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过沙头三首 其二

过沙头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上巳日予与沈虞卿尤延之莫仲谦招陆务观沈子寿小集张氏北园赏海棠 ...

宋代 杨万里

东风吹我入锦幄,海堂点注燕支薄。不论宜雨更宜晴,莫愁倾国与倾城。

半浓半淡晚明灭,欲开未开最奇绝。只销一线日脚红,顷刻千株开绛雪。

伟哉诗人桑苧翁,持杯酌酒浇艳丛。坐看玉颊添醉晕,为渠一醉何须问。

冻蝇

宋代 杨万里

隔窗偶见负暄蝇,双脚挼挲弄晓晴。
日影欲移先会得,忽然飞落别窗声。

己酉上元后赠刘子才

宋代 杨万里

书台城西幽绝处,古木排霄草荒路。空斋深夜四无人,维予二人听春雨。

我如病鹤子茁兰,长幼不同同少年。闻子诵书金应玉,看子落笔山飞泉。

别来几何如昨日,我老过前子非昔。来年裹砚试集英,侧耳胪传第一声。

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

宋代 杨万里

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爱与陈玄酷作缘,馀波染指黑斓斑。呼童汲水无来底,自掬垂檐一滴悭。

舟中奉怀三馆同舍

宋代 杨万里

岸树枝枝瘦,汀芜节节枯。
云留雪也且,风与屋相呼。
一老冻欲死,群仙知也无。
更缘诗作祟,病骨转清臞。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六 梅亭操

宋代 杨万里

竹屋夜明,竹户寒声。幽人舍琴而起视,香通国而白连城。

梅耶雪乎,四问而四不应。

又题寺后竹亭

宋代 杨万里

行尽空房忽画栏,竹光和月入亭寒。壁间题字知谁句,醉把残灯子细看。

静坐池亭二首

宋代 杨万里

胡床倦坐起凭栏,人正忙时我正闲。
却是闲中有忙处,看书才了又看山。

不寐四首

宋代 杨万里

非关枕上爱哦诗,聊复销愁片子时。
老眼强眠终不梦,空肠暗响诉长肌。
翻来覆去体都痛,乍暗忽明灯为谁。
只道昼长无那著,夜长难柰不曾知。

瓶中红白二莲五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晚花特地敛新妆,莫道无情总不妨。中有黄金莲子盏,被人瞥见即深藏。

沉虞卿秘监招游西湖

宋代 杨万里

苏公堤远柳生烟,和靖园深竹映关。
船入芰荷香处去,人从云水国中还。
似寒如暖清和在,欲雨翻晴顷刻间。
能为蓬莱老僊伯,一杯痛快吸湖山。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贫是儒家事,谁贫奉直如。也无一瓢饮,劣有半床书。

妇妇能攻苦,卿卿不负渠。竟令鸿与侃,相继大吾闾。

谢赵行之惠霜柿

宋代 杨万里

红叶曾题字,乌椑昔擅场。
冻乾千颗蜜,尚带一林霜。
核有都无底,吾衰喜细尝。
惭无琼玖句,报惠不相当。

秋山二首

宋代 杨万里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东窗梅影上有寒雀往来

宋代 杨万里

梅花寒雀不须摹,日影描窗作画图。
寒雀解飞花解舞,君看此画古今无。

道逢王元龟阁学

宋代 杨万里

秋日才升却雾中,先生更去恐群空。古谁云远今犹古,公亦安知世重公。

轩冕何缘关此老,江山所过总清风。我行安用相逢得,不得趋隅又北东。

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

宋代 杨万里

榕影下照水,翠蛟舒复樛。溪光逆升檐,朱夏冻以幽。

高阁昔雨荒,奇观久风休。南轩天遣来,山谷神与谋。

宇新址惟旧,景逝人为留。不意猿饮潭,复见驷驾辀。

先生何孤往,野客欠从游。愿携龙文璧,去瀹兔褐瓯。

垂手掬寒泚,移床听凉飕。阁迥诗更超,古往今亦犹。

揽渠五字妙,觉我百疾瘳。出山未遽误,在山未遽优。

如何近来梦,夜夜在钓舟。

尤延之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延之

宋代 杨万里

水沈国里御风归,栗玉肌肤不肯肥。元是金华学仙子,新将柿叶染秋衣。

不应装束追时好,无乃清癯悔昨非。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

董主簿正道壁间作水墨老梅一枝宿鹊缩脰合半眼栖焉

宋代 杨万里

斜枝饱风雪,疏花淡冰玉。一鹊忍清寒,居然伴幽独。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