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少时不懂柳宗元,读懂江雪万境空,绝望还是解脱?20字读懂柳宗元

少时不懂柳宗元,读懂江雪万境空,绝望还是解脱?20字读懂柳宗元

  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是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九个年头。今年柳宗元已经42岁了,想要回到故都长安,已经几无可能。柳宗元内心既郁闷,又绝望。

  这一年冬天,雪下得似乎又特别早,特别大。在一派冰天雪地的世界中,他摸索前行,喃喃自语。江面一片茫茫,唯有远处水面上,有一个渔翁垂钓。他不禁心有所感,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历来被人称道。但这首诗到底表达柳宗元怎样的感情,是绝望,还是豁达,是孤傲,还是无奈?

  今天王和尚,就来详细分析下这首诗,借此来了解柳宗元的悲剧人生。

  《江雪》中蕴含的悲剧与解脱

  01、从天堂到地狱,政坛新星沦为绝望“囚徒”

  柳宗元是河东柳氏的后裔。河东柳氏是百年望族,世代为官,其中不少祖先在朝廷中都官居高位,比如其高堂伯祖柳奭,在唐高宗朝就官拜宰相,显赫一时。柳宗元的父亲柳镇曾跟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担任侍御史,他母亲更是范阳(今河北涿州)卢氏的千金。

  柳宗元出身豪门,自幼又身负才名,自然是“人中龙凤”,而他又自负甚高,31岁就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

  而他也正有施展抱负,改革弊政的强烈愿望。当时藩镇割据,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宫中太监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引诱皇帝斗鸡走马,挥霍无度,国家政令不通,徘徊在崩溃的边缘。

  因此,从小经历过藩镇割据战火的柳宗元,在长安就与王叔文等一批有志于改革的年轻人团结在一起,图谋改革,是为永贞革新。但是在新皇帝即位的人选上,他们与当时的太子李纯起了激烈冲突。

  唐宪宗李纯即位后,王叔文等改革集团迅速被彻底打压。柳宗元自然也就首当其冲,被贬到永州当司马。

  这次贬谪,让柳宗元从天堂跌落到地狱,在永州一住就长达十年。政治前途的断送,蛮荒之地的贫苦,以及他内心的苦闷,让柳宗元无奈而且绝望。虽然他千方百计求告朋友,试图重回都城,但均无结果。

image

  在永州贬谪期间,他寄情山水,种植花木,更多则钻研佛学,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以自娱。但是生命无声地浪费,让他始终不能释怀,也正因此,他才写了《江雪》这首诗。

  02、《江雪》倾诉柳宗元内心的绝望与压抑

  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中的苦闷,精神上的压抑,在《江雪》这首五绝中可以看出一二。

  大雪茫茫之中,没有任何色彩和声响,故而他在他眼中,四周大山封锁,没有一只小鸟;大地一片雪白,更无任何人的踪迹。这是他内心孤独的写照,环境的孤寂冷清,也是他内心幽僻的象征。唯有一个渔翁,在冰天雪地之中孤独而倔强地垂钓。

image

  这首诗值得注意之处,首先在于其用字。无鸟飞曰“绝”,无人踪曰“灭”,如此狠辣的用字,写出了环境的凄冷,无一丝烟火之气,更没有任何生命的跳动。而舟曰“孤”,垂钓曰“独”,更是写出作者的绝望,如此孤独,如此冷清。

  作者在用笔之时,又刻意地运用对比手法。群山环抱,而曰“千”,正是其多反衬出万籁俱寂的可怕;道路纵横而曰“万”,此刻却毫无出路。如此广阔的天地,既没有生命也没有出路,渲染出一派寒冷且无望的气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的笔犹如镜头,逐渐收拢,最后缩小在江中的一叶小舟。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冲风冒雪在江边垂钓,虽然孤独寒冷,但他依然在坚持垂钓。而钓的是鱼么,不是,是在钓自己熹微的希望。诗意中弥漫着倔强,故而显得更加孤独无助。

image

  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渔翁”在传统诗文中多是潇洒,闲适的象征。屈原《渔父》中曾写道“明智的人不会刻板对待命运,而能够随波逐流,任意自然。千万不能自命清高而与世难容”,所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但是柳宗元笔下的渔翁看似潇洒其实孤独;看似恬淡其实压抑。这均是柳宗元内心情绪的投射。

  其二,钓鱼在传统诗文中也有谋求功名的隐喻。孟浩然曾有诗说“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其意就含有渴求别人提拔举荐之意。而柳宗元在此诗中,有也不例外。渔翁垂钓的是希望,渴望能够改变此身的命运。

  这一点可以从柳宗元的经历中得到明证,他在贬谪期间不断求告朋友,以求得回到京城的可能。

  03,绝望中,《江雪》诗又蕴含禅意与解脱

  但是,仅仅将这首诗看作绝望之作,似乎也不尽然。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也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期间结交当地文人,写了大量诗文以自娱,借此来开解苦闷的内心。并且他自幼好佛,曾说“求其道,积三十年”,在贬谪期间他问佛修道,在佛法的开解下得以舒解内心。因此他寄情山水,从自然中得到心灵的解脱。

image

  因此,《江雪》一诗,也可看作一首悟道诗。

  细思这首诗,虽然诗中的意象有山、鸟、径、孤舟、渔翁、蓑笠等等,看似纷繁复杂,其实只有白茫茫的江雪而已。诗中也极力刻画洁白、空旷和寂静的意境,这与佛家所推崇的浑然无别,澄清透底的心境不谋而合。因此在孤独与绝望之外,也可以体会柳宗元逐渐平和无欲的内心世界。

  佛家追求的天人合一,心性空灵,物我相谐。茫茫天地之间,无声音无色相,唯有作者独自在江中垂钓,与天地融为一体;其内心也持定如恒,并不因风雪而停止垂钓,可见他并不以风雪为意,到有几分随遇而安的恬淡。如此来看,这首诗又显得潇洒出尘,自在逍遥。

  但是,应该看到,柳宗元并非淡泊无欲之人,他也并未消除尘念,达到内心的平和。他的人生态度一直是积极且执着的,这跟他深受儒家思想教诲和家族家风熏陶有关。他既有复兴儒学,经世致用的思想,更有“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政治理想。

  因此《江雪》这首诗固然可以洒脱无欲两方面去理解,但是他内心孤独与寥落却丝毫不能消散。

  元和十年,他虽然获得回长安的机会,却又很快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柳州,继续过着艰苦绝望的生活,47岁就撒手人寰。

  这是柳宗元命运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而其悲剧意味,似乎从《江雪》中可看出先兆。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唐代 柳宗元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钴鉧潭西小丘记

唐代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唐代 柳宗元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只令文字传青简,
不使功名上景钟。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唐代 柳宗元

金马尝齐入,铜鱼亦共颁。疑山看积翠,浈水想澄湾。
标榜同惊俗,清明两照奸。乘轺参孔仅,按节服侯狦.
贾傅辞宁切,虞童发未sG.秉心方的的,腾口任es々。
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锾。德风流海外,和气满人寰。
御魅恩犹贷,思贤泪自潸。在亡均寂寞,零落间惸鳏。
夙志随忧尽,残肌触瘴m5.月光摇浅濑,风韵碎枯菅。
海俗衣犹卉,山夷髻不鬟。泥沙潜虺蜮,榛莽斗豺獌。
循省诚知惧,安排只自憪。食贫甘莽卤,被褐谢斓斒。
远物裁青罽,时珍馔白鹇。长捐楚客佩,未赐大夫环。
异政徒云仰,高踪不可攀。空劳慰憔悴,妍唱剧妖娴。

法华寺西亭夜饮

唐代 柳宗元

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
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
莫厌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柳州峒氓

唐代 柳宗元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不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