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一
阁皂峰头半朵云,化为道士到吾门。问渠真个如云懒,为许随风处处村。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二
踏月何销秉炬行,也防月落未天明。果然留下长庚去,更赚行人作晓星。
入建平界二首 其一
溧水南头接建平,丫头儿子便勤耕。疏麻大豆已前辈,荞麦晚菘初后生。
席卷千山为一囿,天怜春种赐秋成。不如老圃今真个,樊子何曾透圣扃。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
玉泉半潭冰,钓台万壑雪。汝往访客星,剩挟一磨衲。
惠泉酒熟
敲冰汲山泉,炊玉酿霜醅。忽然油成泓,失却琼作堆。
抱瓮输竹渠,挈瓶注银杯。银杯不解饮,倾泻入我怀。
酒圣凡五传,道统到吾侪。谁云孟氏醇,轲死不传来。
醉乡天张幕,糟丘曲为台。吾欲往相宅,今夕未拟回。
幽居感兴
葛制冰餐消几钱,云栖水宿本臞仙。回头背汗浑如雨,赚却闲身四十年。
昼睡闻雁
梦里霜鸿叫绝天,䰒松睡眼起来看。殷勤甓社湖中客,送我南归到惠山。
晚泊杨州
杨子桥西转綵航,粉城如练是维杨。百年旧观兵戈后,近是新开草木荒。
杰阁高台云上出,野梅官柳雪中香。史君领客周遭看,走马归船欲夕阳。
南溪上种芙蓉
夹水芙容密密栽,缘溪斜立照溪开。放教十里红将去,不尽溪流不要回。
烛下梅花二首
又和风雨二首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 花屏
锦障豪华笑騃童,松图冷淡恼山翁。玉山颓处谁扶著,花作屏风倚暖红。
郡圃晓步因登披仙阁四首 其二
李花半落雪成堆,末后桃花陆续开。白锦地衣红锦障,侵晨供张等侬来。
感秋五首 其五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请办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五
萍生儿子点疏星,荷捲文书立万丁。回首南高峰上塔,手中攀得玉竛竮。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一
二子别我归,兼旬无消息。客有馈荔枝,盈篮风露色。
绛罗蹙宝髻,冰弹溅柘液。老夫非不馋,忍馋不忍吃。
急呼两健步,为我致渠侧。默数川陆程,几日当返役。
惟愁香味坏,色变那敢惜。十日两骑还,千里一纸墨。
把书五行下,废书双泪滴。不如未到时,当喜翻不怿。
自值夏小溪泛舟出大江
冬
祗愁穷腊雪作恶,不道雪天好行乐。玻瓈盏底回青春,蒲萄锦外舞玉尘。
阳春一曲小垂手,劝君一杯千万寿。今年斛谷才八钱,明年切莫羡今年。
雪后十日日暖雪犹未融
地冻雪起立,檐生冰倒垂。日穿银笋透,风琢玉山欹。
今晓还差暖,清寒退尚迟。生愁便销去,将底伴吟髭。
峡山寺竹枝词五首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山庄李花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 其十
祗召还京题江西道院
晓炊黄竹庄三首 其一
过陂子径五十馀里乔木蔽天遣闷柒绝句 其四
新凉感兴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一
春草二首 其二
四月一日三衢阻雨二首 其二
旱後喜雨四首
尝枸杞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读元白长庆二集诗
见张钦夫二首 其一
舟过谢潭三首·其二
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
轿中风翻书卷
送子仁侄南归二首 其二
己丑上元后晚望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其二
昭君怨·赋松上鸥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一
西园早梅二首 其二
插秧歌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十
南溪早春
过蕉坑
李圣俞郎中求吾家江西黄雀醝法,戏作醝经遣
郡圃雪销已尽惟馀城阴一街雪
南海陶令送水沉,报以双井茶二首
水调歌头(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
雪后晓过八盘岭诣东宫谢受左司告二首 其一
和闽漕傅安道郎中送毛平仲诗韵寄谢惠书及诗
过安仁市得风挂帆二首 其一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 其二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三
谢赵行之惠霜柿
烧香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六 观善斋
雨中酴醾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舟中新暑止酒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六 梅亭操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精舍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五 药畦
自生米小路出舞阳渡
小溪至新田四首
秋圃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荷花晚泊玉壶得十绝句 ...
三辰砚屏歌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二
追和尤延之检详紫辰殿贺雪
除夜张功父惠诗索荆溪集次韵送往
瓶中红白二莲五首 其三
题三老图二首 其一
芗林五十咏 其三十一 梨花原
舟泊吴江三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