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芗林五十咏 其六 退斋

芗林五十咏 其六 退斋

宋代 杨万里

争进千岐捷,辞荣一著难。生龟教脱壳,试作个般看。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过沙头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 其四 读书台

宋代 杨万里

庭散纸尾鹜,窗聚案头萤。无端循除水,也学夜诵声。

小舟晚兴四首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一船在后忽搀前,前后篙师各粲然。山入春来肥更秀,向人依旧耸寒肩。

王式之命刘秀才写予真因署其上

宋代 杨万里

浙水东兼浙水西,千岩万壑总遨嬉。游山祗欠金华债,乘兴今随王式之。

寒雀

宋代 杨万里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
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

宋代 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二

宋代 杨万里

一春两脚滞东园,柳绊花牵不暂闲。今日酽晴天气好,杖藜看水更看山。

芗林五十咏 其三十六 药栏

宋代 杨万里

日出花药丽,风生芝朮香。枕中兼肘后,别有不传方。

蒲桃乾

宋代 杨万里

凉州博酒不胜痴。银汉乘槎领得归。
玉骨瘦来无一把,向来马乳太轻肥。

昭君怨 咏荷上雨

宋代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湖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自跋江西道院集戏答客问二首

宋代 杨万里

问我来朝南内南,便从花底趁朝参。
新诗犹作江西集,为带筠州刺使銜。

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潜子直材翁子立诸弟访三十二叔祖于小蓬莱酌 ...

宋代 杨万里

诚斋老子不奈静,偶拄乌藤出苔径。独游无伴却成愁,群从同行还起兴。

每过一家添一人,须臾保社如烟云。褰裳涉溪溪水浅,著屦度桥桥柱新。

蓬莱一点出尘外,南溪裹在千花里。芙蓉照波上下红,琅玕绕屋东西翠。

槿篱竹户重复重,鸡鸣犬吠青霞中。蓬莱老仙出迎客,朱颜绿发仍方瞳。

餐菊为粮露为醑,染雾作巾云作屦。欣然领客到仙家,行尽蓬莱日未斜。

更倾仙瓢酌仙酒,酒外瓢边亦何有。偶看小树双团栾,碧琉璃叶黄金丸。

主人忍吃不忍摘,笑道未霜犹带酸。小僮随我勇过我,不管仙翁惜仙果。

争挽风枝拣霜颗,争献满盘来饤坐。隔水蓬莱看绝奇,蓬莱看水海如池。

主人劝客对绝境,不饮令侬怒生瘿。何如寄下未尽瓢,留待早梅赏疏影。

过杨子江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祇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观田中鸲鹆啄粟因悟象耕鸟耘之说戏题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乌衣缁布外无华,白锦中单分外嘉。只么跳行人不觉,忽然飞起自成花。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 其四 竹亭

宋代 杨万里

春亦只如是,冬亦只如是。别有一清风,请君参此味。

过莺斗湖三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春来已自两旬馀,欲借春看未见渠。烟树隔湖三十里,寒梢依旧向人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代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 一作: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正入 一作:政入;圈子 一作:围子;放出 一作:放过)

芗林五十咏 其三十一 梨花原

宋代 杨万里

禁火晓未暖,踏青昏恰归。何堪一原雪,将冷入春衣。

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

宋代 杨万里

榕影下照水,翠蛟舒复樛。溪光逆升檐,朱夏冻以幽。

高阁昔雨荒,奇观久风休。南轩天遣来,山谷神与谋。

宇新址惟旧,景逝人为留。不意猿饮潭,复见驷驾辀。

先生何孤往,野客欠从游。愿携龙文璧,去瀹兔褐瓯。

垂手掬寒泚,移床听凉飕。阁迥诗更超,古往今亦犹。

揽渠五字妙,觉我百疾瘳。出山未遽误,在山未遽优。

如何近来梦,夜夜在钓舟。

落梅再著晚花

宋代 杨万里

数日春风不柰暄,梅花落尽净无痕。
却将晚莟重收拾,更放南枝第二番。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