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年少不懂柳宗元,读懂《江雪》已中年

年少不懂柳宗元,读懂《江雪》已中年

  

  “该上路了。”

  公元805年秋,一个中年男子坐着马车,缓缓行驶在南下的官道上。

  他的脸上有些许凄苦之色,孤独的背影被一个巨大的影子覆盖,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长安。

  10年前,他独自走进长安,以弱冠之岁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万人海选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

  10年后,人到而立,亦如当初孤身来到长安,这一次仍是踽踽独行,寂静离场。

  三十岁之前他是万人追捧的人生赢家,三十岁之后他是漂泊半生的孤独浪子。

  他是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人到中年,他给自己写下四个大字,千万孤独。

  


  柳宗元出身于河东柳氏,这是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名门望族,但是到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家境已逐渐败落。

  “五、六世以来,无为朝士者。”

  曾经的辉煌让柳宗元荣耀加身,可同样也让他背负起沉重的负担。

  尤其是父亲亡故,步入中年以后,作为家中名望最高的长子,让他更加明白什么叫做,有一种孤单,只能一个人扛。

  中年男人,是父亲、是儿子、是丈夫……身份的不断叠加,属于个人的部分被无限挤压,更别提柳宗元年少成名,早早地肩负起一整个家族的责任和期望。

  所以在这个阶段,他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事业上,这不仅是要证明自己,也是为了获取生命中的一丝安全感,好让自己能够稍微卸下一点生活的重担。

  但天有不测风云,公元805年,刚刚上位没多久,赏识柳宗元的唐顺宗因病被迫退位。

  柳宗元所属的革新派在权力斗争中败北,刚刚而立之年获得大展拳脚的机会,一夕之间又灰飞烟灭。

  


  人到中年,事业崩塌,理想破灭,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但是更让柳宗元痛苦的是,因为他的戴罪之身,族人受到池鱼之殃,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唐朝,显然是无法轻易抹去的污点。

  于是,他从家族的“明日之星”转瞬间变成了“丧门之星”。

  面对亲人的抱怨和责难,他默默写下这样一段话:

  “宗元不谨先君之教,以陷大祸,幸而缓于死……罪恶益大,世无所容。”

  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自言“性又倨野,不能摧折”的年轻人,在走向中年的过程中,褪去了所有的锋芒。

  人到中年,你能够为所有人活,却很难活出自我。

  你会发现,你的委屈需要自己消化,你的故事不用逢人就讲,真正理解你的没有几个。

  你只能选择打碎牙齿咽进肚里,独自面对命运安排下的一切苦难。

  罢官,好的;贬谪,就走。

  这就是柳宗元当年的选择,只要一息尚存,不连累家族就好。

  有人说中年人的孤独,自带一种坚忍不拔的属性。

  可如果不是无人依靠,谁愿意去选择一个人的坚守。

  正如《请回答1988》中的那句经典台词:

  “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着大人们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担。大人们,也会疼。”

  


  人到中年,除了事业,柳宗元的人生还有一段抹不去的遗憾。

  盛年之时,发妻杨氏难产而死,曾经竹马绕青梅两小无猜,曾经共居陋室里举案齐眉。

  她陪着他走过了年轻时奋斗的时光,却没能分享他人生的半点辉煌。

  在其所作的《亡妻弘农杨氏志》中,他无限追思着妻子的贤良淑德、温柔体贴,并且立下“之死同穴,归此室兮”的誓言。

  以至妻子去世多年,他依然不娶。

  有人说柳宗元作为一个“犯官”,身上的枷锁太重,但是你别忘了妻子去世之后,他也曾一度位极人臣,再加上柳氏一族的名望,想要嫁给他的人恐怕早就踏破了柳家的门槛。

  再婚,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也许就是一个人在爱情里,最孤独的模样吧。

  人到中年,体会过爱情的美好,可以忍受失去,却很难再遇见一个让自己刻骨铭心的人了。

  不过,人生即使有太多不如意,但是生活还要继续。

  “家缺主妇,身迁万里。茕茕孤立,未有子息。”

  那一年母亲亡故,承欢膝下唯一的幼女也因病离世,他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人到中年,身边没有一个嘘寒问暖的人,在旁人看来你的人生一定挺失败的吧?

  更别说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传宗接代”的责任,至今仍然是很多人的桎梏。

  即便柳宗元无心再娶,他的族人也开始帮他张罗着“续弦纳妾”。

  最终,柳宗元选择了妥协,陪她度过余生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女子。

  人们常说,陪你走到最后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那个人,而是恰好合适的那个人。

  中年人的情感大多被世俗的生活覆盖上厚厚的青苔,激情未必全部消亡,但是已经不像年少时那样轻易绽放。

  想必再婚的那个夜晚,柳宗元也只是在心底暗自发出一声叹息:

  算了吧,红颜知己,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不过是一场奢望。

  中年人看上去成熟稳重,无坚不摧,可又有谁细心观察过他们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作家简·爱说:

  “中年之后,慢慢懂得,人生有些遇见,沧桑了岁月,徒留一声叹息。如烟花,一刻的璀璨后,剩下漫长沉寂。

  委屈了自己顺应了他人,合了自己的心意又有太多割舍不下,中年人的孤苦大概就在于此,求不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面对自己的真实感情,中年人最大的孤独不是爱而不得,而是明明知道什么是爱,却不得不在现实面前选择了自我掩埋。

  


  公元815年,43岁的柳宗元奉诏返回长安,他本以为即便不能恢复高官厚禄,但是能和年轻时候相交的那些知交好友们再度共事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但没想到等待他的又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权力斗争,还未站稳脚跟,无端端又被打发到遥远的柳州(今广西)。

  这一去可不比永州,远离中原,那些本来还能够偶尔往来的朋友再难碰面不说,又因为这一次的政治风波导致四海飘零,尤其是知己刘禹锡更要远赴播州(今贵州)。

  有些再见,是再也不见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回他好歹落了个地方首长,再也不用过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了。

  由于是一方大员,人们也不用像之前一样,因为“负罪之身”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他的身边也渐渐恢复了一些人气。

  但是,此时的柳宗元却更加孤独。

  和那些奋力钻营功名利禄的人不同,柳宗元更想实现的是自己的政治抱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而身边的热闹,大抵只是一些蝇营狗苟之辈的喧嚣与聒噪。

  曾经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已经离散,他不愿与这些“新朋友”为伍,可身后还有一大家子等着他去维系生活,尤其是续弦之后,他还育有二子二女。

  人到中年,一边渴望着高山流水,一边又不得不面对柴米油盐。

  中年不再像青年时热血单纯、毫无保留,更多的是出于现实和利益的考量。

  有些人你不想结交,却不得不笑脸逢迎;有些事你不想去做,却不得不勉力而为。

  如果说一个人的孤独可以是一种选择,那么一群人的孤独,就是中年人最大的无奈了。

  


  公元819年,年仅47岁的柳宗元病逝柳州。

  而在遥远的京师,唐宪宗刚刚颁布下大赦天下的诏令,可终此一生,柳宗元再也无法回到那个让他激情燃烧过的盛世长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被称为史上最孤独的小诗的《江雪》,成了柳宗元人到中年最真实的写照:

  人生纵有万千姿态,唯中年得千万孤独。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人到中年,谁还会包容你的任性、理解你的辛酸?

  一个又一个睁开眼的夜里,剩下也许只有孤独相伴。

  “愿有人与你立黄昏,愿有人问你粥可温。”

  在这世间,最是简单,也是最难。

  有一种孤独,叫做人到中年。

  他们也许平凡,但是却拥有超越普通人的坚强,他们怀揣着一腔孤勇,披荆斩棘,只为给爱的人打造一个避风港。

  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中年人,给他一个拥抱吧,孤独的人很容易满足,也许就是这一点点温暖。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岭南江行

唐代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龟背戏

唐代 柳宗元

长安新技出宫掖,喧喧初遍王侯宅。玉盘滴沥黄金钱,
皎如文龟丽秋天。八方定位开神卦,六甲离离齐上下。
投变转动玄机卑,星流霞破相参差。四分五裂势未已,
出无入有谁能知。乍惊散漫无处所,须臾罗列已如故。
徒言万事有盈虚,终朝一掷知胜负。修门象棋不复贵,
魏宫妆奁世所弃。岂如瑞质耀奇文,愿持千岁寿吾君。
庙堂巾笥非余慕,钱刀儿女徒纷纷。

南中荣橘柚

唐代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愚溪对

唐代 柳宗元

  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居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闽有水,生毒雾厉气,中之者,温屯沤泄,藏石走濑,连舻糜解;有鱼焉,锯齿锋尾面兽蹄。是食人,必断而跃之,乃仰噬焉,故其名曰恶溪。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后止,故其名曰弱水。秦有水,掎汩泥淖,挠混沙砾,视之分寸,眙若睨壁,浅深险易,昧昧不觌。乃合泾渭,以自漳秽迹,故其名曰浊泾。雍之西有水,幽险若漆,不知其所出,故其名曰黑水。夫恶、弱,六极也。浊,黑,贱名也。彼得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今予甚清且美,为子所喜,而又功可以及圃畦,力可以载方舟,朝夕者济焉。子幸择而居予,而辱以无实之名以为愚,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

  柳子对曰:“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得避是名耶!且汝不见贪泉乎?有饮而南者,见交趾宝货之多,光溢于目,思以两手攫而怀之,岂泉之实耶?过而往贪焉犹以为名,今汝独招愚者居焉,久留而不去,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夫明王之时,智者用,愚者伏。用者宜迩,伏者宜远。今汝之托也,远王都三千余里,侧僻回隐,蒸郁之与曹,螺蚌之与居,唯触罪摈辱、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闯闯以守汝。汝欲为智乎?胡不呼今之聪明、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以生育天下者,使一经于汝,而唯我独处?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是则汝之实也。当汝为愚而犹以为诬,宁有说耶?”

  曰:“是则然矣,敢问子之愚何如而可以及我?”

  柳子曰:“汝欲穷我之愚说耶?虽极汝之所往,不足以申吾喙;涸汝之所流,不足以濡吾翰。姑示子其略:吾茫洋乎无知。冰雪之交,众裘我絺;溽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吾荡而趋,不知太行之异于九衢,以败吾车;吾放而游,不知吕梁之异乎安流,以没吾舟。吾足蹈坎井,头抵木石,冲冒榛棘,僵仆虺蜴,而不知怵惕。何丧何得?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

  于是溪神沉思而叹曰:“嘻!有余矣,是及我也。”因俯而羞,仰而吁,涕泣交流,举手而辞。一晦一明,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

段太尉逸事状

唐代 柳宗元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唐代 柳宗元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