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

宋代 杨万里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檨,清溪倒照映山红。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宋代 杨万里

不是青山是画图,南山瘦削北敷腴。
两山名姓君知麽,一字玄晖一圣俞。

送吴敏叔待制侍郎

宋代 杨万里

脚踏鸡翘豹尾间,心飞碧岫白云端。人看疏傅如图画,帝念严光返钓滩。

玉殿松班唐次对,竹宫茅立汉祠官。自怜病鹤樊笼底,万羡冥鸿片影寒。

雪后晓过八盘岭诣东宫谢受左司告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扶桑梢上上朝暾,起早行迟却载奔。玉作宫城三万雉,呼僮换马入金门。

有宋死孝毛子仁哀辞

宋代 杨万里

灏穹眷宋,方郅隆些。笃生仁皇,实睿聪些。二尧两舜,复时雍些。

杜韩富范,再夔龙些。巍荡奋熙,起丕功些。欧阳伯仲,轲与雄些。

云昭汉回,炳文风些。麟在灵囿,凤在桐些。金芝专车,朱草丛些。

悬藜结绿,牣紫宫些。灵蛇照乘,玉府充些。大江之西,文江东些。

毛伯苗裔,河岳钟些。三辰五纬,韫心胸些。如汉贾生,与终童些。

年未弱冠,收科崇些。连收制科,天动容些。玉映汉台,惊群公些。

弃官如泥,子职恭些。死孝倚庐,神明通些。文行有炜,垂无穷些。

与宋一经,相始终些。冻黎百年,养万钟些。草腐菌朽,花霣空些。

有宋孝子,蔚岱嵩些。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

宋代 杨万里

日影云光学镀金,好风不肯碎花阴。人言春色醲于酒,不醉衰容只醉心。

蚤起秣陵镇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山路祇言迥,农家俱夙兴。短长群稚子,回避一田塍。

随犬能知路,骑牛底用绳。兹行有胜事,何处不丰登。

道旁店

宋代 杨万里

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
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

宋代 杨万里

板桥再葺岸头横,茅屋新添树外明。
山势追回一溪水,波光飞到万花亭。
沉烟久冷炉犹馥,帘子闲垂脚自平。
坐看千林总黄落,只余兰蕙向人青。

同尤延之京仲远玉壶饯客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金杯玉酒沈寒冰,青李来禽尚带生。不是此间无暑气,湖风吹取过临平。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六 观善斋

宋代 杨万里

观棋不作秋,观斲不作石。要知丽泽功,祇个是消息。

寄袁起岩枢密贺新除仍谢送四缣并诗集兼恳求陈婿荐书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知己熙鸿化,阳和被九皋。自怜今老病,无分恼钧陶。

独念东床客,犹沉左选曹。春风半张纸,立地作宜敖。

宿城外张氏庄早起入城三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眠云跂石十馀年,回首抛官一瞬间。送旧迎新也辛苦,一番辛苦两年闲。

昼睡闻雁

宋代 杨万里

梦里霜鸿叫绝天,䰒松睡眼起来看。殷勤甓社湖中客,送我南归到惠山。

和昌英主簿叔求潘墨

宋代 杨万里

颇怯冥搜恼藏神,却思瘗砚学元宾。墨家何以得公重,诗债又来欺我贫。

镜面松身纷楚楚,金华笏样本陈陈。懒边此宝端无用,送似草玄扬子云。

送丁牧仲新除奉常寺簿入朝

宋代 杨万里

帝念潜龙雪邸臣,宠光玉树照青春。
家藏履舄星辰旧,天借旗常日月新。
从此云霄君稳步,向来鵷鹭我曾邻。
曲台簿正多廊庙,西府璇枢是一人。

送黄仲秉少卿知泸州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补外公何幸,求归我尚留。还为万里别,又费半生愁。

安得欹黄帽,相从却白头。醉中有话在,欲说忘来休。

李原之主簿投赠长篇谢以唐律

宋代 杨万里

宝气亭前双太阿,龙光再吐射银河。伯兮西啸巴山月,仲射南嬉楚水波。

赠以四愁真绝唱,不如一诣听长哦。簿书何至烦勾校,归校芸香蠹简讹。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书懒聊遮眼,诗穷只掉头。寒醒非不睡,薄醉奈何愁。

火细霜还重,风停叶自投。半生灾疾里,谁遣未休休。

夜过杨州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祗今何许问迷楼,更有垂杨记御沟。除却琼花与红药,杨州不是古杨州。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天色䰒松未肯收,吾侪自乐不曾愁。随宜旋旋商量著,晴即闲行雨即休。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