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署中读书

署中读书

明代 王慎中

雨散空堂静,褰帘微月初。古人聊取对,尘事自相疏。

曲几萤光映,残编蠹迹馀。不缘嫌簿领,饰律用经书。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参知笔峰宗兄将入京道出吾邑枉访林居赋此为别

明代 王慎中

已无迎送绝人群,犹复杖藜出候君。耳洗嫌因闻世事,头风喜得诵新文。

山中偃息惭龙卧,陌上差池惜雁分。莫怪临岐频怅望,有谁人肯访閒云。

山寺闻丘集斋下吏之报

明代 王慎中

汉柱峨冠吏,明廷簪笔臣。酬恩搴黼衮,抗疏逆龙鳞。

邹子拘幽日,贾生痛哭辰。小臣元触冒,天子自英神。

隆福寺与诸友人夜谈因雨假宿三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怜君避世者,习静碧云隈。遂有何颙兴,翻为孺子来。

谭经玉尘落,倚瑟锦弦开。夜深还说剑,急雨助悲哀。

塞下曲五首 其五

明代 王慎中

层冰千尺压崔嵬,万里寒阴冻不开。回乐风高终古在,但看征战几人回。

送梁宅之葬

明代 王慎中

寒郊暮雨湿,来送故人行。死生奄异域,歌笑不同情。

虚位将筵列,求神把酒倾。缟衣非结绶,白马为悲鸣。

柳聚车容设,蒿虞曲挽惊。重泉无返路,九地有佳城。

司马书犹在,中郎女未成。休论身后事,空有世间名。

此日金兰断,何时玉树荣。莫邪长閟矣,光气罢千星。

送康盘峰广西参议

明代 王慎中

握符制远分藩重,露冕临人列郡钦。节下州官多卉服,岁中牧贡有蛮金。

九疑晓望烟如画,八桂冬荣雪满林。铜柱标南犹奉朔,汉家雨露本来深。

东桥公既登衡山集所制作成帙名曰登衡小记远辱寄示时予适行部南康 ...

明代 王慎中

登高能作赋,大雅感予襟。气敌衡山峻,思涵楚水深。

览图乖往迹,讽咏发驰心。犹因庐阜对,稍缓四愁唫。

挽周迹山周以谏杖死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牵裾难动听,攀槛竟徂生。信是百年速,须知一死荣。

雨挥行路涕,风惨挽夫声。莫作逝川叹,能留不泯名。

生日自述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早脱风波难料迹,尚存沟壑未填身。朝昏赋芋怜狙辈,寥廓翔鸿笑弋人。

出户渐看栽柳大,行园最爱药苗新。欲知晚岁栖迟意,海上鸥群已可驯。

送诸子兴年兄由刑部郎中贬尉高明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李白当年号谪仙,西禦夜郎到日边。自古娥眉多贾妒,直须秀句与人传。

赴何实甫九日之招先期病作宿斋中漫题四首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平生涓滴不濡膺,也对青尊坐有情。莫道先生不爱酒,更无爱酒似先生。

送谢生诜辞亲应举

明代 王慎中

闽楚千馀里,归程草色通。乡人推射策,严父教移忠。

问绢亲闱里,题诗客路中。汉庭方爱少,去作一终童。

看青门画漫题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神搜物象雕从兔,手契心目镝应弦。吮墨含毫真画史,看君机用已诠禅。

皇帝察宗室子弟之贤孝者制为训辞以美之且以为教也而昆崙公以孝受 ...

明代 王慎中

有美称公姓,承华自本支。生身忘宠禄,愉色悦严慈。

乐备无声听,居防履险危。药嗤许子误,羹笑颖人推。

饮食温良善,晨昏居起宜。橘踰淮水熟,笋送雪林滋。

取器遵亲涤,缝衣学稚嬉。秉彝齐一介,受福冠诸姬。

褒诏天阍出,修文史笔摛。琅函周国耀,纶綍大梁垂。

伛偻循墙走,尊崇结阁贻。来旬叨佐岳,采诵庆宗仪。

信州登城楼

明代 王慎中

楼高身出地,稍见山川遥。飞鸟青天广,平芜白露凋。

孤云归满岫,千亩长秋苗。周览乘时暇,忻兹土俗饶。

游茆山赠两道士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厌世归心大洞天,玉皇按籍许为仙。身飞金策朝元去,手捧瑶篇拜阙旋。

白日鸡鸣霄汉里,古时杏拂羽幢边。自言弃迹方成道,枉诵从前内外篇。

题石氏世恩堂

明代 王慎中

汉朝宗孝谨,明代故家存。业有遗风旧,恩从得姓蕃。

裳衣陈寝室,乔木荫高门。孙子何多美,家传诗礼言。

病中漫述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颇得病中趣,未尝苦不堪。床头看卷熟,被上作书耽。

交息宁须请,禅忘忽已参。何日稍能起,门生拟舁篮。

得舍弟道原书欲来豫章久而未至

明代 王慎中

报书省我喜终朝,日日相望正寂寥。尺素翻疑鱼腹幻,寸心真惜雁行遥。

夜长绛蜡花空艳,秋色芳池草已凋。愁极欲将荆树植,连枝照室免萧条。

胡双华公以春兴高咏见示漫赋奉答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芳草萋萋着处生,风烟客里倍关情。高迹自看轩冕细,道心却向簿书精。

荒城过雨青春暮,画寝凝香白日清。最是玄晖多雅兴,窗含碧岫句偏成。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