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升
浪迹吴门且暂休,几多抛掷几多收。百金未买不龟手,一石尚看能点头。
断简故开眢井匣,寒梅新照面山楼。木人独入丛花国,誇尽王孙春草游。
伤歌四首 其三
青蝇青蝇白璧玷,投畀豺虎非所厌,入门各媚三妇艳。
迷阳迷阳伤吾行,渡河渡河为公念。
喜翁山道人归自辽阳作
芙蓉南浦开,开士玉关回。万里辽城鹤,仍栖朝汉台。
久游生古貌,相对出新裁。处处兰荃意,楚魂吟自哀。
池阳道中寄怀梁药亭
高梧窗远尚闻吟,不隔秋空迥隔林。楼古试搜文选体,寺凉堪礼大悲心。
定因客住频修馆,可赖官遗得赎琴。恒说齐云山窈窕,峰峰输尔尽情吟。
南侍御谪藩幕至粤赋赠
参军天子命,谪宦越王城。幕下皆言屈,朝端有直声。
霏微刘苑月,寥落楚江蘅。早入陈时事,南中未息兵。
五子咏 其一 朱王孙仲韶 统
王孙耽历学,要妙岂汝泄。一游忽思归,得微合明哲。
索我先辈书,蒿庐用编缀。宝君梅花笔,至今香不灭。
寄黄季恒
秋江枫落雁声繁,去岁同君深夜论。醉倚蠛蠓浮北极,梦惊胡蝶化南园。
临文每叹风云事,作赋能忘笔札恩。不见柴桑故人久,几回烟水限桃源。
自五羊至河源得二十绝句
帐借江风盖借云,离情倚剑帖龙文。楼船更倩戈船护,初学乘槎谒圣君。
重入庐山归宗寺受天和尚戒答西堂角公见赠之作用韵
钵饭馀香著一身,竹房宜贮客囊贫。诗篇或许超名辈,道行多惭让别人。
石窦纳风泉响细,金轮承日塔光新。归宗旧地归心属,一见同门即甚亲。
玄墓山探梅
寒浦入轻舟,春山引孤策。烟开见飞鸟,雪澹无行迹。
仄径援山臂,高根逗泉脉。旁临邓尉卑,回望阊门窄。
日照寺微绀,湖涵梅尽白。诸天恣花供,大地成香席。
石壁张丹青,茶山啜云液。悠然遂终日,归路思弥绎。
哭容舍人
潜颖趋陵苕,春秋欻崇朝。英年遵凤池,凤池悽泬寥。
环海既尘转,洪炉使金销。美人减膏沐,冥思寤华宵。
宵华宵已冥,魂兮为难招。重闱黯不处,天路空遥遥。
何以致子哀,涕泗霏寒潮。
示美斯侄
萧然无旧业,亦可赋新诗。燕筑座间击,奚囊杖后随。
云霄劳梦想,湖海引心期。不见寒梅树,繁花雪满枝。
赠华林监院电公
来城常作客,向寺即如家。佛子住才去,閒房飞供花。
江秋欣见苇,野暮厌闻笳。忆得前相送,云山各靡涯。
续成语四首 其四
平流鼓怒浪,静树振惊飙。渺哉风动人,美恶殊相摇。
枢机在言行,天地遐不遥。子綦隐南郭,三籁日萧条。
游峡山
轩辕二帝子,弄笛开禺阳。江岸扁舟客,闻钟到上方。
仙灵今阒寂,云水空青苍。欲遣愁心去,猿声岭外长。
寄谭公子
南游无赠橐,君本是南金。自别过穷腊,相思作会吟。
吟清卧薪骨,文细浣纱心。草屋稽山上,悬知春又深。
水楼晓起寄邝无傲
楼头高卧此劳生,春倦浑如罢力耕。百舌叫乾朝雨至,虾蟆跳出拭塘清。
纱巾拂拭何曾戴,竹杖摩挲却少行。有约西江先听取,贩鱼船踏水车声。
思旧诗 其二
挟策贵能共,诵读相与研。崇情排末流,蕴志慕古先。
揣摩慎双爵,亦已绝韦编。赋心合綦组,丽则俦扬班。
气越千亩根,思漂百丈泉。
白发三首 其三
妾有盘龙镜,为君照白发。照发复照须,繁霜不可遏。
染之不尽黔,拔去还复发。天运既如此,恶之殊非达。
妾发长至地,甘为老奴悦。愿君崇明德,毋事此微屑。
囊须在船中,士龙笑欲没。
感秋四十首 其十一
昔我居环堵,江村远甲兵。池风鱼沫出,林雨竹根萌。
天阔看无尽,窗虚梦不惊。全无近市宅,唯此故园情。
潘菶伯善弹琵琶比且废置聊此戏之
回窗无语堕风花,玉匣纤尘闭月华。已识琵琶流怨久,何须今日怨琵琶。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陶钜标行人见讯却寄陶有旧欢故调之
宿朱吉人莲花庄是赵松雪故居
丰湖 其二
宫人入道
入黄山谒檗庵和尚 其二
柳波曲 其一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二 台岭
四时诗
将归九江村旧居先寄亲旧
寄徐巨海
思旧诗 其一
咏尾生
附集王辋川句
落落
春日山居即事
题中洲水楼
感遇十八首 其八
题故园龙眼树
客中咏二高士f 其二 南州徐孺子
卜筑
陵阳江馆送韦寅东访漆夫村居
寄怀祖心禅师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二 关山月
用齐梁体作唐律
赠薛剑公
秋江夜汎
鼻天子墓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二
城中答王东村家元孝送归中洲草堂之作兼示二三同志
循州车世之来江村度岁而还比以诗见寄答此兼讯叶姚诸子
寄罗浮古鍊师
次韵寄答某
客中咏二高士f 其一 吴门梁伯鸾
既作前诗因阅袁公安即事起语云个是春江旧舞楼海棠花下小梁州爱其 ...
龙川
别诗 其二
罗浮胡蝶歌送屈翁山之金陵同梁芝五陈元孝席上赋
谒伏波将军祠
倡妇思
怀一灵上人塞上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五
和恼公
与药亭夜话
七夕过李琬若希素兄弟斋中时有谈禄命者
光孝寺铁塔
感遇十八首 其十八
村居寄友人
往还岭上皆值佛日
金陵 其一
寄赠泰和萧子
题詹明府碧纱书厨
辛丑拜墓作 其二
甲辰小除夕作
秋钓
送李乔令北游兼寄程周量
素馨鹦鹉 其一
张友鸿司李招饮竹深书屋王衡之工部适自白下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