西岐路梦魂遥。
雪霜已入诗人鬓,广海长驱使者轺。骢马清风谁不避,蛮中瘴疠一时消。
送薛君玉调江西宪椽
落花飞絮送残春,浊酒清歌别远人。宪府簿书淹岁月,宦途鞍马傍风尘。
湖边有宅栖徐孺,城里无山隐子真。羡尔奋飞千里远,嗟余落魄二毛新。
伤春 其二
落花飞絮满晴川,杜宇声声更可怜。不用伤心愁欲死,亦知春去有明年。
拟云松简彦民
词翰知名有几人,东家住近不相亲。久传笔势行蛇蚓,又说诗篇照鬼神。
伐木未闻莺出谷,停云空望雨清尘。春风门巷苍苔遍,独少林逋履迹新。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赓张宗翰舟过武夷述怀 其一
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 其三
寄毛伯善
示儿三首 其一
时事 其三
和云松过鹤田有感
寄老泉
詹齐之访予章屯别业不值有诗留题次韵奉答 其一
浇花
非昔
代简云松
次云松访复婴宿万年宫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四
题黄仲文小景四首 其一 春日观泉
寄云松
送徐仲圭回黄岩
赓云松陪祭翁墩先垄
秋夕怀武夷旧业
送陈子敬归三山
题画龙
雪中偶成 其一
寄张兼善
寄张云松 其一
病中 其一
寄余复婴鍊师
题雪景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十
经赵师节故居
刘俊民镇抚自京回趋会不及诗以寄意
瑞香 其三
九日病中
送康鍊师归上方观二首 其二
次韵张云松
催菊
挽赵子将三首 其三
西山与云松会宿
山中漫题 其六
更愁
次韵云松雪中二律 其二
送卓叔良回三山二首 其二
送牛自牧住武夷仙掌庵 其一
题梅根读易图
永平王谷云来武夷奉其师慈谷萧先生仙蜕以归蓝山拙者嘉其谊而赠之
赠汪亦雪
题欧阳雪舟墨梅二首 其一
谢云松寄惠青藤 其二
拙者自号
次韵答欧阳雪舟 其一
哭儿骨殖还故山 其一
述怀(二首)
题黄仲文扇面小景 其三
寄苏明远 其四
尝梨
云松到西山有四绝句见贻依韵奉和兼柬云壑本淳一笑 其二
呈邵张二宰 其二
寄苏明远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