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宗元:世界吻我以痛,何必报之以歌?!

柳宗元:世界吻我以痛,何必报之以歌?!

  柳宗元似乎一辈子都在犯“二”:认识了2个把他带到“天堂”又连累他走向“地狱”的姓王的人;遇到2个对他有着重大影响的皇帝,交了2个很“二”的朋友;遭到2次痛彻心扉的贬谪……

  大唐诗坛最荣耀的世家出身,有他;大唐文坛最出名的革新运动,也有他。唐宋八大家,有他;韩柳、刘柳、王孟韦柳,他永远是最后的那一个。但当我们谈起那个轰轰烈烈的大唐诗坛,清清冷冷的柳宗元却似乎总是格格不入,并不招人喜欢。

  但谁不想过潇洒的生活?面对磨难的时候,柳宗元也很想故作轻松地甩一甩头,淡定地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但他真的能做到吗?

  大历八年(773),长安,“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十年。

  别看唐朝经历了这场战乱后已经由盛转衰,那还只是“转”, 还没有真正地“衰”,长安依旧是 8 世纪全世界最繁华、最富庶的国际大都市。

  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到处都是来这里追求梦想的人,也有人举家从外地迁到这里,在长安安家落户,随便拿一块砖头一扔,没准儿就能砸着一个贵族。

  砖头现在扔到了一户看似普通的姓柳的官宦人家,他们家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儿。此时没人会知道,这个小男孩长大后会用他的笔搅动整个文坛,他会成为一个写大量山水游记的人,一个把寓言故事发展完善的人,整个中国文学史永远也不可能绕开的一个人。

  他,就是柳宗元。

  从小,父母就告诉他,他们是河东人(今山西运城永济市)。

  河东有三大姓,柳、薛、裴。

  他们祖上,非常有名的一个人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还有一个,是唐高宗李治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柳家最风光的时代就是王皇后的时代,那时他们家同时在尚书省任职的就达二十三人之多。可是,随着武则天的上位,王皇后一人败落,全家遭殃。

  武则天对王皇后的所有亲戚朋友都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打击迫害,从此,“炙手可热势绝伦”的柳家一蹶不振。

  尽管柳宗元从来没有回过老家,可是他对那个承载了他们家族辉煌时代的地方充满了向往。

  他愿意大家称呼他为“柳河东”。

  


  柳宗元是个既懂事聪明又早熟的孩子,他从小就有两个愿望:一是让柳家重新辉煌,二是让柳家人丁兴旺。

  这两个愿望对于柳宗元而言,实现起来似乎不那么困难。十三岁的他替一个高级官员为朝廷写过一封祝贺打胜仗的信;二十一岁时,他就在高难度的科举考试中考上了进士;二十五岁,他通过了高淘汰率的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之后,他从皇家图书馆校对管理员(集贤殿书院正字)到长安下辖的蓝田做公安局局长(蓝田县尉),然后做到国家监察部的高级公务员助理(监察御史里行),一直到文化部兼教育部的高级公务员(礼部员外郎)。柳宗元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此时才三十二岁。其间,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去世需要守丧三年,柳宗元不到三十岁就能完成从普通读书郎到中央级别官员的华丽转身。而这时,他已经娶了当时文化名人杨凭的女儿,夫妻恩爱和谐,仕途节节高升,他人生的愿望很快就可以实现。就在此时,美好的世界用炽热而痛苦的嘴唇吻了他一下。

  二十一岁考进士的时候,柳宗元遇到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朋友——比他大一岁的刘禹锡。柳宗元很喜欢这个朋友,虽然这个家伙有点儿“二”,但是他就像火热的夏天,而自己则是沉郁的秋天。刘禹锡把他介绍给了太子李诵的侍读王叔文及王伾。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病逝,太子李诵即位,他就是唐朝第十位皇帝唐顺宗。唐顺宗一当上皇帝就重用王叔文和王伾,发动了“永贞革新”。他们废除苛捐杂税,罢免贪官污吏,召回被贬忠臣,废除扰民害民的“宫市”,还将上千名宫女放出皇宫,让她们自由选择生活。当时的老百姓拍手叫好,欢呼大喜。但是,革新只进行了八个月就失败了。顺宗被迫让位。王叔文贬官后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先后被贬官到很远的地方做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现在,“二王”已经“卒”了,一个皇帝马上要“崩”了,另一个皇帝唐宪宗李纯登场了。他当上皇帝以后,也大刀阔斧地改革,但是,他就是不用有理想、有才能的刘禹锡和柳宗元。他还宣布,无论什么时候大赦天下,“八司马”在他面前就只有八个字:永不赦免,永不录用!因为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议论立储问题的《六逆论》,触痛了唐宪宗的神经。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政治上头脑简单的柳宗元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朝廷就下诏书让他卷铺盖卷走人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路要走多久?八个月。长安就是他的天堂,永州(今湖南永州)就是他的地狱。来到永州之后,他一直在反省自己,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国,反而落得个这样的下场?还是太一帆风顺了啊!年轻时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如果没有人引路,做大事时很容易栽大跟头。结果,他还在这里孜孜不倦地找自身原因呢,他那个朋友刘禹锡,此时正没心没肺地在偏远的朗州(今湖南常德)高声为秋天唱赞歌: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大家都说秋天容易悲伤,我咋看不出来哩?我就是觉得秋天好,比春天还好!我一看到万里晴空,一只鹤凌空飞起,我就特别想作诗!

  


  柳宗元看了朋友托人捎给自己的这首诗,心情开朗了一些,他能想象到刘禹锡手背在身后吟诗的样子,他的表情一定是:

  世界以痛吻我,我非要大唱反调!柳宗元也很想大声唱歌,于是,他约了几个朋友陪他一起游玩,他们来到了城郊的小石潭。这里真美呀,水声叮咚,如鸣佩环,尤其是那水中游动的鱼,好像在和游人逗乐,真有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可是他就是唱不出来,你看那四周:“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唉,这地方也太凄凉了,不行,不能待了,得赶紧回去。

  回去以后心情好了吗?没有。他把这件事记下来,就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他游遍了永州的美景,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可是他依然无法高歌。看到附近的那条冉溪,他给改名叫“愚溪”,为什么呢?因为我就是太愚蠢了,才会犯那么愚蠢的错误,才会被贬官到这里来,你跟着我这个愚蠢的人在一起,不叫“愚溪”叫什么?还有那座小丘,改名愚丘!那眼泉水,改名愚泉!那条小沟,改名愚沟!

  有时候,一念起,天堂未必就是天堂;一念落,地狱也未必就是地狱。此时的柳宗元固执地认为,永州就是地狱,他不知道,他在这地狱中将要度过难熬的十年。十年啊,母亲病逝,女儿夭折,家中失火,柳宗元可谓是家破人亡,他才三十多岁就浑身是病,记忆力也严重衰退。即便如此,柳宗元依旧在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依旧处处为他人着想。小时候,为他人着想是一个大大的泡泡,光宗耀祖,封妻荫子。长大后,为他人着想是一道长长的彩虹,改革弊政,中兴大唐。而现在,为他人着想是一声幽幽的叹息,繁衍后代,延续香火。他的妻子难产死后,他一生没有再娶,他们夫妻感情甚笃,他觉得再娶对不起妻子,也对不起把自己当儿子一样对待的老丈人。可是他又不能没有后代,他做梦都能梦到他们家的墓园无人看守,上面长满了杂草,而那些牛啊羊啊,在墓园里践踏,他怎么对得起长眠于地下的先人呢?在唐朝,贵族是不允许和普通百姓通婚的。可是,这不尴不尬的贵族身份,有什么用?为了不让柳家绝后,他先后和两位身份低微的女子同居过。第一位为她留下一个女儿,那个十岁的女孩儿跟随他到永州没多久就夭折了,第二位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柳宗元觉得没有给她们任何名分。对不起她们,就写文章很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

  


  除了这些,他还要为这里的老百姓着想。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实权,但毕竟还是永州司马。永州看着风景很美吧?池塘遍布,荷叶田田,其实里面不是虫子就是毒蛇。柳宗元看到一个姓蒋的捕蛇人,非常诧异,这些毒蛇别说去捕它们,平常躲都躲不及啊!可是蒋氏告诉他,毒蛇虽毒,但它可以治很多病,可以拿这个来抵税。所以尽管自己的祖父、父亲都是被毒死的,他仍然选择留在这里,至少他比那些为了躲避赋税,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邻居还好一些。柳宗元忍不住悲叹: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是的,我没有权力,我不受重用,我现在沦落到只能考虑传宗接代的事了,可是我还是要发出我的声音,希望朝廷能够听到,这样,我才能对得起我的良心。

  世界以痛吻我,我还是要报之以歌吧?

  结果他收到了一位朋友的信,那位朋友说:

  如果世界以痛吻你,你一定要嗷嗷叫!

  他终于要出场了,那个比刘禹锡更“二”的朋友。

  说他是朋友,那是因为他和柳宗元在文学上很有共同语言。他俩都很反对现在的文风,骈文过分讲究形式美了,你看那先秦散文,才是真正的以内容取胜。于是,他们提倡“古文运动”并亲自实践,不承想,一不小心开创了一个文学新时代,他们比肩而列“唐宋八大家”。这个朋友,就是——韩愈。那时,他们两个还有刘禹锡,都在礼部做员外郎,平时聊聊诗歌、文章什么的,非常愉快。可是,忽然有一天,韩愈被贬官到了遥远的阳山(今广东阳山),韩愈就开始怀疑他俩。他们政见不同,韩愈最讨厌王叔文,觉得这个人就是靠耍阴谋上位的小人。他怀疑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把他对王叔文有偏见的话传了出去,以至于皇帝找了个碴儿,把他贬走了。要是别人,绝不会把这种猜疑说出来,有可能将来找个机会狠狠地报复一下。可是韩愈,他才不,他不仅说,还把心里的猜疑写成诗,送给刘、柳二位。当刘禹锡和柳宗元看到那句“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雠”,都气乐了,这世上怎么还会有这么逗的人?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韩愈的座右铭本来就是四个字:不平则鸣。

  


  韩愈的人生轨迹,和柳宗元正好是相反的。此时的韩愈,正在京城施展手脚,准备实现他的人生抱负。可是,现在他忽然给柳宗元寄来一首诗,表示自己交错了朋友,把柳宗元责备了一番。

  柳宗元是何等聪明之人,岂能看不出韩愈激发他好好生活下去的苦心!一帆风顺时的祝福不过是锦上添花,而身处逆境时,哪怕是一声关切的责骂,都是雪中送炭,令人备感温暖。好吧,韩愈,你不是会嗷嗷叫吗,你不是会拿动物开涮吗?一会儿说你是千里马不受伯乐赏识了,一会儿又说你是搁浅在水坑里的龙了,你以为我不会叫吗?柳宗元一口气写了几篇寓言故事,大家争相传阅,都说柳宗元不愧是大师,这下那些贪官污吏可被讽刺得抬不起来头了吧?柳宗元没有表态,他说,我只讲故事。韩愈明白,柳宗元的故事是讲给别人听的,可是他自己,还是深陷在自责中无法自拔。是啊,你说贵州的那头驴技穷了,只知道虚张声势,是讽刺那些浮夸的没有什么本事的官员。可是你知道吗?那头驴明明就是柳宗元自己啊,当初如果不是那么爱显摆,被敌人抓住弱点,还会是今天的下场吗?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黔之驴》)

  还有那只麋鹿,最傻,连谁是敌人、谁是朋友都分不清,你说它被狼狗吃掉亏不亏?一点儿都不亏!(《临江之麋》)还有那晕头晕脑的永某氏之鼠,不就是王叔文和王伾干的事吗?仗着自己受皇上宠信,居然开始收受贿赂了,这是干事业的人该做的事吗?最后死了怪谁呢?(《永某氏之鼠》)韩愈在心里默默地叹息,柳宗元如果仅仅是讽刺那些贪官,绝不会为他写的这三篇寓言取名为“三戒”,因为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他知道,柳宗元的重点在于前两个字:君子。他不仅要做君子,他还要做谦谦君子。放心吧,他永远都学不会嗷嗷叫。

  十年后。柳宗元忽然收到一封诏书,要他们这八个远看“司马”一个,近看“死马”一匹的人回到长安。长安!朝思暮想的长安!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零陵早春》)十年的春风,从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吹过,今天,终于要带我回到家乡!柳宗元彻夜未眠,百感交集,他多么想大展宏图,大干一场!这一次,他不为光耀门楣,不为江山社稷,不为任何人,只为证明自己,他要为自己好好地精彩地活一回!然而,柳宗元回去后,仅仅一个月——美好的世界用炽热而痛苦的嘴唇又吻了他一下。原因是刘禹锡,那个处处爱唱反调的“二货”作了一首诗:

  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玄都观里有这么多桃树,都是我老刘走了以后才栽的吧?朝廷上的那些权贵,都是我走了以后你们才提拔的吧?

  唐宪宗原本就不待见他们,刘禹锡的这首诗一出来,皇帝身边的小人就抓住把柄了,得,这下八个人全都升官了——发配到更远的地方。刘禹锡你不是能吗,给你分到播州(今贵州遵义)去吧。柳宗元此刻会怎样?他好不容易从地狱来到了天堂,这回又要去地狱。他会怨恨刘禹锡吗?如果真是那样,就不是柳宗元了。他不仅没有责怪刘禹锡,反而给唐宪宗上了一封奏折,希望和刘禹锡换一下地方,让朋友去条件稍好一些的柳州(今广西柳州)。播州太远,刘禹锡的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怎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这份友情感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上书为刘禹锡求情,最终刘禹锡改去连州(今广东连州)。呜呼!时穷乃见节义!不到最艰难的时刻,又怎能看出谁是真正的朋友?

  


  刘禹锡心中有些后悔,他这个爱唱反调、做事不考虑后果的毛病害了自己也就罢了,还害了朋友。柳宗元却微笑着安慰他:你心中的天堂未必就是天堂,而你心中的地狱也未必就是地狱,天堂与地狱,全在乎你心中的一念起、一念落罢了。他把自己在永州时作的一首诗送给刘禹锡,告诉他,曾经认为是地狱的地方,其实也带给他许多宁静的力量。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ǎi)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他们在衡阳分手时,依依不舍,几度唱和,相约将来告老还乡之后,做邻居,抱团养老,共度晚年。

  可是他们没有等到那一天,仅仅四年后,柳宗元在柳州病逝。

  当噩耗传到刘禹锡那里的时候,他“惊号大叫,如得狂病”,他手捧着柳宗元当年写给他的赠别诗,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他们“万事同”了二十年,然而永远也等不到“当为邻舍翁”的这一天了。

  柳宗元去世的那一天,是元和十四年(819)十一月廿八日,那时,韩愈正从他被贬官的潮州前往袁州赴任。马车上,他看着柳宗元写的那篇《骂尸虫文》,笑出了眼泪。这个老朋友越来越有意思了,他在文中说“聪明正直者为神”,听说他去年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喝酒,曾经说过“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听听,这说的都是什么话!“我被这个世界抛弃,寄生在这里,明年我就要死了,死后会成为神,你们一定记得祭祀我呀。”韩愈摇摇头,想着等安顿下来,给朋友写一封信。柳宗元的那篇哲学论著《天对》他看了,他知道柳宗元是在向屈原的《天问》致敬,刘禹锡也写了三篇《天论》来和柳宗元呼应。可是他和他们的观点不太相同,他也准备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一下心中的想法。忽然有信使拦住了马车,韩愈听到了一个让他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消息:柳宗元因病去世了!就在他奉旨前往长安的路上!韩愈的心里一下子空了,柳宗元才刚刚四十六岁呀,怎么就离开了呢?说好的一起搞“古文运动”呢?韩愈不禁抬头仰望天空:苍天啊,你难道不能让一个好人多活几天吗?他知道,柳宗元在柳州,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开凿水井,开荒种地,种柑植柳,治病救人,短短四年时间,柳州那些避难的百姓纷纷回乡,他们说,是柳大人把地狱变成了天堂。柳宗元一生处处为人着想,就在他人生的最后四年,他还给和他一样同呼吸、共命运的“八司马”写过一首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是的,聪明正直者为神。

  他死之后,柳州百姓果然在罗池建庙来祭祀他们心目中的神,并称柳宗元为“柳柳州”。柳宗元像神一样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刘禹锡后半生对柳宗元一直念念不忘,这个一生豁达、从不把伤痛放在心上的人,多次写文章悼念朋友,读来令人肝肠寸断:呜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此生,无相见矣!之后,刘禹锡倾尽余生之力,整理了好朋友所有的诗文,这才有了传之后世的宝贵的《柳河东集》。韩愈为他写下《柳子厚墓志铭》,记录了柳宗元一生的风雅与深情、旷达与忧伤。柳宗元留下来的孩子,据史料记载和专家研究,分别被韩愈、刘禹锡、朋友崔群、表弟卢遵抚养。其中,刘禹锡抚养的柳宗元的大儿子多年后考中进士。柳家有后,柳宗元地下当心安矣!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贾山人南游歌

唐代 柳宗元

充乎其居,或以匮己之虚。或盈其庐。孰匮孰充,为泰为穷,君子乌乎取以宁其躬!

若君者之于道而已尔,世孰知其从容耶!

种朮

唐代 柳宗元

守閒事服饵,采朮东山阿。东山幽且阻,疲苶烦经过。

戒徒山灵根,封植閟天和。违尔涧底石,彻我庭中莎。

土膏滋玄液,松露坠繁柯。南东自成亩,缭绕纷相罗。

晨步佳色媚,夜眠幽气多。离忧苟可怡,孰能知其他。

爨竹茹芳叶,宁虑瘵与瘥。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单豹且理内,高门复如何。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唐代 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唐代 柳宗元

远弃甘幽独,谁云值故人。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
困志情惟旧,相知乐更新。浪游轻费日,醉舞讵伤春。
风月欢宁间,星霜分益亲。已将名是患,还用道为邻。
机事齐飘瓦,嫌猜比拾尘。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
晚惊移律,暌携忽此辰。开颜时不再,绊足去何因。
海上销魂别,天边吊影身。只应西涧水,寂寞但垂纶。

溪居

唐代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

唐代 柳宗元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
自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
王卒如飞翰,鹏骞骇群龙。
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
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
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
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
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
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广轮抚四海,浩浩如皇风。
歌诗铙鼓间,以壮我元戎。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