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道傍小憩观物化

道傍小憩观物化

宋代 杨万里

蝴蝶新生未解飞,须拳粉湿睡花枝。
後来借得风光力,不记如痴似醉时。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过西山

宋代 杨万里

一年两踏西山路,西山笑人应解语。胸中百斛朱墨尘,雨捲珠帘无半句。

殷勤买酒谢西山,惭愧山光开我颜。鬓丝浑为催科白,尘埃满胸独遑惜。

明发房溪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孝庙深知己,今皇正宰官。一言能定国,二圣得重欢。

立节山相似,容人海未宽。至今死诸葛,虏使胆犹寒。

西园早梅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小朵生来便瘦斜,蕊宫桂殿即渠家。只言瘴雨无南雪,为底横枝雪作花。

明发栖隐寺

宋代 杨万里

木鱼一呼众僧聚,老夫登车欲前去。仰头见天俯见路,明明是昼不是暮。

如何今晨天地间,咄咄怪事满眼前。将为是夜著,月轮已没星都落。

将谓是昼休,银河到晓烂不收。皎如江练横天流,中流点缀金沙洲。

元来海底蚤浴日,云师闭关不教出。羲和挥斧斫云关,取将一道天光还。

天光淡青日光白,道是银汉也则得。云师强很赶不奔,堆作沙洲是碎云。

清远峡四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峡水都是泉,非雨元自足。不知几滴珠,成此一川玉。

旁将山染翠,仰为天写绿。何当雪月夜,孤艇苇间宿。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春得鄞江信,香从定水来。今年有奇事,正月木犀开。

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一派泉从千丈崖,轰霆跳雪泻将来。无论惊杀行人著,两岸诸峰震欲摧。

舟中奉怀三馆同舍

宋代 杨万里

岸树枝枝瘦,汀芜节节枯。
云留雪也且,风与屋相呼。
一老冻欲死,群仙知也无。
更缘诗作祟,病骨转清臞。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宋代 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锦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锦寒食负先生。

感秋五首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秋晓寒可忍,秋夕永难度。青灯照书册,两眼如隔雾。

掩卷灯孤坐,块然与谁语。倒卧卧不得,起行行无处。

屋角忽生明,山月到庭户。似怜幽独人,深夜约清晤。

我吟月解听,月转我亦步。何必更读书,且与月联句。

送幼舆子之官澧浦慈利监税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素王开国道无臣,一榜春风放十人。莫羡榜头年十八,旧春过了有新春。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尘涨街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两公玉句惊风雨,把玩都忘日脚西。

甘露子一名地蚕

宋代 杨万里

甘露子,甘露子,唤作地蚕亦良似。不食柘叶不食桑,何须走入地底藏。

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呼我果,谓之果,呼我蔌,谓之蔌。

唐林晁错莫逢它,高阳酒徒咀尔不摇牙。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

宋代 杨万里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檨,清溪倒照映山红。

秋凉晚步

宋代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四月八日尝新荔子

宋代 杨万里

一点胭脂染蒂旁,忽然红遍绿衣裳。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

掌上冰丸那忍触,樽前风味独难忘。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寒冻断肠。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阁皂峰头半朵云,化为道士到吾门。问渠真个如云懒,为许随风处处村。

休日登城

宋代 杨万里

爱他休日更新晴,忍却春寒上古城。废垒荒芦无一好,春来微径总堪行。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