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归路过南溪桥二首

归路过南溪桥二首

宋代 杨万里

霜风一动岭云开,云外樵歌暮更哀。
童子隔溪呼伴侣,并驱水牯过溪来。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入上饶界道中野酴醾盛开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千朵齐开雪面皮,一芽初长紫兰枝。一芽来岁还千朵,谁见开花似雪时。

昼睡闻鴈

宋代 杨万里

梦里霜鸿叫绝天,蒙松睡眼起来看。
殷懃甓社湖中客,送我南皈到惠山。

小憩栟楮

宋代 杨万里

笋舆放下倦腾腾,睡倚胡床撼不应。榉柳细花吹面落,误挥团扇扑飞蝇。

惠泉分茶示正孚长老

宋代 杨万里

寒泓不到十馀年,老眼重看意惘然。漱裂苍崖玉龙口,堕成清镜雪花天。

须烦佛界三昧手,拈出茶经第二泉。珍重赞公惊久别,且谈诗句未谈禅。

归涂观刘寺新叠石山

宋代 杨万里

风月肝脾冰雪胸,道人妙手凿虚空。斸翻诸岭云烟骨,幻出山岩紫翠峰。

细看分明非饤饾,如何彫得许玲珑。为谁苦死忙归去,知是斜阳是晚钟。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江西菜甲要霜栽,逗到炎天总不佳。浪说水菘水芦菔,硬根瘦叶似生柴。

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 其三 庐山霁色

宋代 杨万里

彭泽收积雨,庐山放嫩晴。多情是瀑布,只作雨中声。

藏船屋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望见官旗衔舳舻,渔船争入沼中芦。藏船芦底犹有雨,屋底藏船雨也无。

读白氏长庆集

宋代 杨万里

每读乐天诗,一读一回好。
少时不知爱,知爱今已老。
初哦殊驩欣,熟味忽烦恼。
多方遣外累,半已动中抱。
事去何必追,心净不须扫。
追叹欲扫愁,自遣还自扰。
不如卷此诗,唤酒一醉倒。
狂歌謪仙词,三杯通大道。

东园醉望暮山

宋代 杨万里

我住北山下,南山横我前。
北山似怀抱,南山如髻鬟。
怀抱冬独暖,髻鬟春最鲜。
松鬈沐初净,山蘤插更妍。
我来犹斜阳,我望忽夕烟。
一望便应去,不合久凭栏。
山意本日惜,如何许人看。
急将白锦障,小隔青鬓颜。
近翠成远淡,缥渺天外仙。
谁知绝奇处,政在有无间。
顷刻万恣熊,可玩不可传。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六

宋代 杨万里

补种杉松径已成,泥乾尘净正堪行。草芽并作伤心碧,只欠先生屐子声。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宋代 杨万里

主人未肯便山林,赏月吟风酒更琴。
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宋代 杨万里

行穿诘曲更崔嵬,野店柴门半未开。
皂荚树阴黄草屋,隔篱犬吠出头来。

闷歌行十二首 其九

宋代 杨万里

船上犹馀一日粮,湖心粮尽籴何乡。仙家辟谷从谁学,明日无炊即秘方。

晚凉散策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饭馀浴罢趁凉行,偶憩池头最小亭。醉倚胡床便成睡,梦闻荷气忽然醒。

昼睡闻雁

宋代 杨万里

梦里霜鸿叫绝天,䰒松睡眼起来看。殷勤甓社湖中客,送我南归到惠山。

舟中排闷

宋代 杨万里

江流一直还一曲,淮山一起还一伏。
江流不肯放人行,淮山只管留人宿。
老夫一出缘秋凉,半涂秋热难禁当。
却借楼船须流下,逆风五日殊未央。
老夫平生行此世,不自为政听天地。
只今未肯放归程,安知天意非奇事。
平生爱诵謪仙诗,百诵不熟良独痴。
舟中一日诵一首,诵得遍时应得归。

李与贤来访,自言所居幽胜,甚似剡溪。因以

宋代 杨万里

漫浪江湖天一方,故人不见两三霜。
对床说尽平生话,黄叶声中秋夜长。

送胡季永赴漕试

宋代 杨万里

兔目著花官样黄,冰轮飘子秋风香。谁骑瘦马踏词场,澹翁庭阶玉雪郎。

天于贤佞真不省,不应阿翁有阿永。景升儿子漫谷量,未识一丁惟啖饼。

阿永胸中几许书,石渠奄有仍更馀。毛锥半点不籧篨,羽镞一脱无犀渠。

当家衣钵更谁付,锁厅小借梯云路。澹翁严冷纵不嬉,归来膝上安文度。

五更过无锡县,寄怀范参政苏侍郎

宋代 杨万里

苏州欲见石湖老,到得苏州发更了。
锡山欲见苏梁溪,过却锡山元不知。
起来灵岩在何许,回首惠山亦无处。
又生万事不可期,快然却向常州去。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