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床根吟夜句冥搜,莎底啼寒泣怨秋。人世如何无苦乐,一般蟋蟀两般愁。
西园晚步二首 其一
龙眼初如菉豆肥,荔枝已似佛螺儿。南荒北客难将息,最是残春首夏时。
观社
舟中奉怀三馆同舍
未到丹徒二十里间,见石翁石婆
题汪季路所藏李伯时飞骑斫鬃射杨枝及绣毬图二首 其一
虎夫驰射殿西偏,一箭穿毬不再弯。飞骑新图天上本,龙眠偷得到人间。
阻风乡口一日,诘朝船进,雨作,再小泊雷江
正月二十八日峡外见燕子二首 其一
社日今年定几时,元宵过了燕先归。一双贴水娇无奈,不肯平飞故仄飞。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
凝露堂木犀恶人二首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四
厌见山居要出来,出来厌了却思回。人生毕竟如何是,且看桃花晚莟开。
之永和小憩资寿寺
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不缘憩驺仆,几失此山房。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
初九夜月二首 其二
也知月姊是天姝,天上人间绝世无。雾刷云撩何不可,却须插一水精梳。
送韩子云检正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
名下得佳句,梦中哦半生。未逢心已契,相见眼偏明。
复此匆匆别,苍然惘惘情。非关风外树,侬自作离声。
九日落莫忆同施少才集长沙
和张钦夫望月词
玉虫晕以贯虹兮学林之颠,阒其宵兮圣贤毕参于前。
心超兮千载,忽乎纳自牖兮光寒而静娟。吾兴视兮何祥,望舒推毂兮辚大圜。
生两仪兮虚白,饰万物兮清妍。彼何居兮轃兹,挈一规兮破幽偏。
代天兮宣精,㧖欹兮恶盈。似道兮日损,缩于一晦弦兮,万斯年而求伸。
宅天下兮至晦,镜天下兮至明。烛吾心中之月兮,贯地纬而洞天经。
吾奉月兮周旋,月踵吾兮后先。夫君寄我兮三章,招月而与寓目兮,炯笔势之翩翩。
想他日之独立兮,过庭而侍侧。谁其耳剽于玉振兮,惟此月知其然。
月不予留兮,予亦咏而归。歌三终兮谢明月,何夕复惠然兮临我于亭乎而。
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
榕影下照水,翠蛟舒复樛。溪光逆升檐,朱夏冻以幽。
高阁昔雨荒,奇观久风休。南轩天遣来,山谷神与谋。
宇新址惟旧,景逝人为留。不意猿饮潭,复见驷驾辀。
先生何孤往,野客欠从游。愿携龙文璧,去瀹兔褐瓯。
垂手掬寒泚,移床听凉飕。阁迥诗更超,古往今亦犹。
揽渠五字妙,觉我百疾瘳。出山未遽误,在山未遽优。
如何近来梦,夜夜在钓舟。
和张器先十绝 其三
谁云涸辙困波臣,合脱青鞋立缙绅。寄与有司高著眼,后来文格待渠新。
榕树
樊系
册文不做也由伊,做了何须死不辞。可惜一杯金屑酒,饮来祗较早些时。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十二
王家麈柄绿琼香,萱草偷来柄更长。藏却柿红缨拂子,菖蒲节里放风光。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落梅再著晚花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
宿小沙溪 其二
登牛渚蛾眉亭二首 其一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一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九
宿龙回
追和尤延之检详紫宸殿贺雪
霜夜无睡,闻画角孤鴈二首
夜读诗卷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五
过宝应县新开湖十首 其四
题刘朝英进斋
红玫瑰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 其十
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绝句
万安道中书事三首 其二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五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 其四 蜜金橘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閤负暄戏题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四 爱山堂
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
南海陶令送水沉,报以双井茶二首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二 仁智堂
雪后东园午望
二月十四日梅花二首
毗陵辞满出舍添倅厅
过吕城闸六首 其三
尝枸杞
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梅三首 其一
秋浦登舟阻风泊池口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 其一
走笔和袁起岩元夕前一夜雪作
宿小沙溪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八 荼蘼洞
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其二
雨中遣闷
烛下和雪折梅
舟行得风晚至灵洲
舟中小雨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一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双鹭亟去,莫敢敌者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四
送刘童子
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潜子直材翁子立诸弟访三十二叔祖于小蓬莱酌 ...
武陵春
春日六绝句 其四
道逢王元龟阁学
秋雨叹十解 其一
远峰
新凉感兴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一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舟过谢潭三首·其一
出蛱二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