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淡泊与失意之间:柳宗元的渔樵耕读

淡泊与失意之间:柳宗元的渔樵耕读

  南楚春候早,馀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百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耦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 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image

  柳宗元没赶上乱世,他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平定十年了,他成年的时候,大唐王朝经过几十年的修整,又步入了正轨,但是,此时的唐王朝,就像一朵开败了牡丹,从最艳丽的盛放中迎接了一场暴风雨后,虽然没有凋落枝头,却也经过了鼎盛期的鲜艳,到底颓败了,不复端然华丽。

  柳宗元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文化熏陶,她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贤妻良母,不仅启蒙了他的文化知识,还教养得当,勤俭持家,最后柳宗元获罪被贬岭南,母亲垂暮之年,毅然陪在儿子身边,陪着他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人生路,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亦是一位孝子,对母亲非常好,晚年小心侍奉。

  温馨的家庭的环境,浓浓的文化氛围,影响了柳宗元的性格,但是,他是在长安长大的,当时的朝廷,腐败动荡,许多社会问题一触即发,安史之乱平定之后第二十年,唐王朝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又爆发了一次动乱,民不聊生的局面,持续发生了。

  这次的动乱,依然由节度使而起: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想继袭父亲职位,其他的节度使自然响应,要求恢复节度使世袭制度,这样一来,中央军权又将再次落在边将也就是节度使的手里,如此,像安禄山那样的战争将一触即发,当时在位的德宗自然不同意节度使亲人世袭,四镇因此联合起兵反抗朝廷,起兵造反。

  这场仗,也是打了好几年,打仗打的是什么,无非是民生。当兵的是老百姓,留守的是老百姓,纳税的是老百姓,骨肉分离的,依然是老百姓。幼小的柳宗元目睹战争,并跟着父亲到湖北躲避战乱。

  生活历练对男人来说,都是宝藏,一点一滴的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和性格,甚至悟性、人品!

  所以,柳宗元信奉儒学,却并不似那些学究一样,刻板无趣,他综合儒佛,有着自己独特的趣味和味道。

  柳宗元是文人,亦是政治家,曾任长安监察御史,游走在上层社会,对当时的腐败贪污现象可谓身历其中,他胸怀报复,光明磊落,甚至起了改革的念头。后来果然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改革如同手术,不但取决于医生的技术,还得有病人的配合,甚至医疗器械的精密程度,成功是环环相扣的组合,绝非一个念头,或者一腔热血就能成功的。柳宗元就是这样怀着一腔热血,一倾豪情,和宦官们、豪族、官僚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半年后,他失败了!

  成王败寇,柳宗元因为改革的事被贬为永州司马,那个地方荒凉凄苦,人迹罕至,柳宗元带着年近七十的老母亲,吃住都成问题,后来在一所寺院寄宿,可以说吃尽了苦头。

  人生陷入低谷,母亲病亡,生活贫困,几近潦倒,政敌的不断诋毁。天灾、人祸,好像是一场场考验,柳宗元被人生诸苦包围,历练。

  弘一法师说: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柳宗元在这样的地方,过着如此的日子,遭遇着苦楚,甚至连火灾也不放过他,他的家,一连着了几次火,烧一次穷一次,最后几乎无法度日。

  转眼十年,境况并未改变,柳宗元的信念和意志,还有骨子里的清高文雅,全都没有改变,他写: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十年,是柳宗元人生最苦的十年,永州十年,也是他著作颇丰的十年,他写下了:《封建论》、《非〈国语〉》、《天照》、《六道论》,和无数流传甚广的诗。

  《首春逢耕者》亦是此时作品。

  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但,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明显区别陶渊明的淡然悠远,柳宗元是段王爷身边的渔樵耕读,代表着实实在在的生活,又会些武功,两者身份互相掩盖。

  逐渐衰朽的唐王朝还在维持着表面的华丽,但是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初露端倪,各种社会问题急剧发展: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世味再也不复盛唐时代的奢华太平,文人也失去了淡薄清雅。

  所以中唐的田园诗,从盛世的完美明净表象,走向了具体的生存技能描述。

  《首春逢耕者》,将他遇见的农人,郊游的悠然都写出来了,不同的是,他仔细描述了耕者的劳动,然后又融入了周围的环境如此美好,并加以赞美。

  心境好,则一切都是悠然自在的,柳宗元并没有将自己沉浸在失意里,反而将生活诗意化了,此时他的笔下,渔樵耕读等实用的,接地气儿的诗,接踵而来,开创了中唐时代,清新之外的,不一样的,真正的“田园”诗。

  永州是荒凉的地方,远离权利政治中心,远离上流社会,远离浓郁的文化氛围。处处都是蛮荒静野,到处都是荒草原始森林,想要开荒种地倒是很方便,柳宗元不在家里闷着,经常出去郊游,和开荒耕地的农人交谈,亲切的像邻家兄弟。田间地头,总有他的影子,坊间,也总流传着他的诗。这一年春天,他来到一处田园,但见春光如画,桃花开了,柳枝绿了,山泉水唱着歌儿奔流不息,枝头鸟儿欢唱,人间的春天,阳气上升,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生机勃勃。农田里有蛙声,农人驾着耕牛在犁地,牛走的慢,农人就不停的吆喝着,要它快走。新鲜的泥土带着香气,翻开在春阳中。农人累了,会停下来歇一下,这时,他也在田垄上蹲下,跟农人聊天儿。农人说,官爷啊,还是你们好,悠闲,看我们,多辛苦。柳宗元说:哪里啊,你不知道我有多苦闷。然后巴拉巴拉,把自己心里的郁闷都给农人说了,再然后,农人继续干活,他站起来拍拍屁股,回家去。

  就田园诗来说,陶渊明是悠然淡远,王维是空寂灵性,柳宗元却像在讲故事,从前啊,有这么一个人……于是,你一下子就被带入了。

  他不仅写耕种的农人,还写渔夫,写钓者,写静夜读书。

  一首《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勤劳的渔翁,融入如诗如画的风景中,自有另一种况味在里面。

  他写垂钓《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么孤清的一个人,在大雪天,连鸟都不出来觅食了,人们都躲在暖和的家里,这个人,却披着蓑衣,戴着防雪的大斗笠,一动不动坐在江边,等待着有鱼儿上钩,天地空远,放佛全世界都不存在了。这也是柳宗元的性格,专注,不放弃,在孤清寂静的世界里,对困难说不,对自己说:没事,挺好的。

image

  中唐诗人,大多目睹国家巨变,心理和态度上都有了变化,他们从清丽飘逸的田园风光,过渡到对现实的需要。

  曾经的王维和孟浩然,是在田园上种花的诗人,柳宗元、刘长卿等,则是在田园上种菜。他们饱经离乱和贫瘠,更渴望一种来自田园的安全感。所以在失意和淡薄间,他们愉快的,将诗作转向了务实主义。

  柳宗元另一首《溪居》: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他觉得自己这身官服实在是麻烦,是累赘,幸好天高皇帝远,他可以像一个真正潇洒自在的农人一样,种田种菜,穿着粗布旧衣。他家的菜园子挨着邻人的,但是人家是真正的农民,他非官非隐非农,什么都不像,索性就不像了,跟他们学着,早早起来去把菜园的杂草除掉,拎着锄头,依然是文人情怀,骨子里的清雅和美好,他会发现那杂草上,挂着露水,宛如泪滴一样,清澈透明。菜叶子也清脆可爱,足够吃食用度。多美好的日子啊,所以,他在这样的环境能悠然自得,静心读书。

  另一首《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便是写读书的: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忘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晋代的修身养性是跑到竹林或者山间去过苦日子,在钟灵毓秀的大自然中弹琴长啸,越个性越有粉丝追随,而且全民偶像,长的丑就是原罪,嵇康才有资格做隐士,左思这样的丑人就不配。陶渊明悠远淡然,也是扛着锄头去种地,最后却弄的草盛豆苗稀,因为他为的心性,并不真为田园庄稼;盛唐的王维,前期深处繁华处,整个社会歌舞升平,后期他又遭遇人生污点,所以他追求的田园诗是空灵,是精神寄托,所以处处是禅是画,是思想的升华;中唐柳宗元、刘禹锡等,经历了乱世,心里没有安全感,他们的田园是真正的种菜种庄稼,荷锄去杂草,能多收一份粮食就多一份生活保障。

  所以,柳宗元的诗作,涉及了耕种,打渔,垂钓,除草等等劳动场面,浑然一体,毫无做作,这是他们守候的日子,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人都是跟着社会走的,因为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柳宗元时代,人心一点点,回归务实,盛唐的浪漫再不复存在。以山水寄情,反而语言凝练,风格淡远。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唐代 柳宗元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
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
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郊居岁暮

唐代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唐代 柳宗元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奉平淮夷雅表 其九 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唐代 柳宗元

载辟载韨,丞相是临。弛其武刑,谕我德心。其危既安,有长如林。

曾是欢譊,化为讴吟。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唐代 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南中荣橘柚

唐代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