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洒竹穿梅湖更山,客间得此未嫌寒。髯疏也被轻轻点,齿冷犹禁细细餐。
晴了还成三日冻,销馀留得半庭看。凭谁说似王郎妇,盐絮吟来总未安。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四首 其二
代邸躬仁俭,汤孙世圣贤。谁云无二日,今恰见三天。
甲观初寒夕,神光似昼然。前星那解老,何但八千年。
和张器先十绝 其九
学成不必要心斋,眼到前脩脚自偕。挽住春风还独笑,更无一物可装怀。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五
下竺泉从上竺来,前波后浪紧相催。泉声似说西湖好,流到西湖不要回。
钱仲耕殿撰侍郎挽诗二首 其一
易髓三爻表,恩波九里强。贯珠程氏传,炊玉范家庄。
荷橐中年紫,芸签到老香。不应踰耳顺,便返白云乡。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其四
东沿西溯浙江津,去去来来暮复晨。上岸牵樯推稚子,隔船招手认乡人。
子上弟折赠木犀数枝,走笔谢之
看雪
揉云剪水作风毬,夜落连明肯便休。旧说六花元未试,偶看一片上驼裘。
张丞相咏归亭词二首 其一
湘之山舒幽幽,湘之水舒舒舒,我来舒桂之阳。春聿云莫舒,上下绿净而交如。
鸟鸣舒花乾,彼湘之人士舒咏游而鱼鱼。长者舒矩步,童子玉雪舒趋亦趋。
挟策舒抱琴,若将游舒物之初。野风舒脩脩,吹万而不可执舒,所过而敷腴。
长者顾谓童子曰:快哉此风,吾为汝援琴而歌之。
歌曰:沧浪舒濯缨,风凉舒舞雩。微德人舒焉归,以斯道舒金玉。
予欲问津舒沂之水,其则不远舒,又焉知湘江之非欤。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壬寅岁朝发石塔寺
晓钟梦裹苦相呼,强裹乌纱照白须。只有铜炉烧柏子,更照玉盏泻屠酥。
佛桑解吐四时艳,铁树还如九节蒲。省得一朝疲造请,却教终日走长涂。
疑露堂前紫薇花两株,每自五月盛开,九月乃衰
宣歙道中
天齐玉立万孱颜,三日深行紫翠间。便是昨来千佛阁,望中见此两州山。
诗家寒刮少陵骨,宫样高梳西子鬟。祗好遥看莫登览,今晨登处鬓都斑。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五 药畦
雨馀想见药苗肥,薯蓣堪羹杞可齑。老贼何须投益智,先生只要买当归。
罗溪望夫岭二首 其一
藁砧不寄大刀头,化作峰头石也愁。岂有心情管风雨,向人弹泪绕天流。
甘露子一名地蚕
甘露子,甘露子,唤作地蚕亦良似。不食柘叶不食桑,何须走入地底藏。
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呼我果,谓之果,呼我蔌,谓之蔌。
唐林晁错莫逢它,高阳酒徒咀尔不摇牙。
将睡四首 其三
已被诗为祟,更添茶作魔。端能去二者,一武到无何。
董主簿正道壁间作水墨老梅一枝宿鹊缩脰合半眼栖焉
斜枝饱风雪,疏花淡冰玉。一鹊忍清寒,居然伴幽独。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一
新舂云子滑流匙,更嚼冰蔬与雪齑。灵隐山前水精菜,近来种子到江西。
小舟晚兴四首 其一
箬篷旧屋雨声乾,芦䕠新檐暖日眠。枕底席边俱绿水,脚根头上两青天。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淮河再雪二首 其二
赠相士蓑衣道人杜需二首 其二
揭阳道中二首 其一
宿新市徐公店
昼睡闻鴈
秋夕不寐二首 其二
自值夏小溪泛舟出大江
芗林五十咏·丛桂
积雨新晴二月八日东园小步二首 其一
晓炊黄竹庄三首 其一
王式之命刘秀才写予真因署其上
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
过真阳峡六首
入陂子径
赴调宿白沙渡族叔文远携酒追送走笔取别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四月中休日闻蝉
问春二首 其二
醉卧海棠图歌赠陆务观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瓶中梅花长句
清明果饮二首 其二
尝荼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十二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一 柑子园
栟楮江滨,芙蓉一株发红白二色二首
张尉惠诗和韵谢之三首 其二
醉笔呈尚长道
谢唐德明惠笋
过沙头三首 其二
和范至能参政寄二绝句 其一
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
闷歌行十二首
晓行望云山
行路难五首
明发鸭步
赠节推学士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其二
桑茶坑道中
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 其十
三花斛三首右兰花
夜过杨州二首 其一
舟过安仁五首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其三
跋符发所录上蔡语二首 其二
题三老图二首 其一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七
舟中晚望二首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圩丁词十解 其一
之永和小憩资寿寺
闷歌行十二首 其九
糟蟹六言二首 其一
晓登怀古堂
初九夜月二首 其二
三辰砚屏歌
道傍小憩观物化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