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布袜青鞋已懒行,不如宴坐听啼莺。只言此老浑无事,种竹移花作么生。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 其四 读书台
庭散纸尾鹜,窗聚案头萤。无端循除水,也学夜诵声。
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
菊芽伏土糁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雷声一夜雨一朝,森埋迸出如蕨苗。
先生饥肠诗作梗,小摘珍芳汲冰井。风炉蟹眼候松声,笊篱亲捞微带生。
烂炊凋胡淅青精,芼以天随寒绿萌。饥时作齑仍作羹,饱后龙凤同庖烹。
太官蒸羔压花片,宰夫胹蹯削琼软。豹胎熬出祸胎来,贵人有眼何曾见。
天随尚有愁作魔,愁杞作棘菊作莎。君不见黄金钱照红玉豆,秋高更觉风味多。
先生酿金鍊红玉,自莎自棘如予何。金空玉尽苗复出,吃苗吃花并吃实。
天随白眼屠沽儿,不道有人头上立。
清明雨寒八首 其八
风欹众柳自成妍,雨泣残花不忍看。急唤曲生尝杏子,及渠小苦未生酸。
淮河再雪二首 其二
昨晡日脚荡波红,今早天花舞镜中。雪了又晴晴又雪,海神浑不惜神通。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其一
中秋无月莫尤天,月入秋来夜夜妍。且道今宵明月色,何曾减却半分圜。
看雪
揉云剪水作风毬,夜落连明肯便休。旧说六花元未试,偶看一片上驼裘。
三月一日过摩舍郡滩,阻雨泊清溪镇二首
题汪季路所藏李伯时飞骑斫鬃射杨枝及绣毬图二首 其一
虎夫驰射殿西偏,一箭穿毬不再弯。飞骑新图天上本,龙眠偷得到人间。
四月四日午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
外面千峰合,中间一径通。日光自摇水,天静本无风。
村酒渟春绿,林花倦午红。莫欺山堠子,知我入江东。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五
下竺泉从上竺来,前波后浪紧相催。泉声似说西湖好,流到西湖不要回。
尝荼
月中露下摘荼糜,泻酒银瓶花倒垂。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
一杯堕我无何有,百罚知君亦不辞。敕赐深之能几许,野人时复一中之。
早朝紫宸殿贺雪呈尤延之二首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舟中元夕雨作三首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其二
敬亭宛水故依然,叠嶂双溪阿那边。谢守不生梅老死,倩谁海内掌风烟。
午憩堆钱岭
蚤作难为饭,前途又苦饥。尘劳正未了,眠食且随宜。
小憩那思去,追程得更迟。馆人只冷眼,还为惜奔驰。
不寐四首
阻风泊舒州长风沙二首 其二
解缆鸾溪北,浮舟雁汊东。才逢一日顺,却阻四程风。
万事乘除里,千年瞬息中。请君明著眼,造物一狙公。
和张器先十绝 其九
学成不必要心斋,眼到前脩脚自偕。挽住春风还独笑,更无一物可装怀。
小舟晚兴四首 其一
箬篷旧屋雨声乾,芦䕠新檐暖日眠。枕底席边俱绿水,脚根头上两青天。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送孙从之司业持节湖南二首 其一
留题筠庵以一盖层出如蓑衣然
文远叔挽词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双鹭亟去,莫敢敌者
荔枝歌
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早春绝句
正月二十八日峡外见燕子二首 其一
明发阶口岸下
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潜子直材翁子立诸弟访三十二叔祖于小蓬莱酌 ...
晚泊杨州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其一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 其四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其七
上元前大雪即晴
城上野步用辘轳体
远峰
寄题西昌彭孝求求志堂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七
寄题龙泉李宗儒师儒槐阴书院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二首 其一
阻风乡口一日,诘朝船进,雨作,再小泊雷江
入陂子径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一
将睡四首 其三
寄朱元晦长句,以牛尾狸、黄雀冬猫笋伴书
瓶中红白二莲五首 其三
赴调宿白沙渡族叔文远携酒追送走笔取别
寄陆务观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
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其二
同尤延之京仲远玉壶饯客二首 其二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雪后晓过八盘岭诣东宫谢受左司告二首 其一
过真阳峡六首
清远峡四首 其一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二
赠翦字吴道人
雨后至溪上三首 其二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二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 花屏
雪后领儿辈行散
过吕城闸六首 其三
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
舟过青羊望横山塔二首 其一
踏青
秋浦登舟阻风泊池口
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
醉後题壁
水仙花四首 其一
紫宸殿拜表贺雪二首 其一
郡圃杏花二首 其二
和徐盈赠诗二首 其二
次公满秩来归,偶上已、寒食同日,父子小酌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 其一
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
夜泊平望终夕不寐三首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 其二
舟过青半,望横山塔二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