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种牡丹二首 其二
洛花移种到松江,国色天香内样妆。老里懒边无好思,为渠觅句却穷忙。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二首 其二
东府辞金印,南园伴赤松。门阑无薏苡,泉石自从容。
忽作丁威鹤,云亡老子龙。一哀缘殄瘁,不是涕无从。
刘季澄投赠新诗次韵为谢
君操笔耒启新畬,耕遍西溪万卷馀。藜杖芒鞋来得得,柳风花雨政疏疏。
是家人物孙如祖,惊代诗文我爱渠。努力收科无早晚,不须灯下独长嘘。
谢江东耿漕曼老寄书并与沈侍郎唱和诗二首 其二 谢唱和佳句
碧落侍郎金作句,瀛洲学士玉为章。两公唱和君知么,个是安期却老方。
野荼
不识荼糜恨杀人,野花香里度芳晨。寄笺为报东皇道,不理今年一个春。
白莲
井花新插白芙蕖,坐看纷纷脱雪肤。自拾落英浮水面,玉舟撩乱满江湖。
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
溯流浅水刺楼船,百棹千篙祇不前。一夜波声喧到晓,北风气力欲翻天。
挂帆未了青泥过,转眼相将玉笥边。无数小舟俱在后,追侬不及指为仙。
题星子县黄宰世高问政堂
黄子侬故人,危子侬门生。向来同登漱玉亭,银河洗面醉不醒。
四年二子不见面,过眼光阴掣飞电。今晨忽得问政碑,黄子作堂危子词。
危子笔力乃尔进,黄子佳政不须问。寄言二子各努力,古人也是人作得。
含笑花
菖蒲节序芰荷时,翠羽衣裳白玉肌。暗折花房须日暮,遥将香气报人知。
半开微吐长怀宝,欲说还休竟俛眉。树脆枝柔惟叶健,不消更画只消诗。
池冰二首 其一
池底枯荷瘦不胜,池冰新琢玉壶凝。如何留到炎蒸日,上有荷花下有冰。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山居雪后二首 其一
春近能馀几许寒,雪花才落便销残。青松梢上兰根下,犹得三朝两日看。
南海陶令送水沉,报以双井茶二首
过杨村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二
子壮祇觉幼,子学祇觉迟。二子忽颀然,语离又作悲。
今年来官下,二子暂我随。悬知住不久,且复相从嬉。
鹤书自天降,槐花呼汝归。伯也恐我愁,愿留不忍辞。
仲也惨不释,飞鸣思及时。岂有凤将雏,雏长禁其飞。
决焉遣还家,一笑更不疑。傍人怪无泪,泪入肝与脾。
月台夜坐二首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 其二
满闸浮河是断冰,等人放闸要前行。劣能开得两三板,争作摧琼裂玉声。
清明日午憩黄池镇
莫笑孤村小市头,花边人出浦边游。绿杨拂水双浮鸭,碧草粘天一落鸥。
懒困风光酣午睡,阴沉天气嫁春愁。阿谁道是清明节,我对清明唤作秋。
午憩堆钱岭
蚤作难为饭,前途又苦饥。尘劳正未了,眠食且随宜。
小憩那思去,追程得更迟。馆人只冷眼,还为惜奔驰。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中秋前两日别刘彦纯彭仲庄于白马山下
昼睡闻雁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一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 其一
郡圃上巳二首 其一
舟过青半,望横山塔二首
毗陵辞满出舍添倅厅
走笔送赵正则司户来访皈觐亲庭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 其一
读严子陵传
湖天暮景五首 其四
过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其一
昼睡闻鴈
五更过无锡县,寄怀范参政苏侍郎
披仙阁上观酴醾二首 其一
憩冷水村道傍榴花初开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七 棋台操
题汪季路所藏李伯时飞骑斫鬃射杨枝及绣毬图二首 其二
山庄李花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六
晚凉散策二首 其一
雨后晚步郡圃二首 其一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 其三 适庵
多稼亭看梅二首 其二
记梦三首 其三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其二
和益公见谢红都胜芍药之句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一 柑子园
旱後喜雨四首
读武惠妃传
子上弟折赠木犀数枝,走笔谢之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旱后喜雨四首 其一
四月十七日侍立集英殿观进士唱名
读白氏长庆集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二
明发阶口岸下
四月四日午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
泊樟镇
端午前一日含笑初折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三 白鹤亭
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
初离常州夜宿小井清晓放船三首 其三
六月晦日
江绿道院集戊申四月九日得请补外初出国门宿
族人同诸友问疾二首
春日六绝句 其四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八 晚对亭
紫宸殿拜表贺雪二首 其一
和张钦夫望月词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送张定叟二首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
行路难五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