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升
秋光枫叶动,星转客帆孤。况复秋水至,安知秋夜徂。
牛渚袁宏月,鸱夷范蠡湖。裴褢无所似,空作水中凫。
感秋四十首 其十九
开府方夫子,当年骨鲠臣。西人瞻节钺,南纪惜经纶。
是日敷天泪,遥摧报主身。只今知己感,往事总伤神。
吴门旅兴
浪迹吴门且暂休,几多抛掷几多收。百金未买不龟手,一石尚看能点头。
断简故开眢井匣,寒梅新照面山楼。木人独入丛花国,誇尽王孙春草游。
邺中
漳河流尽故宫尘,霸气如从马首新。东汉缀旒因有国,西园飞盖若无人。
风悲古冢啼山鸟,日射寒塘散渚蘋。孤客吟边不知暝,建安年后有良辰。
走笔因柬止言澹归二上人
郁郁谁能滞此乡,飞鹑走狗共津梁。钩辀笑客行不得,灵寿扶吾当自强。
句漏洞中期葛令,扶摇枝上过云将。寄声白足同心侣,古月明灯何处堂。
题中洲水楼
高楼矗矗起方塘,跨作飞桥宛转长。虽有荆州楼可赋,秦川元是仲宣乡。
金陵 其二
往日南京事,閒时共尔论。江来千万派,城启十三门。
剑佩留勋府,戎衣在寝园。兴亡看六代,何必远伤魂。
偶成书壁
拱手仙城谢故庐,挨身来卜佛山居。开门或有新朋至,编户还将旧秩书。
杂遝商船分水路,轰腾神火走雷车。傥然现出毗耶室,何似乌衣洒扫初。
续成语四首 其四
平流鼓怒浪,静树振惊飙。渺哉风动人,美恶殊相摇。
枢机在言行,天地遐不遥。子綦隐南郭,三籁日萧条。
寄赠泰和萧子
名家最是萧居士,往往名山衲子称。压卷爱摹螭钮玺,包经多剪鹄文绫。
千奴收橘供徭役,五老登峰作近朋。世好不曾逢道貌,自来文体识庐陵。
客长兴时京口李司直自卞山买舟相寻
浮萍各自飘,折简不烦招。知有五千字,来从丁卯桥。
埋名已东郭,访古尚南朝。想借天人供,禅房慰寂寥。
拟高常侍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都亭风拂柳丝长,握手怜君谪两乡。三峡建瓴奔滟滪,九疑如黛望潇湘。
清江雁落裁巴字,绝巘猿啼湿楚裳。圣主恩深霄汉上,忍令双鹄久摧藏。
中秋夜集詹竹殹宅
不知秋骨渐棱棱,月白闻招带病承。浸地一庭清上酒,凉天四角白垂灯。
衣单怕倚禁霜树,坐缺思添住岳僧。重把閒心看童子,累花为塔细分层。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七 从军乐
南征忘苦辛,百万出咸秦。破竹看崩角,分茅掩沸唇。
箭穿无石虎,车载有金人。遂使光天下,皆称率土臣。
虎贲将军
不谓丹心热欲焚,星光炯炯烛黄云。从来草泽堪龙见,转忆花田葬虎贲。
去垒燕犹飞旧社,交锋人亦拜高坟。秦家督责田横在,未必韩彭独策勋。
寄林潜颖
往岁龙山曲,寻君穿菊丛。今朝渔浦上,忆别对江枫。
四海怀知己,千秋怯伏戎。一从裘马敝,栖息几人同。
甘露庵访姚文初
晶晶甘露滴祇树,君向此中长乐饥。纸帐日高眠起后,茶铛火绝籍寻时。
先人交籍惟增感,近日科名总不知。我亦禅门办归宿,虎丘云极岭南陲。
送某还义乌营母太夫人葬
何事登堂慰伯俞,空闱一拜旧罗襦。白杨风急吹萱草,鸿雁天寒泣孝乌。
玉帐珥貂身暂远,瑶台遗蜕手亲扶。祥芝定发金华岭,雪遍梅花隐绛趺。
四失诗和徐文长韵 其三 失貂
潦倒风尘须发黄,生涯归问五仙羊。秺侯七叶还西汉,季子千金灰洛阳。
火鼠不灰凭造化,青蚨无种信空囊。美人几有襜褕赠,大醉吟诗雪到床。
寄许清漳
诗心不滓骨尤清,小许公呼作小名。繁弱挽将才更健,駏驉骑著得还成。
酣歌要得姬人赏,朗咏常教俗客惊。暂返僻村谁可语,绕园思迸豆花生。
初返故园
昨上归舟寻水云,故园閒旷使情欣。无穷月色坐皆见,不断花香行即闻。
五亩宅边敦素业,三层阁上蓄奇文。梁间燕子似相识,飞下小塘衔嫩芹。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诏拟初唐应制
张山歌
游峡山
感秋四十首 其九
入黄山谒檗庵和尚 其二
宫人入道
和邝湛若苍梧访太真绿珠遗迹
自五羊至河源得二十绝句
寄潘子
寄徐巨海
客赠昭明文选玉台新咏二书山中循览率尔成诗
城中答王东村家元孝送归中洲草堂之作兼示二三同志
倡妇思
感遇十八首 其十八
祀何仙姑乐章 其二 送神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十 难忘曲
送旷圆大师结夏罗浮次见赠韵
后白燕
感遇十八首 其二
宿朱吉人莲花庄是赵松雪故居
张友鸿司李招饮竹深书屋王衡之工部适自白下至
赋得明月照积雪
礼诵后作寄道侣
立春日社集学小庾体限韵
遥题药地禅师青原新得瀑泉 其四
谢伯子户部自香山见过
绿茉莉
五月黎梅萼刺史斋中纳凉
又续锁柳沈灯引
家兄云淙落成 其二
石埭昭明太子庙
失题 其五
佛日东游答欧奏孚陈皖公
宿城西与麦盛际
赠屈贲士仪部
岭南牡丹
梦兄文忠
大历琴
自五羊至河源得二十绝句 其五
谒南海神庙
寄黄季恒
感秋四十首 其十六
思旧诗 其七
古结交行
失题 其三
感遇十八首 其十六
丰湖 其四
感秋四十首 其十四
增葺居室
感遇十八首 其一
与药亭夜话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四
潘菶伯善弹琵琶比且废置聊此戏之
感秋四十首 其十
菩提树
感遇十八首 其六
口号讯黄公
代赠效李义山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