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参寥癞可去无还,谁踏诗僧最上关。欲具江西句中眼,犹须作礼问云山。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四 竹斋操
客来何闻,客去何嗔。左右前后惟此君。德不孤,必有邻。
雪后领儿辈行散
今日意不惬,出游聊逍遥。父子自为伴,何须外招邀。
过溪足小倦,临流坐危桥。回头顾吾庐,竹树翳草寮。
独有万花亭,岿然出山椒。高陂泻溪水,环佩锵琼瑶。
飞流迸空起,平水和天摇。舂淙到潭底,势尽自浮漂。
蟹眼沸不停,雪山涌还消。近观绝汹汹,远听渐萧萧。
忽逢绿头公,携孥鼓丹桡。喧呼苇间出,得意似见骄。
我行为小立,流鱼偶双跳。人物各自适,兹游定谁超。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赠节推学士
奏篇惊倒汉廷臣,一眼元无四海人。天下无双聊小却,洛阳年少是前身。
云鹏飞上偏嫌早,雾豹深藏更几春。宽作十年相见著,剩将风雪试松筠。
送子仁侄南归二首 其二
再岁来相款,三杯忽语离。忍将垂老泪,滴作送行诗。
子去侬犹住,身留梦亦随。南溪旧风月,千万寄相思。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二首 其二
东府辞金印,南园伴赤松。门阑无薏苡,泉石自从容。
忽作丁威鹤,云亡老子龙。一哀缘殄瘁,不是涕无从。
芗林五十咏·丛桂
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浙江观
晓过丹阳县五首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 其四 读书台
庭散纸尾鹜,窗聚案头萤。无端循除水,也学夜诵声。
烧香
小阁疏棂春昼长,沉烟半穗弄轻黄。老铃略不知人意,故故搴帘放出香。
尝桃
金桃两饤照银杯,一是栽来一买来。香味比尝无两样,人情毕竟爱亲栽。
罗溪望夫岭二首 其一
藁砧不寄大刀头,化作峰头石也愁。岂有心情管风雨,向人弹泪绕天流。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其七
去岁游春屐,苔痕故可寻。人家随岸远,塔影落湖深。
阻风泊舒州长风沙二首 其二
解缆鸾溪北,浮舟雁汊东。才逢一日顺,却阻四程风。
万事乘除里,千年瞬息中。请君明著眼,造物一狙公。
万安道中书事三首 其二
携家满路踏春华,儿女欣欣不忆家。骑吏也忘行役苦,一人人插一枝花。
碧落洞前滩水三首 其二
石峰背后即英州,只不教人到岸头。罗带春风吹不直,故将数摺恼行舟。
衡山值雨
稍喜归涂中半程,犹愁泥潦未知晴。雨来也不怜行客,风过何须作许声。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六
君看人迹蝶来轻,踏得林间路作坑。古路今人行不得,一时移上上头行。
雁来红
开了元无雁,看来不是花。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
藜苋真何择,鸡冠却较差。未应犀菊辈,赤脚也容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舟中小雨
明发房溪二首
早朝紫宸殿贺雪呈尤延之二首
昼睡闻鴈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三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过蕉坑
山村二首 其一
路口回望方山
揭阳道中二首 其一
跋余伯益所藏张钦夫书西铭短纸二首 其二
幽居感兴
尝诸店酒醉吟二首
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閤负暄戏题
蛩声三首 其三
舟中午睡
寄题张仲寅甘老堂
含笑花
水调歌头(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其一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二
和渊明归去来兮辞
尝荼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端午独酌
自嘲白须三首基
探梅
古风敬饯都运焕章雷吏部祗召入觐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一
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四首 其三
春草二首
上巳三首 其一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二
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其二
出真阳峡十首 其二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其四
山村二首 其二
金鸡石在玉山东二首 其一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十
晓发黄巢矶芭蕉林中
桂源铺
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
李与贤来访,自言所居幽胜,甚似剡溪。因以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一
湖州三里桥取道德清
过沙头三首 其二
入陂天径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三 白鹤亭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七
午睡起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八 荼蘼洞
醉笔呈尚长道
晚望二首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正月晦日,自英州舍舟出陆,北风大作
下鸡鸣山诸滩望柯山不见三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