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奉和经略使李公景仪古诗一首并呈参政石末公

奉和经略使李公景仪古诗一首并呈参政石末公

明代 陈镒

栝苍实小郡,居民守寒悭。食鲜乃钓水,茹美聊采山。

迩来遭丧乱,奔走不暂闲。萧条桑柘村,门巷生榛菅。

仰瞻使星临,宛若天开颜。仁风播清穆,英气摧雄奸。

勤劳奉王事,辙迹周尘寰。恩波总沾沛,下逮

诗人陈镒的古诗

次林彦文县尹韵送刘伯温都事抚安青田

明代 陈镒

三月江南草色新,随车零雨浥轻尘。绣衣奉命安民俗,玉斧扬威出使臣。

玄鹤划鸣云洞晓,青芝遍布石田春。太平气象今重见,老我甘为击壤人。

重游南山二老亭回望前朝大臣故冢

明代 陈镒

前朝文物已凋零,感慨重登二老亭。荒冢尚留翁仲守,百年松柏自青青。

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七首 其一

明代 陈镒

乱世艰难寄此身,暮年食蓼有馀辛。一春胜事成虚掷,空忆兰亭王右军。

次韵月明德经历游茅山冷泉涧

明代 陈镒

荦确山中径,徐行暂卸鞍。藓青粘屐冷,松翠滴衣单。

石窦留云湿,岩泉泻月寒。语来天已夕,归步向盘跚。

借漫兴一十五首 其十四

明代 陈镒

买得渔家一尺鱼,床头酒熟不须沽。三杯饮罢斜阳里,行看青山信杖扶。

和周内翰题紫虚宫韵

明代 陈镒

清溪紫谷绕琳宫,缥缈楼台在半空。人世几回经劫火,此山终古有露风。

斗坛露冷星华湿,丹井泉甘海脉通。试想蓬瀛无此处,云深岛树碧于葱。

莲城感事次韵

明代 陈镒

一自兵戈破栝州,豪华尽付水东流。惟闻夜雨新城柝,不见春风旧田楼。

负郭田荒青草合,依山冢废白杨愁。烟尘满眼何时静,尚说江淮战未休。

次韵道元上人远回

明代 陈镒

青青锡杖雪侵头,历遍名山始倦游。明月归来岩下寺,清风唫倚峡西楼。

羡师得道如文畅,老我栖身似许由。试和诗篇扣禅意,世间谁解悟浮休。

村景 其一

明代 陈镒

阴阴桑柘雨初晴,一片平田白水生。野老相逢无别事,共过深巷听鹂鹒。

次韵叶文范训导杂咏八首 其八 午溪新堰

明代 陈镒

开堰午溪上,百亩可灌之。长输不尽流,盖有源头为。

兴言百世计,生理始于兹。虽然藉地利,亦用人力施。

禾菽既沾泽,稍稍慰农私。园田久荒者,一旦皆见治。

虽营非我能,废兴乃其时。感君相问劳,为作新堰诗。

借漫兴一十五首 其六

明代 陈镒

溪头拟结野翁亭,更种溪傍万竹青。白发一尊聊自遣,夜深时看老人星。

夜宿道元上人房再次前韵

明代 陈镒

客至林房成一宿,忽闻寒雨落空庭。竹炉细火留馀煖,松户深云带晚扃。

井水应潮生石穴,洞霞成乳滴山屏。只缘景胜吟难就,坐对龛灯酒半醒。

赋林亭新霁二首 其一

明代 陈镒

潇洒林亭近翠微,雨馀斜日送清晖。茶香细细苍烟起,树影离离翠羽飞。

林下无人敲竹户,水边有客制荷衣。偶来坐石乘凉久,闲看高松野鹤归。

古诗二首 其一

明代 陈镒

深谷有幽兰,独抱林下姿。濯濯见贞性,不受蒿艾欺。

凄凉风露晨,花叶两葳蕤。孤洁羞自献,深晦乃若遗。

岂无采芳者,悠然寄所思。

奉和刘伯温员外漫兴诗韵并自述一十五首 其三

明代 陈镒

经年为客在王门,慨古论今道自尊。应念山中贫病叟,独寻黄独斸云根。

次韵题江山小景二扇面 其一

明代 陈镒

漠漠风烟溯碧流,荻花摇荡一江秋。渔舟遥系人家外,短笛数声生晚愁。

客中见菊

明代 陈镒

病骨惊寒欲授衣,年来身世更支离。菊花相见浑如旧,何事诗人鬓易衰。

舟中次友人韵

明代 陈镒

溪头日出晓风生,一片归帆促早程。极浦沙寒冰皓耀,远山云尽雪峥嵘。

君如杜甫犹羁旅,我似冯唐已老成。回首荒城城下路,青苔白骨易伤情。

友人移居再用前韵

明代 陈镒

故人移住碧云端,取次寻游兴未阑。地隔城埤沉戍鼓,山连湖水有渔竿。

石边芝草和云采,窗外松枝带雨看。客至尽堪供茗饮,古泓清浸玉泉寒。

次韵萧别驾秋怀四首并呈章参谋 其四

明代 陈镒

木叶萧萧下,哀蛩石上鸣。鬓毛衰易白,胸次郁难平。

听雨添乡思,看云识世情。沉吟多感慨,搔首立前荣。

陈镒

陈镒

陈镒(?—1456年),字有戒,江苏吴县人,永乐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任湖广、山东、浙江等地的副使,明英宗时期镇守陕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陕西的饥荒问题,后看到河南等地流民啸聚,建议派人前往抚恤,英宗同意后,但官员却没有施行,导致后来河南等地的叛乱。陈镒共三次镇守陕西,前后十余年,陕人很爱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陈镒回朝廷,老百姓总是挡道拥车而泣。他回来时,则欢迎的人群数百里不绝。他之得军民之心,前后镇守陕西的无人可及。景泰四年(1453年)因病致仕。景泰七年(1456年),陈镒去世,获赠太保,谥僖敏。 ► 28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