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六朝遗秀图 其一

题六朝遗秀图 其一

明代 蓝仁

登临长忆凤凰台,六代兴衰迹已灰。山色共知今日好,水声如诉旧时哀。

天低白日浮云合,地胜黄金与土埋。王谢诸公吟不尽,风光留待后人来。

诗人蓝仁的古诗

示儿三首 其一

明代 蓝仁

天怒宁论罪有无,荷戈万里戍成都。三声自听猿鸣惨,一片谁成雁影孤。

苦乐不同安悔吝,死生长定省忧虞。老牛舐犊终存爱,白发萧萧泪眼枯。

次张判簿留别韵

明代 蓝仁

素琴黄卷日相亲,不分名缰苦绊身。万里山河非旧国,十年江汉尚迷津。

海门又送孤舟雨,辇路重趋两袖尘。贺监乞归天亦许,鉴湖春水属閒人。

石村阻雪云松惠诗依韵奉答 其一

明代 蓝仁

清湖晴雪对莲峰,下有弦歌一亩宫。题得新诗寄茆屋,长松修竹共清风。

送卓叔良回三山二首 其一

明代 蓝仁

老伴全稀少,斯文又寂寥。送君归故里,恼我在今朝。

扶病一言饯,去程孤棹遥。黄花满三径,秋兴未萧条。

挽陈景章 其一

明代 蓝仁

禅笠频相访,儒衣忽自谋。十年劳火宅,一日脱书囚。

客舍黄金散,邻僧白骨收。生刍何处奠,孤寺乱山秋。

饯张判簿 其三

明代 蓝仁

苦学由来远大期,不知陵谷忽迁移。陶潜去就唯耽酒,江总平生酷爱诗。

高擢桂枝如昨梦,暂栖枳棘已多时。覃恩此日归骖动,万里秋风两鬓丝。

环谷余国权名行亭曰环谷中以旧得朱子所书风月无边字扁之题诗四首 ...

明代 蓝仁

风来环谷迥,月出野亭幽。树静泉声细,天清露彩收。

长留佳客坐,偏与阿戎游。共有司空趣,输君未老休。

送徐仲圭回黄岩

明代 蓝仁

诗书正气有家传,乡邑皆称孺子贤。千里趋庭秋似水,重闱戏子日如年。

天台凤穴迎朝旭,九曲鱼歌起暮烟。两地平安报消息,灯花数夜照人眠。

次韵寿云松

明代 蓝仁

才名久滞广文毡,甲子频催绛县年。共说称觞华旦近,那知扶杖白云边。

道人酒熟应同醉,坐客诗成忽远传。黄石赤松长不老,从来山泽号癯仙。

经杜清碧先生墓

明代 蓝仁

皓首山林草大玄,鹤书徵起又归田。一窝自得尧夫乐,三策谁归贾谊贤。

空有墓碑临道路,更无书屋贮风烟。后生仰止前修远,慨想升平七十年。

送张启宗分韵得云岩朝爽

明代 蓝仁

仙岩上有白云浮,爽气朝来豁远眸。群壑渐分初上日,两峰高远欲凌秋。

英灵未用讥尘俗,故老相期事钓游。幕下简书何日静,同歌瑶草望沧洲。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 其一

明代 蓝仁

西山今雨叩门时,似与浮丘有夙期。良会可无佳客在,长吟忽夙故人思。

未能参道同餐玉,远想清斋只茹芝。千岁蟠桃忘早熟,一瓢春酝寄来迟。

题王仲文监税临清阁卷 其三

明代 蓝仁

官阁新成胜槩兼,日长公暇理牙签。青山对榻岚光重,碧水当轩爽气添。

客到无时浮大白,人间何处有朱炎。遥知睡起题诗际,燕语随风落画檐。

书闷二首 其二

明代 蓝仁

谗言投毒药,非罪触严刑。万里边沙白,孤魂暮草青。

倚门空怅望,主器尚零丁。天道关人事,谁分渭与泾。

谢云松寄惠青藤 其一

明代 蓝仁

仙药驱风力最灵,九华山里老藤青。三更花露调冰椀,一斗松醪倒石瓶。

博士传方消痼疾,衰容涉世保馀龄。更烦大笔重题品,续入神农本草经。

又简汝实祐吉席上诸公

明代 蓝仁

两处芳筵共一朝,病躯不动愧相招。已知博士推名饮,又说监河善醉谣。

冠弁巍峨容自肃,觥筹交错兴初饶。巷南巷北休辞远,绛蜡铜盘彻夜烧。

时事 其三

明代 蓝仁

列宿郎官位,严霜御史威。铨衡须有见,负乘乃无讥。

经术存公正,刑章折是非。地天交始泰,全欲慎先机。

春日 其二

明代 蓝仁

草木消冰雪,林园换岁时。病传方士剂,閒咏古人诗。

兄弟飘零恨,儿孙懒钝姿。一杯春日酒,无奈醒愁悲。

雨脚

明代 蓝仁

雨脚时时急,溪头日日浑。渔舟侵野市,虎迹遍荒村。

老去心空壮,忧来眼并昏。无生差近理,欲究梵王言。

阙雨寄上官鍊师

明代 蓝仁

七月三旬天不雨,两乡百里井无泉。连畦接畛枯将尽,铄石流金势可怜。

江上雷云虚作意,山中草木欲生烟。仙人不管蓬莱浅,深琐苍龙洞里眠。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