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用杜子美韵十首 其九

再用杜子美韵十首 其九

明代 方献夫

问径随春草,飞筇卧午云。归来陶靖节,多病沈休文。

水气单衣称,松阴小簟分。悠然天地别,白日绝尘纷。

诗人方献夫的古诗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五

明代 方献夫

小憩迥廊逼翠华,皇风忽尔散天葩。赓歌未足成羞涩,已赐仙花压帽斜。

赋得照石赠李邦直之绩溪令

明代 方献夫

我闻绩溪有奇石,明能鉴物高几寻。云开雨过光如刮,此时静对令人钦。

可怜昔日苏子由,只照尘容不照心。李侯此去当得之,无用徒作白发唫。

游西樵山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上上此山知几重,一山中有七十峰。岩水涓涓溪月白,此中得意难形容。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八

明代 方献夫

半亩塘边路几乂,尽堪傍柳更随花。行行咫尺春常在,不用前川趋物华。

瑞应白鹿应制

明代 方献夫

圣人建皇极,中兴应时行。敷理协玄化,修身臻至诚。

敬天严秩祀,尊亲先正名。酬功举绝世,崇道釐徽称。

不遗先圣轨,遂使百度贞。扬材达遐隐,察物无遁情。

施仁功茕独,至德本好生。详刑洗冤牍,赈荒起疲氓。

丕谟耀洪昊,厚德浃太宁。中州显神育,瑞麑昭物灵。

窈尔冰雪姿,粹然金玉精。含文好无极,驯性安不惊。

如从王囿伏,靡逐蒿野鸣。抚臣重嘉异,来贡天子庭。

肃雍献宫庙,万姓腾欢声。昔年甘露降,再见黄河清。

昨者灵鹊至,又看玉兔呈。灼哉彰盛德,允矣徵太平。

皇谦益修纪,饬尔百辟卿。惟善身之宝,惟贤国之祯。

进贤止至善,干禄百福盈。群臣拜稽首,嵩呼诵王明。

子孙当千亿,圣寿当万龄。帝俞曰噫嘻,天休予其承。

严子陵钓台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故人不仕意如何,岂爱清风一钓蓑。伐木不违千古义,首阳西望共嵯峨。

赠周充之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濒海南来不作难,两春花鸟一唫鞍。期期御史今无恙,又作人间杜母看。

再用前韵呈东所

明代 方献夫

湖竹看看欲作林,深居无计避追寻。三辞正系群公望,一出能明百岁心。

满眼疮痍同疾痛,经途风物欲萧森。岂应袖却调羹手,君相于今契且深。

再用杜子美韵十首 其十

明代 方献夫

混世终能否,耽幽奈癖何。一蓑聊自足,馀论敢求多。

凤鸟何时见,沧浪隔岛歌。吾侪今洒落,不啻舞雩过。

又恭和圣制近体一首

明代 方献夫

高拱无忘六辔驹,翩翩云锦出宸居。骄嘶喜受君王箠,仰秣时听舜禹谟。

神相固知离牝牡,庸才何幸傍乘舆。禁林日永薰风足,咫尺天颜久未违。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七

明代 方献夫

金碧辉辉映玉台,百花丛里五云堆。感恩稽首臣何祝,愿捧年年万寿杯。

赠湛甘泉奉使安南便道归省

明代 方献夫

沧海源头许样深,罗浮绝顶几千寻。谢安昔日苍生望,毛义当年白发心。

玉节远挥南斗外,锦衣先戏北堂阴。乾坤忠孝男儿事,肉眼平生是所钦。

又古乐府二章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圣王临兆民,凛如朽索驭。六马昔贤忠爱深,峻坂不敢驰驱下。

安不忘危古所嘉,敬恭一念思无邪。周瑶池,汉渥洼,唐舞倾杯貌玉花。

吾皇一洗千年陋,皇途帝轨同驰骤。

夏日馆中书怀

明代 方献夫

紫燕承恩入华堂,碧梧弱植在高□。□□□□□□逼,肯怕天遥鹰隼伤。

夙夜忠诚那敢懈,文章功业愧非长。委蛇伴食中堂后,病骨轻清枕簟凉。

宿东园草亭

明代 方献夫

昔年别此庐,庐新发尚绿。今年归此居,庐故鬓欲秃。

流光不可返,我力尚能勖。立志当自兹,无为更碌碌。

水头寺

明代 方献夫

归计秋江欲买舟,悠悠人事又中秋。寻僧偶到水头寺,放迹暂同沙外鸥。

断隔红尘看白日,绝非人境是瀛洲。清泉已定流觞饮,薄暮还堪拄杖游。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三

明代 方献夫

一寸丹心报国馀,归来试把问鸢鱼。行藏用舍吾无累,飞息浮沈若自如。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五

明代 方献夫

竹下池边怪石多,侵苔长坐自摩挲。虽然不管人间事,时或难忘击壤歌。

赠卢黄门朝言之四川少参

明代 方献夫

禁垣多献纳,西蜀此经营。四面穷输粟,三年未息兵。

济时心益壮,顾内意全轻。试看瞿塘水,如何出闼情。

同梁伯纲昆仲游大锅顶

明代 方献夫

浃旬烟雨卒能收,拄杖相随到上头。积累本来由一篑,包罗曾复让群丘。

浮云于我真无累,逝者如斯自不休。天地四方男子事,肯将鸥鸟共沈浮。

方献夫

方献夫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15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