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山中书情寄孙毅斋学士二首 其二

山中书情寄孙毅斋学士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本无高志谢嚣烦,拙疾居然近懒顽。将母且堪耕负郭,聚徒因懒访名山。

春来道侣看花至,日入家僮买药还。黄鹄摩天掀羽翮,白鸥江上意閒閒。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晓发南康

明代 王慎中

简书委陋躬,徂鞅戒侵旦。徒御带寒色,初鸡响空馆。

城鱼钥声开,郊隼旟彩散。明月稍低山,疏星犹在汉。

蝝息方自藏,栖禽亦未啭。因兹风物情,弥切劳生叹。

访顾东桥聂村山庄

明代 王慎中

先生躬学稼,鸡犬数家村。种树因山性,穿池得水源。

槿篱晴雨长,麦垄午风翻。四体不勤者,兹闻农圃言。

赠章心壶名医

明代 王慎中

年来多病交游简,半是名僧半是医。本访缁流参佛乘,忽逢国士话黄岐。

隔肤见胆神观异,刳腹浣肠法术奇。独赖值予未反走,此身料得尚堪为。

哭黄应初山人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举尊酬汝知何用,涓滴曾流地下无。星象还天仍是酒,姓名著谷定称愚。

解酲誓妇留今语,藏画誇神守故厨。返几桑扈真长已,双泪空垂杨子朱。

闻移官报至示舍弟道原

明代 王慎中

孱蒙自弱龄,幸禀严慈诲。束发通朝籍,辞亲千里外。

猥持小器资,不克大车载。好近为善名,频复多言悔。

求全易生毁,过涉因罹害。虎尾获安宁,鸡鸣兴怨艾。

浮云始悟轻,迟日深知爱。将乞簪笏投,归奉垂堂诫。

矢志未及伸,新恩来至再。金马忽奔投,九重羽檄逮。

渥哉宠命临,敢云稍懈怠。

病中黄制科明举招不赴赋谢兼柬张诸暨

明代 王慎中

故人怜寂寞,约我共襟期。兰席开玉树,桂醑泛金卮。

剡溪虚雪棹,凫舄阻云逵。颓卧幽斋里,春草长离思。

立秋日发南浦舟中作

明代 王慎中

火伏金当令,流光不肯居。天高爽气外,叶下凉风初。

山觌忻明秀,江行爱广虚。聊因文牍暇,稍复省篇书。

题石氏世恩堂

明代 王慎中

汉朝宗孝谨,明代故家存。业有遗风旧,恩从得姓蕃。

裳衣陈寝室,乔木荫高门。孙子何多美,家传诗礼言。

送陈司训奔丧还严州

明代 王慎中

摇摇心曲似旌悬,望市过城益黯然。力尽市趼行岭外,眼摧双涕洒江边。

猿啼于越千峰雨,星带严滩独夜船。旧日门人来卒业,经中应废蓼莪篇。

赠魏山人

明代 王慎中

人人道是郭先生,测陇穷攴到窈冥。流水去来无遁性,诸山向背尽分形。

手中青杖标千法,袖里囊金著一经。愿礼明师求片语,愚蒙何以假仙灵。

东桥公既登衡山集所制作成帙名曰登衡小记远辱寄示时予适行部南康 ...

明代 王慎中

登高能作赋,大雅感予襟。气敌衡山峻,思涵楚水深。

览图乖往迹,讽咏发驰心。犹因庐阜对,稍缓四愁唫。

闻沈青门游迹至泉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闻道新词三百首,燕赵传无一字讹。闽中久断人游迹,岭外今知子夜歌。

同顾雍里访刘函山郊行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东郊芳草色,一径引征舆。非为巡农务,咸言访隐居。

泉清新雨后,山媚早烟初。此意谁相会,惟应君与予。

访黄九潭太史留赠

明代 王慎中

问君胡在野,遗世自经营。一廛依水筑,百亩决泉耕。

移竹供鱼钓,栽梧待凤鸣。深源终不起,其奈此苍生。

题宪长窦公所藏张平山画

明代 王慎中

居然不出门,满目望岩峦。喷泉疑夏冷,茂草若冬温。

石罅树根裂,壑底湍流奔。飞云穷昏晓,依依在楹轩。

两翁形貌诡,御气而长存。不老惊世古,无言知道尊。

徒令好静者,入室思寻源。安知尺幅上,墨妙能使然。

凉州词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莽莽平沙雁不飞,马头谁复寄征衣。欲看春色惟凭柳,柳叶初青人已归。

寄钱洞泉以使事在岭南

明代 王慎中

輶轩更为远游轻,原隰光华阻使程。莫遣衣当犀瘴减,遥知句向蜃楼成。

閒探仙籍朱明洞,吊访图经赵尉城。共说交南多宝玉,饮冰心胆自孤清。

送药与青门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长卧绳床托满宫,病里风流亦不同。双双药杵月中落,并入经声绕碧空。

寿王閒斋

明代 王慎中

不好为官早乞身,翛然平世作閒人。林中筑室知山性,窗里焚香养谷神。

绛老六身推甲子,椿年千岁是秋春。清泉白石长无改,应与先生结德邻。

丘少泉卧病山中作诗见贻用韵奉答兼以候之

明代 王慎中

怜君卧病久,枕上过芳春。山色翻欺瘦,莺声总唤嗔。

鵩占休臆对,蛇壁易迷真。学取无生理,心中灭尽尘。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